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信用如何影响企业创新

来源 :财会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asdf3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我国2010 ~ 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 实证分析商业信用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商业信用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金融关联削弱了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关系;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商业信用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较之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 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正向关系的削弱作用更显著。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市场化程度下, 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非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差异。
  【关键词】商业信用;研发投入;金融关联;市场化程度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碼】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14-0105-9
  一、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企业是我国研发投入的经济主体, 肩负着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责任。 然而, 企业研发活动因具有高风险、高投入、保密性、缺乏实物资产担保以及创新资产的专用性等特点[1,2] , 导致企业的研发活动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 已有研究证实, 融资约束是抑制企业研发投入的主要因素[3-6] , 严重影响着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商业信用作为一种外部融资方式能够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7,8] , 为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随着学术界对商业信用研究的不断深入, 学者们开展了大量研究, 以检验商业信用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可知, 部分研究认为商业信用能够显著地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加[9-11] ; 也有部分研究显示, 商业信用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抑制作用[1] 。
  金融关联作为一项社会资本能够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联系,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缓解融资约束[12] 。 金融关联所具有的信贷资源获取优势能够影响企业对商业信用的使用[7] , 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 现有关于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影响的研究仅局限于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融资约束之间关系的影响[7,12] , 鲜有文献涉及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关系的影响。 鉴于此, 本文拟研究金融关联如何影响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
  我国疆域辽阔, 各省份的资源分布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市场化程度存在差异, 使得不同市场化程度下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在商业信用配置以及企业研发投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别。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信息公开的透明度较高, 能够缓解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提高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任水平, 进一步提升商业信用的配置效率[13] 。 部分研究发现,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信贷资源的配置更趋于市场化, 金融机构网点增多, 拓宽了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8] , 进一步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 从而减少了企业对商业信用的使用。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政府干预少, 知识产权与专利受法律保护的程度较高, 为企业营造了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的宏观环境[14] 。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政府干预市场的情况较多,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风险加大, 继而可能会导致企业降低研发投入。 鉴于已有文献在市场化程度影响商业信用的使用方面存在分歧, 本研究引入市场化程度作为调节变量, 进一步分析商业信用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正式制度尚不完善, 企业往往通过构建关系社会资本攫取发展所需资源。 金融关联的构建会影响商业信用的使用, 进而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关系社会资本却很难发挥作用。 现有关于市场化程度与金融关联的共同作用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影响的研究比较鲜见。 鉴于此, 本文将市场化程度、金融关联、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纳入同一框架, 以揭示不同市场化程度下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影响机理。
  二、 文献综述
  部分研究认为, 商业信用能够显著地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 张林等[9] 发现商业信用正向影响研发投入。 魏群和靳曙畅[10] 以货币政策为视角, 研究了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 发现商业信用对研发投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Chen等[11] 发现商业信用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 但也有部分研究显示, 商业信用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抑制作用。 吴祖光和安佩[1] 以创业板企业为样本研究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 结果显示商业信用对研发投入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张庆君和郭永光[13] 基于门槛模型的非线性分析, 发现市场化程度高于或低于门槛值都会促进商业信用再配置, 但当市场化程度大于门槛值时, 对商业信用的再配置影响更显著。 奚菁霏[15] 发现, 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 企业越能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 也有学者认为规模越大的企业能获得越多的商业信用融资, 这一现象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显著。 郑军等[16] 发现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 企业相对主要客户的谈判能力更弱, 更有动机提供商业信用, 而企业相对主要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增强, 更可能获取商业信用。
