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努力打造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ratc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有的学生认为知识浅显空洞,原理枯燥乏味,法律条文烦锁,在课堂上出现学生无精打采、被动接受的局面。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激发学生、培养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更重要。自担任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以来,我发现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品德课无论从形式和内容、从教与学的变化等方面都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呢?这是思想品德教师最值得思考的。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某些教师采取“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是看课本或教参读读、讲讲,把条条框框在黑板上写写,学生只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听听,把重要知识点在笔记本上抄抄,再死记硬背下来。对知识点的理解大多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学生在学习品德过程中,观看有关学习内容的故事、案例的视频情景,比学生阅读故事、案例或者教师口头讲解更生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穿插幻灯投影,展现相关故事情景、教学重点等内容,真正做到“图文并茂”,让学生把图像、动画、声音相融合,把学生带入心旷神怡的境界。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为生动有趣,学习热情高涨,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这一变化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适当的媒体,可以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许多故事、案例单凭教师语言讲授,既花时间,效果又不好,而设计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动画、视频或幻灯,就会使学生一目了然,茅塞顿开。
  二、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什么学科,教师都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青春误读”内容时,先播放歌曲《朋友》,再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总也寻觅不到真挚的友情,这是为什么呢?表演短剧《他为什么找不到友谊?》,学生1:李清,“猪头”呢?学生2:你叫谁呢?学生1:胖子李清呗!学生2:昨天叫人家“肥肥”,今儿又叫人家“猪头”,你也太欺负人啦!学生1:闹着玩呗,你别小题大做嘛!哎,我听说你跟二班那位“小眼镜”有点意思,是吧?学生2:你真无聊。学生3:你又胡说啦,把同学都气走了。学生1:活该。谁叫他不让我抄作业,被老师发现了,还训了我一通呢,我跟他没完。通过欣赏短剧表演,揭示同学间存在的乱叫绰号等不尊重人的现象,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建立真诚的友谊,共享美好青春。通过这些情境,轻松自然地传授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师用自身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谈论,一看到某某老师从教室里走进来,我就想睡觉,而某某老师的课很有吸引力,自始至终都感到很轻松。这就是教师的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从而喜欢上自己的课,是教师成功必备的一种素质。
  1.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理论枯燥乏味、法律条文抽象,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并不容易,教师应该在语言上下大工夫。如果一个教师富有通俗易懂、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以良好的教学态势激发兴趣。
  教师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经常运用肢体语言,用得体的穿着、和蔼可亲的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发挥教学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声有色,富有节奏,从而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品德理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基本理论,使学生把思想品德课不再看做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滋养。
  四、教师加强自身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决战课堂,教师除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外,还要注重自身建设,这就要求教师每时每刻都为自己“充电”,不断充实知识贮备,保证时刻为学生“放电”。
  1.深化学科知识。
  教师的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必要资本。为学生准备一池不断更新的“活水”,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2.加深对政治动态的了解。
  谁能站在政治的制高点上,谁就能培养出思想敏锐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新的政治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博采众长,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掌握先进的教學方法,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符合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新时期课改的需求。
  激发学生学习品德兴趣的途径多种多样,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挖掘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因材施教,抓住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择切合实际、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探究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2013年12月23日,中央公布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州市97中、广州市5中作为德育特色学校,各具核心价值观。一个班级,同样需要班级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树立榜样、小组活动、各类竞赛、课外阅读等确立班级的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德育 核心价值观 作用 途径  2014年4月,我有幸随南沙区骨干班主任培
摘 要: 本文将大学英语口语与听力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研究主题,以安徽三联学院正在推进的大学英语口语与体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为例,对其教学实践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期为这一教学模式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同时为其他院校的同行从事大学英语口语和听说教学改革提供相应参照。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口语与听力教学 一体化 自主性学习  1.引言  教育部2007年
摘 要: 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偏低,等等,是导致老师对教育工作失去兴趣和动力的重要原因,职业倦怠随之产生。只有在工作中“播种”快乐,才能消除职业倦怠。  关键词: 职业倦怠 角色冲突 负荷过重 压力太大  教师职业是一个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诲人不倦”①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却是为人师表者的最高境界,一代先师孔子提出这个为人师表的标准,数千年来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当今,职业倦怠已经
摘 要: 职教中心数学教学有重要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开展专业化数学教育,推行数学素养化教育,全面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本文分析了职教中心学生的现状,总结了职教中心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提出了开展数学有效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 职教中心 数学教学 教学改革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简称职教中心)承担着教育专业化工作人才的重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数学学科教学显得更重要,也面临很多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描写有多个角度。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物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鲁迅《我是怎样做起小说的》,见《南腔北调集》)如,他对祥林嫂眼睛的多次描写,就把祥林嫂的精神状态、生命特征清晰地表现了出来。然而,“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除了眼睛可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穿着、语言、动作、神态等也可以表现不同人的得不同风格特征。即便是背影,也是各具风貌,各有魅力。
摘 要: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初中毕业的职校生来说,其无疑是大难度的课程。怎样使学生学好这门课,机械教研组结合工作过程中的经验与实例进行讨论分析。例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等。将教研活动中讨论的结果与达成的共识落实到《机械基础》的教学活动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具体实施效果看,确实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 《机
摘 要: 学习是一种行为,在其背后有着“动机”这一因素的强烈作用。强有力的动机,往往是人们完成某些不可思议的事情的前提。针对当前高职类学生当中出现的一些学习问题,作者发现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种有效改善并维持学生学习行为的方法。本文紧紧围绕“学风建设”展开实践,积极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风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高职生优良学风的形成。  关键词: 学风建设
近年来,海南省农垦总局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下,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的改革方向和总体要求,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其中剥离了橡胶主产业后的农场社区如何管理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国营乐光农场顺应改革发展形势,因地制宜探索农场社区管理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及广大职工群众的赞誉。笔者以该场为例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国营乐光农场基本情况  现乐光农场是2
2010年底,我听闻了新教育者们用石头煮汤的故事。2011年的某一天,我读到了把一勺咸盐溶解到一盆汤里的教学典故。我把这些事情和我所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得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语文溶解语文呢?  在当今这个信息量多元化的年代,人们对语文教学的走向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层出不穷,一时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通过
摘 要: 当今时代,政府应充分认识到网络舆情在现代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统一的应对机制,加强部门沟通,提升合力,发挥网络舆论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弘扬社会正气。  关键词: 网络舆情 预判预警 统一机制 提升合力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覆盖不同群体、横跨不同领域、超越传统媒体的全新平台。《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