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信息技术课堂差异教学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owap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和能力,本文针对“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探讨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开展差异化教学。
  【关键词】流动儿童;信息技术课堂;差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45-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原先的生活城市,来到新的城市谋求生活,这一行为虽然为城市化建设提供了活力,但是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特点,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遵从差异化的教学原则。本文对“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差异化教学进行了研究。
  一、流动儿童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所谓“流动儿童”是指年龄在7到15周岁,随监护人到流入地暂居半年以上具有学习能力的儿童。这些儿童在流入地生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差异化的特点。造成学生差异化特点的原因主要包括:首先,流动儿童存在自信心不足、孤独焦虑等问题。而流动儿童中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其融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去,不利于其正常开展学习活动,容易使其在学习中落后于其他同学。第二,家庭驾驭、学习环境比较差。大多是流动家庭的经济条件都比较差,流动家庭只能居住在租金低廉的城市边远地区,但是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比较差,人员比较混杂,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对流动儿童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最后,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比较难,由于城乡文化差异的影响,在城市中乡土文化遭到抵制,这也就使得流动儿童无法融入到城市儿童群体中去,严重的还会使流动儿童形成自我认知差异,产生自卑等心理,不利于实现儿童的进一步发展。
  二、流动儿童信息技术课堂差异教学措施
  (一)学生差异
  为了能够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有效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差异化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这也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相同点、差异点进行了解,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能够了然于心,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使组内包含各个类型的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具有差异性
  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应对流动学生存在的差异性的情况,应该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技能学习阶段和能力提高阶段。针对学习情况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处理能够完成共同学习目标,还可以独立完成更高的学习任务,从而使其得到满足感。而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不能操之过急,应该适当的放低学习要求,使其能够掌握基本学习内容,并鼓励其能够课下多训练,从而能够逐渐缩短与其他人的差距,不断提高学习水平。
  (三)教学任务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差异化教学主要从两方面入手:课堂教学、课堂练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差异化教学的方式,应该对引导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从而使其能够达到教学要求。而信息技术教育是离不开学生独立自主的练习的,在引导学生联系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状态合理布置练习任务,使每一个类型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学习状况完成联系任务,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中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四)练习差异化
  信息技术教学离不开练习,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才能够实际应用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流动儿童中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也有所差异,有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富裕,学生能够接触到电脑,因此对于所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更高,能够很快上手,而有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影响,只能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接触到电脑,对电脑充满陌生感,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定的目标。针对流动儿童中存在的这些差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设置差异性的练习任务,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基础到更多的拓展性知识,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其专注于基础知识的练习,使其能够掌握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内容。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自动建立“师徒结对”来学习,使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帮助下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提高自己的电脑水平,从而达到比老师教学更好的效果。
  (五)差异化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动手性比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练习,才能够扎实的掌握教学内容。在学生完成练习任务后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差异化的评价方式。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操作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能力的考察,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技能,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对于学生没有掌握的技巧應该督促学生进行练习,使其能够及时掌握教学内容,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纵向评价,也就是关注到学生的进步程度,对学生的进步程度进行适当的表扬,从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進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结束语
  为了能够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应该注重“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使“流动儿童”有学可上,还能够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差异化教学作为一项针对学生之间差异化的特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流动儿童”更好的接受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现“流动儿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差异教学的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2006(12).
  [2]刘群.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差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5(06).
  [3]巫朝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差异化教学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
  [4]肖隽.基于网络环境的差异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04).
  [5]张辛欣.信息技术差异教学课堂模式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04).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带宽的消耗业务逐步增多,对带宽进行提速现已成为应对市场需求的必然举措。目前国内主流的接入技术包括以下几大
九十年代以来广西的茉莉花生产不断发展,种植面积达到50多万亩,采花面积达到10多万亩,规模最大的横县仅1993年就发展8万亩,全县108家花茶加工厂加工花茶48万担。便宜的价格
教研组作为学科教研体制的载体,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平台.但随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教研组的组织形式逐渐显得单一,陈旧,越来越多的教师抱怨其效益不高,收获甚微.另外,学
该文报道85例不同病期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检测,与同年龄组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患者的ⅧR:Ag水平有明显的增高(P<0.01),AT—Ⅲ
【摘要】小学语文基础教学对于小学生未来的语文思维和语文学习能力产生重要影响,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却越来越不受重视,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朗读教学。本文通过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市场调研以及相关资料,全面分析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措施来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的教学质量,旨在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现状;应对措施  【中
综观整个新课程改革,其突出的理念就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参加和体验过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坚持把学生看作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坚持体现内容引人入胜之处和课程的个性发展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适应这种要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走入了我们的视野,这就是——合作探究。  一、合作探究的应用及反思  我校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