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eit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不断输送更多优秀专业型技术人才。现如今是社会素质教育发展的高效时期,学生若能够在学习期间就加强自身素质,则有利于其强化自身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从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学得传统文化知识,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通过课本教学内容与教师的言传身教,营造人文学习氛围,能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使其成为社会复合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我党明确要求必须加快现代化教育事业工作脚步,改善我国社会上的素质文化氛围,全面促进我国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加快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在文化知识上远远不如普通大学生。单纯的专业技术知识,已经无法帮助中职学生应对目前愈发激烈的市场就业形势。只有加强中职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改变学生的综合精神面貌,才可以有效帮助中职学生在未来社会就业中确定就业方向与工作地位。
  二、利用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方式
  1.打破传统中职院校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人文素质教育的缺乏不仅给中职教师带来了更多教学阻碍,同时对学生未来就业也是一项较大的麻烦。所以必须打破传统中职院校教学内容的局限性,通过改革与创新,纠正学生对学习的传统认知。而教师也应当不断加强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知识储备,构建更适合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框架。例如,在课堂中加深语文传统文化的传播,带动学生体验人文情感,帮助学生启发自身情商。另外,语文课堂必须坚定人本教育理念,因为人本教育可以有效確保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利用人本理念营造课堂语文学习氛围,坚持人文素质教育,加深语文课堂与人文素质内容的融合,从而使学生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启发与带动学生自身的情感,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加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主动性与生活独立能力。
  2.针对学生不同学习个性对学生进行分层素质教学
  应通过多样化的语文教学内容去启迪不同类型的学生思维文化的建立。针对学生学习品质与学习天赋开展分层次教学,是为了确保所有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在语文知识熏陶之中,加深文化素质的融合。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分层次教学,可以有效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并根据潜能发挥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最大化。尊重和理解学生性格品质,从而带动学生改变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与性格,并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以语文教材内容为基础,深层次提升学生文化理解能力
  深层次挖掘学生潜力,与语文书本内容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与道德的理解水平。例如,在语文基础下册中有一篇文章《善良》。本篇文章核心教学任务是通过课本内容,启发学生对当代社会道德现状的思考,使学生在面对社会中的压力与困苦时,可以发自内心地积极向善。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不仅能够得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丢失了什么,还能够学到正确的文化道德思想,提高语文学习理解能力,以传统文化道德做标榜,鼓励自己、激励自己。
  4.将人文素质教学应用于实践之中
  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学生文人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应用,开展丰富的课后活动,将书本上的道德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并通过社会实践,改变社会风气,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融入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升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将其与专业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培养和提升中职学生道德品行,使其端正工作态度和提高素养,这对中职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刘 艳.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89.
  [2]张 新.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科技展望,2016(1):193.
  [3]李荣海.谈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质的培养[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4).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给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命题。“地下工程火灾防护”是中国矿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消防工程的核心课程之一。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此教改活动充分利用“地下工程火灾防护”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实施隐形思政教育。通过有意识地设定教学环节,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地融入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思
语言的形成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是文化的载体。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传播的不仅是英语语言,也是英美和世界各地的文化,因此教师教授语言的同时要注意进行文化的贯穿渗透,
本文在简述当前聋校使用缝纫教材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探讨如何开发与编写更切合聋生实际的校本教材。笔者认为新的校本教材要能激发聋生学习的兴趣.教材内容
职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英语写作教学寸步难行,面对这种状况,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学习者自主的理念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同时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科研院所的改革已获得很大进展,但目前许多科研院所的改革仍存在思路不清晰、视野不开阔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整个科技体制改革进程。本文试对科
摘 要:爱国主义精神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要素,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团结稳定的精神基础。作为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塑造,而且是令国家充满朝气、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政治民主化不断推进、社会管理筑基不断深入、文化发展不断完善的重要途径。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的学习与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影响。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互联网也得到了比较深入的运用,但同时也给思想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文章简要分析了“互联网+”的相关内涵,及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互联网+”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
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企业生产经营与改革、稳定、发展的需要和变化,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求新、求实,才能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企业职工
随着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等逐渐成为人们的交流工具,对大学生们来说更是如此。作为备受大学生喜爱的网络交流平台,微信、微博对大学生的行为生活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问题行为的概念  问题行为指的是一些过度的、不足的或者不恰当的行为,这是相对于一般行为而言的。林格伦对问题行为的界定是:“从广义上讲,问题行为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  问题行为可以分为两类: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内化问题指的是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外化问题指的是攻击、盗窃等违反道德和行为规范的不良行为。  二、幼儿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分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