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的制备及物理化学过程研究

来源 :无机材料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g858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含结晶水的硝酸钙和五氧化二磷的醇溶液为前驱体精心控制反应过程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高纯且粒度均匀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粉体.通过TEM,XRD,IR和TG-DTA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羟基磷灰石合成各阶段的相组成、相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200、300、400℃反应产量很低,产物主要由Ca(NO3)2、磷酸乙酯和非晶HA组成,随着温度的升高,HA的含量逐渐增多,Ca(NO3)2和磷酸乙酯含量逐渐减少.其中在300、400℃出现少量的β-Ca2P2O7和CaO.在500℃×2h处理下获得高品质的纳米级
其他文献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自增韧氮化硅陶瓷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表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材料的显微结构可以用其表征变量的第一主成分-综合结构指标代表.为了获得结构优良的自增
研究了掺杂CaO-Y2O3热压烧结和常压烧结AlN陶瓷的性能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热压烧结AlN陶瓷的第二相为Y3Al5O12,常压烧结AlN陶瓷的第二相为Y3Al5O12和Ca3Y2O6;热压烧结AlN的
CXCR7[chemokine(C-X-C motif)receptor 7]/是一个新发现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cell drived factor 1,SDF-1)受体。在SDF-1调控的生命过程中,它发挥着与CXCR4不尽相同
[目的]采集新疆额尔齐斯河沿岸野生牛肝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为该野生大型食用菌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野生牛肝菌的生长环境、表现形态以及生长分布情况,进行形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不同形态和晶相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以叶绿素作为敏化剂对不同形态的二氧化钛纳米晶进行敏化,敏化前后的二氧化钛纳米晶分别用XRD、AFM、紫外可见光谱和
通过李群、活动标架,以及调和映射来研究从S2到CPn的共形极小浸入.首先,用一种新方法证明Bolton的一个定理,从S2到CPn的全纯曲线在差一个刚动的情况下由度量唯一决定;其次,利
将高活性的硫钨杂多阴离子[SO4W2O10]2-(记为SW2)分别与四丁基铵阳离子([TBA]2SW2)、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DMIM]2SW2)及质子化十二烷基咪唑阳离子([HDIM]2SW2)组合
Calponin蛋白家族包括calponin(CaP)和平滑肌(SM)22α,此家族的重要结构特征是由单一CH结构域和CLR结构域组成。CaP和SM22α属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结合蛋白,可通过与F-肌动蛋
通过对真空溅镀生产线靶材的刻蚀情况观测,发现所有产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靶面刻蚀不均现象,而3号线尤为突出,其端部刻蚀深度相对于其它部位刻蚀深度较深,导致靶材使用寿命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