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诗《嘎达梅林》初探

来源 :乐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年的创作历程里,作曲家辛沪光完成了近千首音乐作品,多以蒙古族民间音调为素材.作为蒙古族人民第一部交响作品,本文就交响诗《嘎达梅林》的民歌体裁、作曲技术、历史地位、做品体裁、标题组合等方面,分析作品的经典性及传承意义.探讨中国文化繁荣新形式下,发展与创新民间音乐元素,推动民族音乐,深化民族地域音乐的沟通,尝试东方与世界音乐的交流,探讨民间音乐、地域风格和大众性音乐的发展路线的共性与可能性.
其他文献
日本现代尺八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人们都知道尺八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由此就有人热衷要将尺八引荐回来,希望“尺八回家”.我们即使将尺八引进,并让它有一定的演奏者和听众,是否就意味着古代东渡的尺八“回家”了呢?打个比方:我国古代传入日本的尺八,就是我国东嫁日本的“女儿”,那今日从日本引进的至多也只是回“外婆家”的“外孙”,而不再是“女儿”.那么“外孙”能否在“外婆”家落户?我看,恐怕连生根都难,又何谈落户!
期刊
(接上期)rn与“潮州筝”“河南筝”“山东筝”等以地域命名的传统筝派不同,客家筝是以一个特定的族群“客家人”来命名的.大约在晋安帝九年至宋亡前后一段时期的战乱中,中原古朴的“中州古调”和“汉皋旧谱”被多次南迁的客家人民带至广东东部梅县、惠阳、韶关等地,与当地的音乐、语言、习俗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当地人称之为“中州古调”“汉调”“汉乐”.
期刊
乐器名称是乐器物质概念的代指符号,是识别乐器个体的专门称呼.人类在利用大自然的材质用以乐器演奏时,以及人类在使用大自然中的材质进行乐器制作时,由不定型到定型的造物,由响器到有固定音高,由单音乐器到编列旋律乐器的不断制作发展,逐渐产生了由单一到类别化的渐臻专用演奏功能的乐器群体.换言之,人类在推动乐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同时产生了多种乐器以及表意该多种乐器的名称.作为音乐表达的重要工具,以不同方式命名的乐器名称代指的物化乐器推动了音乐的向前发展.在数千年的乐器历史发展长河中,乐器命名有其特有的规律性,乐器名称
期刊
1952年至今,满瑞兴师傅从事民族乐器制作已经70年了.在他擅长的众多民族器乐制作门类中,琵琶制作是尤能体现其精深研究和精湛技艺的一项.70年来,作为与新中国民族乐器产业共同成长的乐器制作人,从最原始的锛凿斧锯,到机械化精细加工,满瑞兴一面见证着中国民族器乐制作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一面从工艺、音色、演奏审美与体验等方面出发,对其手下的乐器进行不断打磨,使其制作的琵琶在成为演奏家手中利器的同时,也从“器”与“道”两方面成为了反映和融汇当代艺术审美和追求的综合体,塑造了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时代内涵,“满瑞兴”三个字
期刊
音乐演奏中的情感共通是一个具有争议的美学问题和舞台实践问题.本文结合音乐心理学相关理论构建了共情的理论基础,并认为共情过程就是大脑对外来输入音乐信息的自我认知重新编码和再输出的过程,共情对提取信息和审美传达具有正向效用.由此,分析及呈现了演奏者与作曲家之间共情的规范性法则.通过钢琴演奏说明了共情在实践中的相关要素、发生过程及其程度.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是钢琴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拥有良好读谱习惯,关系着学习钢琴的进度和自身音乐素养的提高.它至关重要,因此尤为需要教师给予正确指导,做到脑、眼、手、耳全方位训练..有些儿童只看重弹奏技巧忽视识谱中的问题,有些钢琴教师重视培养却缺乏在实际中有效的方法,这些都在影响着良好习惯的养成.本文主要结合自己钢琴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从基础训练、发现并解决识谱中存在的问题、全方位训练和培养良好读谱习惯几个方面,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儿童的识谱能力.
近读李守奎先生“先秦文献中的琴瑟与《周公之琴舞》的成文时代”一文.在“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琴瑟统计表”中,“湖南沅水下游楚墓”一条的脚注里面,发现这么一句:rnM268出土一件琴,其形制特别,墓葬年代大约战国中晚期,参看《沅水下游楚墓》第694~695页、862页.因腐烂较严重,一些形制不明,是否是琴待考①.
期刊
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冯子祥教授在2021年10月22日举行的钢琴独奏音乐会上,以三部颇具技术难度的钢琴协奏曲和宏阔深广的音响美感氛围营造,尤其是红色主题音乐文化的感染力而吸引了多方关注.而从沈阳及周边冒着疫情危险前来观看的大量钢琴乐迷,和院校中的知名教授和相关的文化名人的受众情况来看,冯子祥的社会影响力可见一斑.音乐会中的红色文化弘扬和精湛琴技绽放,更是成为音乐会前后热议的话题.
期刊
《脸谱》是张小夫应法国文化部及法国里昂打击乐团委约,运用数字音乐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的一部作品.本文以数字音乐作品的传统音乐符号为主体,通过分析《脸谱》作品结构与器乐运用等创作技法,阐述其内在传统文化的符号.
沙吕莫管(Chalumeau)作为现代单簧管的前身,它的诞生与发展相较于现代乐器而言似乎是昙花一现,究其多方面原因包括乐器制作的发展、基本音域的限制、规格的狭小性等,在现代单簧管管体的制作精进后,沙吕莫管逐渐淡出舞台.但这些都并不能否认沙吕莫管存在的必要性,它为单簧管迈向复杂化、精细化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