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实践与运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不失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实现大学生自身职业素质突破的有效途径。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行为导向又称为实践导向,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中出现的一种新思潮。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情境,以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内核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是一种使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新教学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咨询者或者指导者;二是教学内容以提升能力为本,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来提升能力。
  
  二、目前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目前滞后的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仍直接影响就业指导课的效果。其突出表现为:
  1.说服力不强
  传统的就业指导课课程内容单一,知识介绍多,能力培养少。偏重就业政策讲解、就业形势分析、择业技巧传授等理论知识,重视向学生展示“是什么”,引导学生对“为什么”的思考,却忽视了学生对“怎么办”的实践,教学说服力不够强。
  2.教学效果不理想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台上“满堂灌”,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吸引力不强,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3.随意性和临时性比较明显
  不少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主要还以讲座形式出现,通常为200人左右的大课堂,上课人数众多,纪律较差,不少学生也错误地以为这是一般的知识性讲座。这样的大课程也缺乏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实施的个性化就业教育与指导,没有针对性,学生也没有学习热情。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实践
  
  在就业指导课程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笔者运用不同形式的行为教学法教学,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团队训练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就业能力。
  1.案例教学法
  由于案例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具体情景,因此,该方法成为行为导向教学的一项重要方式。这是通过对实际生活和择业实践中所出现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培养择业行为能力的教学活动。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校园招聘会现场真实的招聘活动,及《赢在中国》的精彩片段。可以是正例,也可以是反例,也可以是两种示范对照使用,一般以正例为主。在实际案例中理解职业素职中的沟通能力、竞争意识、执行力的真实表现,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兴趣盎然,融入现场情景,探索解决问题的的方法,打破沉闷的课堂教学,使教学更具活力。
  2.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在人为营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种职业或行为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求职面试中的方法与技巧等环节的教学过程,招聘活动直接搬上课堂、设计营造氛围真实的面试场景,一切在真实职场上能遇到的情况都尽量无缝对接。使学生充分体验将来要面对的招聘环境,熟悉面试步骤,了解面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老师模拟招聘人,学生以求职者身份,前来求职面试,其他同学观摩点评,整个面试活动将对职业礼仪、专业技能、职业态度、团队精神等进行考核。
  课堂上学生当评委,每个人都需要贡献智慧,精彩的发言凝聚了学生的热情关注和真实感受。通过模拟训练,能使学生发现自己不认为是或没有意识到的错误。比如:在做自我介绍时,有的同学不经过思考就随口回答“我的求职材料写得很清楚了”。学生点评结论: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将自己完美地推销出去,以期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一位有备而来、能将公司产品富有趣味地介绍给客户的业务人员,不能光靠一份“产品说明书”就打发他们。
  模拟过程真实、生动、鲜活、丰富,使学生受益无穷,常常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还有的同学连面试握手问候“您好”时,身体没有前倾的细节都能注意到。通过这种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对于择业过程中特有的行为规范,可以深化和强化理解,得到真实意义上的职业熏陶与锤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事务能力及社会能力。
  3.分组训练与角色表演法
  在训练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集中训练,有同学来担任招聘人员,体验用人单位最想录取具备什么素质的求职者;有同学作为应聘者,尝试如何在竞争中展现自己,脱颖而出。其他组的学生现场观看,大家吸纳精华、指出亮点、找准缺陷,在评价、研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参加过分组演练的同学,都感慨道:“参加或者全程关注模拟面试,我们就能大致了解真实的求职面试过程了,也知道自身有什么不足。”
  
  四、行为导向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典型示范,身教胜于言传
  课堂就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演练场,教师的行为应该给学生以示范,自己的形象就是学生的榜样,是最有说服力的,因此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注重每个细节的礼仪规范。如在礼仪教学中,教学生练习微笑时,老师先用纸遮挡住脸部下方,用眼睛与演示的学生对视交流时,眼神充满笑意,用眼睛告知学生:见到你很高兴!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自然就会流露出真诚的微笑,进一步会感悟到富有魅力的微笑应发自内心。学生在课堂分组演练中,就能升华情操、陶冶气质、内外兼修,学会如何提升个人的职业形象。
  2.需有课堂情境及活动形式的设计
  在行为导向教学中不论是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还是角色表演,都需要课堂情景氛围、活动形式的设计,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情境活动中。因此,老师需要精心创设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情景教学和活动形式,情景案例设计的合理性、针对性是行为导向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课堂情境设计的原则是贴近生活、可实践性,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训练与实践运用,并有所收获。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活动的设计中增进学生的多元理解;充分考虑到活动操作的规程、占用时间等具体问题,以利于课堂教学的科学组织。
  3.课堂上适度鼓励和理性引导
  行为教学法使课堂变得越来越开放,教师需要用理性和智慧来应对,教师不能无主见地附和学生,而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教师要学会对课堂的有效控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保证教学得以按照规定的目的、内容进行;掌握体验活动的“度”,真正起到组织、指导、启发和提供信息的作用,避免让学生“放任自流”。还要注意不能一味地追求感官的刺激,不能为情境而情境,为行为而行为,而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当中完成态度、观念的改变,技能、素养的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高职生就业指导教学中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方法有理论、有实践,互动性和可操作性强,是提高学生求职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行为导向法模拟训练过的学生,求职时显得目标明确、心理稳定、举止得体,展现出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作者单位:广东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新课标的顺利实施,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加强学生主动学习方式的培养。    一、主动学习的意义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
印度尼西亚卫生部2007年10月1日宣布,9月28日在首都雅加达死亡的一名21岁男子被确诊感染了禽流感病毒。至此,印尼死于禽流感的人数已达86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人数增至107人。
【正】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笔者所在学校原教学评价系统存在着工作效率低、浪费人力和
癌症是怎么发生的?癌症是由一种恶性增生的肿瘤细胞(即癌细胞)构成的,而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突变而成的。
老年人好发慢性便秘,大多数属于功能性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便意稀少,粪便坚硬,排便困难;亦可表现为排便费劲,排便量少,常有排便不尽感。无论是哪种表现都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
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等根治性治疗的时机,大大地缩短了生存时间,降低了生活质量,治疗上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另外,治疗肿瘤的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等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孤独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要比不孤独的老人多两倍。研究人员说,与社会隔离的老人。即独自一人生活、很少有朋友以及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与患老年痴呆症危险
【教材简析】本次习作训练的内容是:先采访,后根据采访内容写一篇记叙文。教材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例文,蔡强同学采访朱志成同学的录音记录;第二部分介绍什么是采访以及采访
<正>起点,即思维的起点,它在学生思维行进过程中起着“方向盘”和“指南针”的作用。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导向性的问题,为学生理解“新知”设置“路标”,使学
期刊
“哇”!一锅刚煮好的稀饭被小宝扳翻了。烫着了他的脚,疼得他哇哇大哭。妈妈立即抱起孩子,把他的脚浸入一盆冷水中。由于急救得当,经医生诊治后孩子没有留下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