  倪德锋[14] 认为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 企业的研发投入越大。 余恕莲和王藤燕[17] 以市场化程度为调节变量, 实证研究发现,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变更实际控制人对家族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更大。 朱永明和贾明娥[18] 发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融资约束较弱, 企业对技术创新活动投入较大。
  兰艳泽和魏乙丹[7] 以及陈芳[12] 均以融资约束为被解释变量, 实证研究得出, 金融关联与商业信用二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且金融关联能够平滑商业信用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 周雪峰等[8] 以市场化程度为视角, 研究市场化程度、金融关联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 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金融关联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更能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 周雪峰和左静静[19] 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 金融关联正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 贺晓宇和张治栋[20] 发现银行股权关联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正向作用。   关于金融关联如何影响商业信用的使用, 继而作用于企业研发投入, 现有文献鲜少涉及。 因此, 本研究将金融关联、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纳入同一框架下, 探究金融关联与商业信用的共同作用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以往文献只关注市场化程度、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两两之间的关系研究, 而忽略了市场化程度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产生的影响。 本研究以市场化程度为调节变量, 重新审视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 以往研究虽然关注了市场化程度或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影响, 但忽略了二者之间存在的交互效应和依存关系, 本研究将探讨市场化程度、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多重调节作用, 以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
  三、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
  MM定理认为, 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中, 企业的内外部资金可以灵活转换, 当企业的内部资金不足以维持其经营活动时, 则可以顺利从外部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支持, 使得企业的投资决策不会受到融资约束的限制。 但现实中, 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继而产生了一系列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 导致企业外部融资成本远远高于内部融资成本, 从而使企业面临融资约束。 在我国银行仍然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但银行在分配信贷资源时存在信贷歧视现象[21] , 那些真正受到融资约束的企业往往难以获得银行贷款[22] , 转而只能寻求商业信用作为融资途径。 已有研究发现, 商业信用作为银行贷款的替代性融资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方面效果显著[23] 。
  企业的研发活动一旦失败, 研发投入的资金将变成沉没成本, 债权人享受不到研发活动带来的收益却要承担巨大的坏账风险。 因此, 企业的研发项目较难获得银行信贷融资[3] 。 供应商对企业的日常交易活动和经营状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比银行更具有信息优势, 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评估企业信用。 供应商一旦发现企业存在违约迹象, 可以选择停止供货, 及时止损。 同时, 供应商向企业提供商业信用, 企业通过延期付款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投入。 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认为, 企业使用商业信用作为融资方式, 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 因此提出假设1:
  H1:商业信用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二)金融关联、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
  目前,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完善, 信贷资源仍然掌握在国有银行手中, 企业很难根据市场法则获得银行贷款。 为了缓解融资约束, 企业纷纷与金融机构等构建关系网络, 积累社会资本。 金融关联能够为企业带来“声誉担保”, 并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决策以获得贷款资源, 从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24-28] 。 然而, 构建与维护金融关联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 具有金融关联的高管会显著提高公司高管的整体薪酬水平, 且金融关联高管的薪酬水平越高, 公司整体高管薪酬的增长幅度也越大[29] 。 因此, 金融关联维护过程中的高成本挤占了商业信用为企业研发投入提供的现金流, 削弱了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关系。
  商业信用与金融关联存在替代关系[7] , 即金融关联能够为企业带来银行贷款, 并为企业研发活动融得所需资金, 从而降低商业信用的使用额度, 弱化商业信用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 已有研究证实, 银行信用的使用成本远低于商业信用[30,31] 。 商业信用高额的隐性成本来自供应商要求客户支付的保险和违约溢价[32] 。 因此, 当企业能够通过构建金融关联获得银行贷款时, 将会选择放弃商业信用这种融资方式。 综上, 本文认为, 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正向关系存在“挤出效应”, 因此提出假设2:
  H2:金融关联削弱了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正向关系。
  (三)市场化程度视角下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
