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yan2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导图又称为脑图,它是集图像与文字于一体的图式,是用来表征知识的有效工具,能夠帮助我们进行快速而有效的思维定位,是培养学生发散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必经之路。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充分挖掘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又要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概括与抽象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再由文本到个性化的导图,达成教学输入与输出的和谐发展。
  一、巧用信息技术,丰富思维导图
  在这个“互联网+”的智慧教学环境下,我们要善于丰富思维导图的内容与形式,如动画导图、简笔画思维导图、微课+思维导图、动态气泡导图、电子白板导图等,丰富导图的色彩与图像符号,激活导图的导入、呈现与教学方式,让思维导图与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机整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激发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是一篇说明文,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解说明了蝙蝠和雷达二者之间的科学关系,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以及实验的结果,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说明文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教学体裁,它的语言简洁、严谨、逻辑性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常有晦涩、枯燥、厌烦的感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说明文,我在解析“蝙蝠飞行的秘密”以及这个教学重点时,就充分利用“人教版数字校园”系统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设计思维导图,赋予思维导图动态美,在“动画+超链接”的特效中,将三个实验生动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随后,图像思维导图及文字思维导图“强强联手”的方式,为学生们解析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大脑思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课堂出彩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创设问题情境,以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导图指引学生思考,指明学生阅读的方向。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找骆驼》这一课时,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这两个问题上。在阅读教学中,我先以教材中骆驼的图片形象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们根据对话以及图片的提示,从文本中寻找关键信息,把骆驼的特点找出来,并填写在课前分发的学习单图片中的相应位置,如缺一颗牙、右驮米、左驮蜜、左脚有点跛。随后,在这个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将目标聚焦在“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在上一个问题情境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引导学生们从“老人看见了什么,他知道了什么”这个线索,将上一个思维导图与我们的问题情境结合在一起,完成学习单中的表格,并且引导学生们利用关联词“因为……所以……”把这两个问题连接在一起,如老人看见了骆驼脚印右深左浅,所以它的左脚跛。(如下图所示)
  三、绘制个性导图,强化语篇意识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对思维导图运用得最多的就在于课堂板书,以浓缩的方式,将语篇变成关系密切的几个关键字,并用相应的符号、图像将其连接在一起。思维导图的主动权一直把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呈现,学生观看,教师讲解,学生阅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思维导图也只不过发挥了其表层的作用罢了。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的制作与绘制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语篇内容的理解,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让他们在精细阅读之前,能够通过浏览、初读,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对语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我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一首小诗,小诗的内容与文本的叙述顺序对应。在小诗探究活动中,我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的学习以及小诗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个性化思维导图。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群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秋虫伴人入眠,最美乡下人家。
  在这个思维导图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幅思维导图,也可以合作讨论,自主设计,分别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导图设计中,我还为学生呈现了一些思维导图的样板图,如树形图、气泡图、条形图、卡通形象图等。学生在这个导图的设计中,显得兴致勃勃,他们根据白板中给出的样板提示,用手中的美工工具,如彩笔、蜡笔、卡纸、剪刀等,制作了各具特色的思维导图,有的小组还别出心裁地用起了应景的水彩和毛笔,使得思维导图更具艺术美感。
  四、开展复述活动,提高思维品质
  阅读过程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技能。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获取更多自主阅读的机会,并在课堂结尾之时,及时“大火收汁”,再次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有意义的复述活动,鼓励学生在语篇的基础上,在导图的指引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个性化地复述文本。在复述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一改机械、沉重的教学方式,简单地让学生复述对话、复述课文甚至是背诵课文,而要借助思维导图,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与探究性的复述任务,如利用电子白板设计动态导图,与学生进行人机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复述热情,培养学生的跳跃思维。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花的骨气》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自读过渡到自悟。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学会借助“阅读提示”制定学习目标,善于化繁为简,掌握提炼关键词句的语文学习方法,并学会借助情感变化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借助微信上的表情头像,对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行表情配图,并在小组间进行复述活动,进行自主复述,小组补充,组间评价。在思维导图的设计中,我通过“失望—吃惊—遗憾—震撼”这条感情主线,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并给出了“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相应提示,围绕“生命的意味是勇气”这个中心,引导学生们画表情、说故事。
  总之,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实际需求,巧妙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设计有教学特色、有个性风格的阅读导图,贯穿整个阅读课堂,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的个性阅读生成更具活力的思维导图,有效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在课堂上大放异彩,让学生与阅读相伴而行,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莲池小学(236000)
其他文献
角膜的无血管状态是维持角膜透明性的重要因素,其有赖于抗血管生成因素的存在和角膜基质一层抗血管穿透屏障的形成[1].在感染、外伤、排斥反应和其他因素的诱导下,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生成占主导地位.CNV的形成可导致角膜透明性下降,从而影响视力,同时也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高危因素.研究CNV形成的机制,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研究关注的重点.
本文提出在教师培训中,从培训教学心智技能入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并以北京市脱产带薪项目为例,说明培训教师的教学心智技能的整体设计、教学方式及效果评价。
数控系统是可重构并联机器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可重构并联机器的数控系统的软件开发中使用面向对象建模语言UML建立了逆解运动学的模型,将动态库技术用于重构条件下并联
背景 近年来,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的手术过程中,角膜上皮瓣保留与否及其对术后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视力恢复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目的 系统评价去除和保留上皮瓣对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严密设计的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自从江苏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以历史学科为必修的学生(文科学生)的语文科考试增加了分值为40分的附加卷。这份附加卷是由一则文言文阅读材料、名著阅读题和一篇比较简短的议论为主的现代文组成的。纵观历年高考,全省学生的语文附加卷最终均分得分不高。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文科生的基础相对较差有关,还与教师的重视程度、指导力度和训练不扎实有关。  一、整体分析,在整体回顾中自省  上学期,我校高三参加了三次大型考
圆锥角膜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的扩张性角膜病变,目前其治疗方式包括配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角膜表面镜片术、角膜移植术等。飞秒激光是一种以脉冲形式运转的红外线激
目的观察兔棘阿米巴角膜炎角膜组织感染的病理变化及其特点,探讨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发病机制。方法新西兰白兔20只,其中16只角膜基质内注射纯化培养的棘阿米巴原虫悬液建立兔棘阿
背景特发性黄斑前膜常导致患者视力的进行性下降。研究该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并指导临床上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制定预防、治疗策略。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
CAXA制造工程师2006已发布,并已于2005年12月16日开始正式供货。
期刊
目的 探讨影响中期保存的供体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保存液中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培养和评分,并与供体年龄、供体保存与死亡时间间隔、供体采集与死亡间隔、是否曾在常温下长时间暴露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细胞培养评分与供体年龄呈负相关,与供体保存时间呈负相关,与是否在常温下过夜呈负相关.结论 供体的年龄、植片的保存时间及是否在常温下长时间暴露均是影响供体角膜内皮细胞活力和功能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