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品德与社会”的自学能力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rfvbgtyhn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待学生的各种学习,既需要学生“学会”,更需要学生“会学”。“会学”,离不开自学,自学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也不能例外。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品德与社会”的自学能力呢?
  一、为学生预设自学目标
  自学目标,既是学生自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自学的最终归宿。有了自学目标,学生才能自主地把握学习方向,也才能有效地学习。对此,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兼顾学生实际,为学生预设好切实可行的自学目标。
  例如,《我们的合作》一文,可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为学生预设自学目标。认知:什么是合作?怎样对待合作?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合作了会怎样?不合作会怎样?情感:交流自己与他人合作的感受;策划一次与他人合作的活动;行为:开展一次与他人合作的活动解决合作活动中遇到的麻烦和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就应依据课前预设的自学目标,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学情趣,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维护学生的自主权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
  有了自学目标后,就应让学生带着自学目标,有的放矢地阅读课文。阅读课文分粗读、细读和精读,粗读是了解课文的大体脉络,细读是理清课文的内在联系,精读是捕捉课文的重点难点。对此,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粗读、细读和精读的读书方法,因为读书方法的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例如,《抄袭害了谁》一文,粗读,了解课文的大体脉络;精读,捕捉课文的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趁热打铁”,围绕自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进行设疑、质疑和释疑。如:金宇为什么感到新书包特别沉重?如果你是金宇,会怎么办?为什么李诚的作文能得高分,却还是不会写信呢?马玉奇真的考了好成绩,为什么没有人相信她呢?马玉奇怎样才能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呢?抄袭是欺人还是自欺呢?真本领是抄来的吗?为什么……
  如此组织教学,既能让学生熟悉教材,又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能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培养。
  三、帮学生搭建自学平台
  自学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学生有了自学的平台,才能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地自学,才能在自学中探索新知,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对此,教师要努力做到“五让”:关键让学生抓住、难点让学生突破、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以此帮学生搭建自学平台,让学生在自学的平台上“大显身手”、“一展风采”,多动脑、多动手、多动眼、多动口,积极参与观察、思考、讨论、体验。
  例如,《我们的民风民俗》一文,关键是:“当地一年中有哪些重大的传统节日”;难点是:“每一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和民风民俗”。问题是:“人们为什么在元宵节吃圆子”、“人们为什么在清明节吃杨柳摊饼”、“人们为什么在端午节吃粽子”“人们为什么在中秋节吃月饼”……上述关键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问题的发现、提出和解决,学生均可通过自学来达成。自学的时间和空间,不但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而且可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自学的途径和方式,可以是熟读课文、讨论交流、咨询家长、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
  四、对学生实施自学评价
  在引领学生围绕自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进行设疑、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少不了提问与解答、讨论与交流、辩论与结论等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是自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均应实施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
  如此给学生实施自学评价,既是对学生当堂课自学情况的认可,也是对学生以后课自学情况的激励,更是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持之以恒。
  一定要培养学生“品德与社会”的自学能力。学生有了“品德与社会”的自学能力,才能爱学、会学、好学学好“品德与社会”。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九华镇九华小学)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变化莫测,师生唯有从容迎变、应变,形成高效互动,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善于倾听  一位老师教学《广玉兰》一课时,老师有这样一句小结语:广玉兰树高大挺拔,花朵洁净高雅,一些城市还把它定为市花。一名学生立即举手说:老师,盐城是不是可以把广玉兰作为市花呢?学生的发言没有被老师疏忽。于是,
研究了2-羟基-5-磺酸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HSDAA)与Pt(Ⅳ)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在复配型微乳液CPB/OP存在下,pH11.7的NaOH溶液中,Pt(Ⅳ)与HSDAA形成1:2的淡黄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4
提出了流动注射在线萃取非水介质汞蒸气还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痕量汞的新方法.将汞萃取到[KI+HNO3+(NH2)2CS]/TBP有机相中,NaBH4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将
当前,小学高年级美术作业质量令人担忧,存在着“幼稚化”的倾向。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小学高年级美术作业的质量呢?  一、鼓励个性表达  教师在布置美术作业之前,可以先组织学生围绕作品主题,搜集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指导学生在课上赏析作品,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象,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完成个性化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完成“水墨人物画”的作业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身边人物
在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痕量钼&对KBrO3氧化胭脂红的褪色反应有催化作用,褪色程度与Mo&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由此建立测定痕量Mo&的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方法的检出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承受着高考的压力,学习任务更加繁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调整和耐心坚持,更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需尊重个体差异  学习习惯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学习方式。从性质上来说,它立足于学生的个体需要,要让学生自己觉得实践起来轻松适意。因此,教师在提倡某种学习习惯时,首先
在新课程改革顺利、有序推进的教育背景下,教师们开始将目光更多地投注在学生课堂表现上,学生课堂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生态课堂得以凸显。在课堂教学中融合生本理念,迎合了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需求,真正让教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以生为本,设计前置作业,引导学生自学  “先学后教”是生本理念所提倡的做法之一。学生的“学”已被提上了一个高度,教师在融合生本理念
研究钴(Ⅱ)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在石蜡相中的显色反应,借此建立了一种测量痕量钴(Ⅱ)的新型固相光度法.在pH10.4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钴(Ⅱ)与PAN反应生成的有
<正>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领头羊",在工作中需要管理学生,需要与学科教师沟通,需要与家长沟通,需要与领导沟通,还需要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手中确实有不小的"权力",而支撑这些权
合成了新试剂N-对甲苯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PMPT),经红外、紫外、核磁和元素分析等测试,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并研究测定了试剂与40多种常见离子的反应及其络合物的表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