  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同时也造成了各地区之间市场化程度的巨大差异。 市场化程度会影响企业的投融资决策, 具体表现为: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政府干预程度低, 法制监管以及市场化水平高, 缓解了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 此时, 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也较低[33] 。 同时,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金融机构发展迅速, 网点数量增多[8] , 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趋于按照市场规则分配, 信贷配给矛盾逐步缓解, 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能够按照市场利率获得金融机构贷款。 因此,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商业信用缓解融资约束并进一步促进研发投入的作用被削弱。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程度较低, 政府通常会干预企业经营决策, 从而破坏了企业基于效率最大化目标的商业信用融资, 并导致违约产生[10] 。 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受限, 企业披露的信息有限, 研发投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剧, 债权人难以获得研发投入项目的有效信息, 企业的融资约束更加严重。 同时, 政府干预信贷资源的配置, 破坏了信贷资源分配的市场机制。 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 导致市场上的金融机构数量有限, 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 因此, 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倾向于使用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为企业研发投入提供资金支持。 鉴于上述分析, 提出假设3:
  H3: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商业信用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四)市场化程度视角下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作用机理
  已有研究发现, 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发展水平、法制环境以及信用水平都会对企业的关系融资产生影响。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企业获得信贷融资较为容易。 同时, 金融市场发展相对完善, 融资渠道多元, 企业能够较容易地获得金融机构贷款, 因此受到的融资约束较小。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银行贷款的分配机制趋于市场化, “关系”机制逐渐被“弱化”[19] , 金融关联为企业带来银行贷款方面的优势不再显著。 而供应商出于经营性动机, 会向信用较好的客户提供商业信用。 因此,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即使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较低, 商业信用仍然在企業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关系融资的作用被弱化, 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的影响受到了限制, 因此金融关联未对商业信用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正式制度不完善, 企业通过构建金融关联寻求关系融资的动机更加强烈。 具体而言,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正式制度发展不完善, 企业研发活动所需的重要信贷资源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 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较高。 为了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企业往往寻求金融关联等非正式制度获取资金支持。 相对于没有构建金融关联的企业, 银行倾向于为构建金融关联的企业提供期限较长的贷款。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企业融资渠道受限, 资金融通方面存在困难, 企业就会运用商业信用为企业的创新活动融资, 且企业构建金融关联与使用商业信用均是出于融资动机, 二者的作用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替代性融资理论认为, 商业信用是因得不到银行贷款的企业的过度需求而产生的, 这种过度需求必然导致商业信用的成本高于银行利率[33] 。 出于融资成本的考虑, 企业会优先选择银行贷款进行融资。 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存在强烈的替代效应, 从而平滑了商业信用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 因此,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研发投入正向关系的削弱作用更显著。 综上所述, 本文提出假设4:
  H4: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正向关系的削弱作用更显著。
  四、 研究设计
  (一)样本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0 ~ 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并对样本进行如下筛选:①剔除ST、?ST类样本; ②剔除金融保险类样本; ③剔除企业高管金融背景以及产权性质披露不详的样本; ④剔除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样本; ⑤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 最终得到2941家企业, 共计15461条观测值。 金融关联、研投入数据均来源于CSMAR数据库, 其中金融关联数据运用Excel 2010加工计算整理得到。 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 部分缺失数据通过翻阅上市公司年报补充整理得到, 本文运用Stata 15.0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变量定义
  1. 被解释变量。 研发投入(R&D)作为被解释变量, 借鉴罗明新等[34] 的方法, 采用当期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值来衡量。
  2. 解释变量。 商业信用(tc)作为主要解释变量, 借鉴潘晓影等[35] 的研究, 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之和除以营业收入的比值来衡量。
  3. 调节变量。 金融关联(Fin)作为调节变量, 本文主要研究金融关联中的人事关联, 并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将金融关联定义为企业高管当前或曾经在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以及信托等公司任职。 同时, 借鉴周雪峰和左静静[19] 的方法, 采用高管当前或者曾经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任职的人数与高管总人数的比值来衡量。
  市场化程度(market)作为另一个调节变量, 借用王小鲁等[36] 发布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中的市场化总指数评分衡量。 2014年之后市场化指数数据缺失, 基于2008 ~ 2014年各省份市场化指数总得分, 运用Matlab计算得到的外插值作为2015 ~ 2017年市场化指数数据。 借鉴刘放等[37] 的方法, 对大于中位数的定义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赋值为1; 小于等于中位数的定义为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赋值为0。
  4. 控制变量。 研究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产权性质(state)、企业年龄(age)、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hare)、企业规模(size)、资产收益率(ROA)、资产负债率(lever)、资本密度(capital)、经营性现金净流量(cash)、税收负担(tax)、政府补贴(subsidy)、资本支出(exp)、年份(year)、行业(ind)和省份(pro)。
  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三)模型设计
  为了考察不同市场化程度视角下, 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以及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影响, 将样本分为高市场化程度组与低市场化程度组, 分别回归, 检验其影响差异。 由于企业披露的研发投入数据不可能小于0, 而是大于0的左截断数据, 因此, 为了保证回归结果更加准确, 本文采用Tobit模型对上述模型进行估计。
