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品牌是由网民来定义的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国外品牌实体店进入中国,都是先从北、上、广、深这些中心城市开始,而许多中国的品牌则是从二、三线城市开始?除了消费能力强、政策好、国外品牌资金雄厚外,实际上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些中心城市的普通话普及程度高,有统一的语言体系,在思维和商业逻辑上也比较统一,商业谈判成本也低,效率也更高。
  中国的二、三线本土品牌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在国外品牌因为语言障碍未能快速拓展其线下实体店时,他们则活得游刃有余。许多国外品牌刚到二、三线城市开店时,进入完全陌生的方言语系和思维逻辑,运营一波三折。
  那么,为什么在网絡中更容易进行全国性的品牌推广呢?
  因为网絡语言比较统一,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絡语言变得更开放、更个性化、更个人化,交流和传播更为迅速。找到了规律,也就找到了所谓的网感!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是:品牌在网絡中开始被消费者定义。品牌不再像以前那样,定位后单向传播形成,品牌的形成过程会不断被消费者重新定义和修正。如果你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个特点,有效引导,就很有可能引发品牌危机或造成品牌识别模糊!
  例如iPhone做了这么多的推广和网絡营销,那么多人在使用iPhone、追新款,那么你知道它的屏幕尺寸是多大?用的处理器是多少赫兹?有多厚、有多重?这些问题,即便对iPhone有着狂热迷恋的女性消费者也一无所知。
  在北京到处可见的公交站牌iPad2的广告,整个画面就是两根手指轻轻捏着抬起iPad2的一端呈15°,在右上方仅有“iPad2”这个词,没有任何广告语甚至没有多用一个标点符号。这对于许多品牌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按照常规的广告标准来看,简直是失败透顶。
  多数国内品牌的广告,恨不得把某某知名设计师设计、用的什么工艺/材质等大量信息包含其中。但消费者根本无法有效记忆这么多信息,特别是在网絡时代,他们更愿意主动去获取信息,而不是被单向灌输。无论是获取新闻,还是在论坛发起话题引起讨论,抑或是通过微博进行多层次的传播讨论,这种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由于网絡应用,而变得更容易。
  这样一来,品牌广告更多的目的是引起消费者在网絡上的二次讨论和搜索。你要做的,是在广告出来之前,先通过网絡营销推广手段做好引导和铺垫。这种铺垫,一方面是品牌的自我描述和说明,另一方面是引发消费者的议论或提问。
  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做到全网营销,包括搜索关键字、百科、问答、新闻、视频、BBS/SNS、微博、网站导航、EDM(邮件营销)几大部分,还涉及移动互联网的短信、APP开发、APP推广、WiFi热点推广等部分。
  至于传统品牌如何进行全网营销,全网营销与单点突破营销之间又存在着怎么样的关系,如何平衡全网营销的投入与产出,敬请关注下期专栏。
其他文献
在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后,物联网、车联网等概念也都应运而生。随着制造业水平的进步与软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车联网已成为全社会关注下一个热门市场。车联网项目已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第三专项)中的重要项目,首期资金投入高达百亿元,未来10年,车联网总投资规模将达千亿元级别。  车联网营销钱景诱人  所谓的车联网是物联网的具体应用以及表现之一,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利用RFID、GPS、移动通信和无线网络等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