英语翻译实践中的文化建构分析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dgfhd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英语翻译已经逐渐发展成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播和交流方式。要想在英语翻译中突破文化语境的障碍,就必须在翻译实践中做好文化建构。本文从英语翻译的意义出发,对其中存在的文化缺失现象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文化建构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英语翻译;文化缺失;文化建构
  各国之间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翻译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翻译是通过语言机制,对自身文化与异国文化进行转换和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媒介。因此,翻译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然而,在实际英语翻译工作中存在着文化缺失的现象,翻译工作人员由于不具备较强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容易造成翻译语言表述不到位,文化解读不全面,无法展示出双方文化的精髓。
  一、英语翻译的特点和意义
  简单来讲,英语翻译就是实现英语与目标语言的相互翻译,实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英语翻译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可靠形式,具有目的性、指向性的特点,可以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宣传,充分体现出语言的优美感和简洁感。
  英语翻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通过准确有效的英语翻译,能够引进先进的外来文化,弥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不足,同时对文化的发展范围进行拓展;其二,英语翻译能够进一步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在充分保障沟通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文化共享,推动各国文化的相互交融;其三,英语翻译可以加快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通过文化互动,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谊,为经济、技术等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英语翻译实践中的文化缺失
  1.翻译方式不合理
  从目前来看,直译和音译是最为常见的英语翻译方式,虽然比较直观,但是会影响翻译内容的准确度,导致文化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偏差。实际上,这种翻译方式不会对原文的内容和句式进行变动,仅仅是结合相应的句式进行逐字翻译,如The Old Man and the Sea直译为《老人与海》,Pride and Prejudice直译为《傲慢与偏见》等。但是,在部分英语翻译实践中,没有关注文化语义的调整,使得传递的信息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例如,“You are a lucky dog”直接翻译为“你是一条幸运狗”。而实际上,由于中西方对于宠物狗的不同认知导致翻译偏差,这里的“dog”在西方代指人,正确翻译应该是“你是一个幸运儿”。中西方文化差异明显,如果仅仅依靠简单的直译和音译,会对受众产生误导,影响文化的有效传播。
  2.文化解读不全面
  英语翻译所要关注的并非仅仅是作品的主题、背景以及文化内涵,更应该考虑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例如,可以结合我国的成语诗词等进行翻译,虽然比较繁琐,但有时可以成就经典。如A Better Tomorrow翻译为《英雄本色》,Die hard翻译为《龙胆虎威》,Gone with the Wind翻译为《乱世佳人》等,这些译文甚至远远超过了原作品的知名度。但是就目前来看,多数英语翻译人员并不具备这种翻译能力,缺乏对于中国特色文化的全面解读,导致翻译趋于表面化,整体水平偏低。
  3.文化差异问题
  不同语言国家的文化差异现象非常明显,包括了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以及风俗文化的差异等。以风俗文化为例,其不仅涉及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同时与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反映出了该地区的民族特色。如果在翻译中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可能会导致文化缺失问题。例如,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喜庆与吉祥,但是在西方国家则通常代表着危险与恐怖,在英语翻译中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引发错误的理解。
  三、英语翻译实践中的文化建构
  1.推动文化交流融合
  在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性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之前也提到,翻译工作并非简单的语言形式的转化,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并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因此,在英语翻译实践中,应该包括相应的文化内涵。一个成功的翻译,不仅要掌握熟练的语言应用知识,更需要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认识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词语所蕴含的不同内涵,这样才能真正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因此,在英语翻译实践中,必须推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将文化语言因素考虑在内。例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中所蕴含的宗教色彩,要想在目的语中将宗教文化信息进行合理传达,应该翻译为“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而非“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2.提升文化传播速度
  20世纪60年代,美国相关学者提出了跨文化适应的概念。如今,跨文化适应在不断地实践应用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所涉及范围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不断扩大。从宏观层面进行理解分析,跨文化适应主要是指个体及群体从母体文化转移到与母体文化不同的其他文化中,在对两种不同文化的感情及认知依附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选择和调整。就目前而言,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个体心理适应以及社会心理适应两个方面。在英语翻译实践中,必须充分考虑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针对不同文化群体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心理状态等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和讨论,从中找出翻译工作的突破口,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翻译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成效,然后立足社会适应过程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制订全面细致的翻译研究策略以及文化传播策略,进一步提升文化传播的速度。
  3.综合运用多种翻译方法
  在英语翻译实践中,不能仅仅采用特定的翻译方式,而应该针对不同的侧重点综合运用多种翻译方法。事实上,在文化建构中,多种翻译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提高翻译准确性方面效果显著,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此为基础,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了翻译对等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英语翻译中文化建构的发展。而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译文受众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必须与原文受众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对等,将翻译工作逐步由最初的语言学阶段提升到交际理论研究阶段,然后进一步发展到社会符号学阶段,提升了翻译的文化内涵,保证了良好的翻译效果。
  4.遵循语言翻译原则
  在翻译学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翻译标准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期。法国学者多莱很早就提出了翻译的四个基本原则,同时给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准确定义。他认为在翻译实践中,应该从全局角度把握原文作品的内容,对于两种语言有一个深入地理解和认知,在翻译中确保文笔的自然、流畅、优美,避免逐字逐句的翻译。翻译应该在方便受众理解的同时,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以便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
  总而言之,英语翻译是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实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蕴含着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翻译人员必须关注译作整体的观赏性以及局部的细致性,在保留原文信息的同时,提升译文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对文化信息的可靠传播。
  参考文献:
  [1]吴甜甜.英语翻译实践中的文化欠缺和文化建构[J].英语广场,2015(5):139-140.
  [2]张玉凤.论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建构原则[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08-109.
  [3]郭歌.英语翻译实践中的文化欠缺和文化建构[J].临沂大学学报,2014(4):138-140.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MRI对马尾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 16例马尾神经鞘瘤均行1.5T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回顾分析肿瘤的MRI平扫和增强后的形态及信号特点及受累马尾神
1 现状与挑战1.1 现状医院药学历来与医学、护理、医技并称为医院的四大支柱.但医学与护理、医技经过多年的发展,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无论是自身队伍的建设和学科的发展都有
期刊
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双重冲击以及低碳环保倡导下,汽车产业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面对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创新与越来越严峻的资源约束以及环境挑战,中国汽车业体制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我国称为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目的研究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高速搅拌溶剂挥发法制备载反义MCP-1的纳米粒子,观察其粒径,表面形态,含药量,包埋效率,体外释放,应用于血管再狭窄动物模型的
符含入选病例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针刺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内关、脾俞、肾俞、膈俞等穴位,对照组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观察项目
摘 要:本文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涵义入手,探讨了现阶段公民网络参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参政;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路径选择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它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领域,网络改变着公民的政治观、民主观,改变着公民政治参与的模式和方法。公民利用网络来参政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  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涵义 
目的探讨不开胸食管粘膜拉脱-结肠移植消化道重建的手术方法及优缺点.方法对31例不适宜开胸手术的颈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行不开胸食管粘膜拉脱,结肠移植消化道重建术,患者取
摘 要: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多为教师问、学生答,并且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也主要是关注教师的表现,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很难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思考如何做到“以学定教”,笔者的做法是:以学生的需求为起点,关注学生的原初体验;以学生的阅读心理为起点,精选教学内容。  关键词:以学定教;起点;课堂效度  所谓“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
21世纪的教育面临着信息技术的挑战。互联网的交互性,让教师和学生走出封闭式的教与学。教育信息资源由静态的藏书变为动态的信息传播,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