  五、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显示的是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在全样本中, 研发投入的均值为0.042, 标准差为0.057, 说明样本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受限问题, 创新绩效有待提高; 商业信用的均值为0.308, 标准差为0.755, 表明样本企业在商业信用融资的使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金融关联的均值为0.082, 表明样本企业平均每100个高管中, 就有8个具有金融背景, 标准差为0.085, 表明企业中金融关联高管的比例波动较小。 从分组样本来看, 高市场化程度组研发投入的均值大于低市场化程度组(0.047>0.038), 说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研发投入受到的限制更大; 高市场化程度组的商业信用与金融关联的标准差均大于低市场化程度组, 说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企业之间对商业信用的使用与金融关联的构建存在较大差异。
  (二)实证结果分析
  1. 回归分析。 表3列(1)列示的是全样本状态下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 二者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013,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表明商业信用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验证了假设1。 从列(2)显示的结果看, 商业信用与金融关联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而商业信用与金融关联交互项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 说明金融关联削弱了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正向关系, 验证了假设2。 由列(3)与列(5)可知, 商业信用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且列(5)中商业信用的回归系数大于列(3)中商业信用的回归系数(0.038>0.008), 表明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商业信用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大, 假设3得证。 从列(4)可以看出, 商业信用与金融关联的交互项不显著; 列(6)中商业信用与金融关联的系数均显著为正, 金融關联与商业信用交互项的系数为负,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说明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削弱作用更显著, 支持了假设4。   2. 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本文采用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作为商业信用的代理变量, 并重新运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 结果显示, 假设1、假设2、假设3、假设4均得到验证。 综上,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限于篇幅, 稳健性检验结果未予列示。
  3. 企业产权性质的拓展性研究。 已有研究发现, 企业的研发投入行为以及商业信用配置会受到产权性质的影响。 为了明晰市场化程度、金融关联、商业信用在不同产权性质下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的影响差异, 本文将分别探讨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中, 不同市场化程度下金融关联、商业信用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差异。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非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两组样本中, 如表4列(1)与列(3)所示, 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为正, 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 国有企业样本中, 商业信用与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为0.014明显大于非国有企业中商业信用与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0.008, 且二者处于同一显著性水平, 说明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商业信用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 其原因在于,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金融发展水平高, 融资渠道多元, 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普遍较低, 而国有企业因其拥有的天然优势以及在产品市场上的较强竞争力, 相比于非国有企业, 供应商更愿意为国有企业提供商业信用以提高销售收入, 即使国有企业不需要运用商业信用缓解融资约束。 已有研究发现, 促使商业信用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企业对商业信用的获取能力和控制力[10] 。 此外,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银行在配置信贷资金方面更加趋于市场化, 进一步缓解了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
  列(5)与列(7)显示的是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商业信用对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其中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均为正,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国有企业样本中, 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0.023小于非国有企业中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0.025, 且二者处于同一显著性水平, 表明在市場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相对于国有企业, 商业信用对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大。 其原因在于,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企业普遍面临较严重的融资约束, 由于存在信贷配给问题, 银行倾向于将有限的信贷资源分配给国有企业, 导致非国有企业面临更加严重的融资约束, 转而寻求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列(1)与列(5)列示的是不同市场化程度下非国有企业商业信用与研发投入的关系, 其中列(5)中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0.025大于列(1)中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的系数0.008; 列(3)与列(7)列示的是不同市场化程度下国有企业商业信用与研发投入的关系, 其中列(7)中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的系数0.023大于列(3)中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的系数0.014, 表明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商业信用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大, 此结论不因产权性质的差异而改变。
  列(2)和列(4)显示的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影响, 其中金融关联与商业信用的交互项均不显著, 表明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金融关联未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产生影响。 原因在于,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正式制度较为健全, 关系资本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金融关联的作用被弱化。
