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一节充满活力的思品课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mt12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可读性、科学性、社会性于一体的有丰富多彩的学科,只有用现实材料结合实际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则用例子来讲解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结果是学生只记住了材料而忘记了知识。就是学生捡了芝麻忘记了拿西瓜。我认为用“一例多境”就能解决此问题。
  一、什么是“一例多境”
  “一例多境”是以某一具体人物、事件或热点问题为话题,以教学内容的理论逻辑为支撑,以生活逻辑为主线,以自主、合作、探究为途径,以三维目标达成为目的的教学方式。简单说就是:以一则精选材料为主线(一例),设计一系列相关的情境(多境)和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形成“探究链”,将各知识点融汇其中,贯穿教学始终。
  二、“一例多境”的优点
  (一)降低难度,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
  如果采用传统的“一例一理”,教学案例设计过多,容易造成知识点过度滞涩、衔接生硬。而用一例多境,使整节课围绕一个案例进行,教学结构清晰,学生容易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问题,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
  (二)增加趣味,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果采用传统的“一例一理”,学生忙于看情境,眼花燎乱,来不及思考和回味,更谈不上兴趣。而用一个案例创设多个情境,可以增强学习趣味性,减轻学习压力。
  如果能够让学生模拟情境故事,身临其境去体验,教学效果会更好;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发言,教师真正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
  (三) 整合内容,增强学生学习深刻性
  如果采用传统的“一例一理”,教师讲解多,说出的结论多,抑制了学生思考,学生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缺乏探究学习的热情。而用一例多境的素材是根据生活和教材而编写,将教学内容整合到情境中,把教学重难点演变成曲折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深刻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一例多境”的运用
  第八课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教学设计中《走进胡图的生活》八年级学生胡图眼睛近视,为了生活和学习方便,他决定配一副隐形眼镜。
  情境一:广告诱惑
  胡图走在街上,不知道该选择哪家眼镜店。当他走到一家眼镜店门前,看到这样一张海报:
  最先进的设备、最真诚的服务;
  为您打造最完美的眼镜
  专业、专注、专一
  100%纯正韩国进口美瞳
  思考:我们在日常消费购物时应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感受,让学生认识到周围存在许多的消费陷阱,稍不留意就可能上当受骗,明确消费者应该学会理性消费,科学消费;
  2.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学会在总多的商品信息中进行比较、鉴别,选择恰当合理的消费行为。
  情境二:产品真相
  在营业员引导下,胡图配了一副标价420元的隐形眼镜,付款时服务员说要500元,因为必须同时购买两瓶眼药水。无奈,为健康起见,小明只好全额付款。 一个月后,胡图感觉眼睛不适,红肿疼痛。经有关部门质量鉴定,这副眼镜为假冒伪劣产品。
  思考:胡图要不要去找眼镜店老板?为什么?
  设计意图:树立良好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教学难点初步得到突破。
  情境三:讨个说法
  胡图拿着隐形眼镜,在父母陪同下来到眼镜店,要求退货、退款、赔偿损失。
  思考:你认为他会成功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1.学生合作探究,联系实际经验推测,教师暂时搁置,不予理睬;
  2.继续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承上启下,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做铺垫,使教学更有条理、更加流畅。
  情境四:拒不承认
  胡图要求老板赔偿,但老板以商品售出没有购物凭证为由,拒绝了胡图的要求,并将胡图大骂一通,胡图陷入了困境。
  思考:1.胡图的购物凭证主要指什么?
  2.消费者在购物时,为什么要索要购物凭证?
  设计意图:1.把故事情节推入高潮,引导学生强烈的正义感。尽管购物凭证不是教学重点,但是通过情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凭证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对教学难点的突破;
  2.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情境五:出谋划策
  思考:1.你认为眼镜店老板侵犯了胡图哪些权益?
  2.此时,胡图可以通过 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设计意图:1.根据知识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完成故事,实现教學的完整性,再次突出教学重点;
  2.情境的创设顺水推舟,教学重点水到渠成;
  3.设计复习第一节“消费者的权益”的内容,回顾重点知识。
  教师最后归纳出知识点,学生便能理解和运用。
  现在教师上课不是只把知识讲清,而在于能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进行思考,理解知识,同时提高能力。所以现在在情境设置上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深入生活,寻找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的例子。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教育改革给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多要求,更多的教学创新思路涌现出来,比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位置、探究式教学理念的出现等。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最主要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教学的创新并不是将传统教学方式全盘否定,而是根据时代的教育要求探究新时代环境下的教学方式。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重要条件,是人们向着未来世界发展
期刊
一、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  1.有助于理清数量关系  图具有直观、形象、便于操作的特点,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借助图罗列信息,分析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准确地找出数量间的对应关系。如人教版第四册教科书第48页,教学“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主题,图中出现了:跷跷板乐园里,有3组小朋友正在玩跷跷板,每组有4人,旁边有7人在观看。教学中学生从这具体的情境中提出了4个问题:1.一共有几人玩跷跷板?2.跷
期刊
歌唱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幼儿进入音乐天地的最自然的途径。下文将以中班音乐教学《买菜》为例,探讨歌唱活动设计。  一、作品拿捏幼儿为本  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与使用,应立足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实际来拿捏音乐曲调、歌词内容、活动容量。  1.根据音域换曲调  《买菜》音域为C大调的1-i。活动中,教师使用的伴奏用了D大调。因为,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受其发音器官发育情况的影响,音域比较狭窄,C1的d
期刊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名著之一,是一部富有积极浪漫主义色彩的古典文学名著,是一部人神交织、幻想超越现实的杰作,是一部具有浓厚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作,书中体现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凶恶的矛盾斗争,并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而猪八戒则是作者吴成恩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在他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和贪婪自私的本性、神性、猪性充分完美的结合于一身,又是一个备受人们喜爱
期刊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通道,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焰。因此,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学生,是升华师德教育、培养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方式。所以,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是一切优秀教师最为珍惜的一笔精神财富。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把爱放在首位,教育学生学会把爱献给他人。以爱为核心进行班级管理,能让班级充
期刊
小学美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而有效的教学示范,恰恰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示范,学生可以理解和把握教学要点,正确了解作画过程,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然而在美术课堂中,示范不当也会导致课堂的低效现象,例如,有的老师重讲解,轻示范、重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学生因缺乏适时恰当的指导,长此以往会停留在底
期刊
一、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2020)》已明确将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列为今后重要改革与发展的目标。高等继续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 要基础和支柱,高校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和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强国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期刊
人的心理世界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然而这美丽的花朵也极易遭到外界的伤害。作为新时期的初中教师、尤其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班主任,所承受的压力和责任更大些,要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务必全身心投入、全方位重视、全过程负责。通过人格魅力、心心交流促进师生间的情感,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提高学生培养的实效。班主任对学生情感的影响与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求我们要做到:情、知、行相统一,以德治己、以德育人。
期刊
一、我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现状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采取学生评教、督导听课、教学巡视等方法,及时地收集教学过程信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及时反馈;根据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案、授课计划、课堂与实训教学要求,设置了20多个监控和评价项目,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评价,初步形成了较系统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实行学校监控(教学督导委员会)、科室监控(教务
期刊
一、引言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在英语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教师们努力营造良好教学气氛并不感兴趣。因此,趁到美国大中小学观摩课堂教学之机,笔者决定对美国课堂进行观察,探究美国教师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