  由列(6)可知, 金融关联与商业信用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负, 列(8)中金融关联与商业信用交互项的系数不显著, 说明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正向关系的削弱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 原因在于,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更加严重, 由于信贷配给问题的存在, 非国有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更难获得银行贷款, 非国有企业往往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关联抑或通过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缓解融资约束, 继而为企业研发投入提供资金支持。 由于商业信用的融资成本高于银行贷款, 因此, 当企业能够建立金融关联获得成本较低的银行贷款时, 就会减少对成本较高的商业信用的使用, 从而弱化了商业信用的作用。
  六、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2010 ~ 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探究商业信用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并考察了金融关联、市场化程度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从产权性质视角, 分析市场化程度、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①商业信用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刺激效应”, 且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商业信用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刺激作用更强烈; ②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正向关系存在“挤出效应”, 且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金融关联会挤出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 从而弱化了商业信用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 ③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商业信用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商业信用更能促进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 ④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商业信用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大, 此结论不因产权性质的差异而改变; ⑤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金融关联未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产生影响, 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正向关系的削弱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必须提高研发投入强度。 商业信用是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因素, 企业应合理地运用商业信用缓解融资约束。 特别是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企业融资渠道受限更严重, 更应积极采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 因此, 企业不仅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 而且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控制力以及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 以便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 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 ②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资本的配置越来越趋于市场化, “关系”资本的作用逐渐被弱化, 金融关联对商业信用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削弱作用将会被抑制。 从长远来看, 商业信用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长效促进机制。 因此, 企业应更加重视商业信用的使用, 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③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非国有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信用以及在供应链上的地位, 以提高获得商业信用融资的能力, 更大程度地发挥商业信用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 1 ]   吴祖光,安佩.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1 ~ 6.
  [ 2 ]   Aboody D., Lev B.. Information Asymmetry, R&D, and Insider Gains[ J].Journal of Finance,2000(6):2747 ~ 2766.
  [ 3 ]   严若森,姜潇.关于制度环境、政治关联、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多重关系模型与实证研究[ J].管理学报,2019(1):72 ~ 84.
  [ 4 ]   卢馨,郑阳飞,李建明.融资约束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会计研究,2013(5):51 ~ 58+96.
  [ 5 ]   谢家智,刘思亚,李后建.政治关联、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 J].财经研究,2014(8):81 ~ 93.
  [ 6 ]   Brown J. R., Martinsson G., Petersen B. C.. Do Financing Constraints Matter for R&D?[ 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2(8):1512 ~ 1529.
  [ 7 ]   兰艳泽,魏乙丹.金融关联、商业信用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基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商业经济研究,2019(3):163 ~ 166.
  [ 8 ]   周雪峰,左静静,郭晓唤.市场化进程、多元化金融关联与民企研发投入——来自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会计之友,2018(19):22 ~ 27.
  [ 9 ]   张林,丁鑫,王佳.货币政策、商业信用与研发投入——基于产权性质差异的实证研究[ J].商业研究,2018(4):24 ~ 32.
  [10]   魏群,靳曙畅.货币政策、商业信用与科技研发投入[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11):124 ~ 130.
  [11]   Chen Langzi, Chen Zhihong, Li Jian. Can Trade Credit Maintain Sustainable R&D Investment of SMEs?[ J].Sustainability,2019(3):1 ~ 16.
  [12]   陈芳.金融关联、商业信用与融资约束[ J].财会通讯,2017(27):58 ~ 62.
  [13]   张庆君,郭永光.市场化进程、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与商业信用再配置[ 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8(6):98 ~ 112.
  [14]   倪德锋.市场化进程、股权结构与企业R&D投入关系的实证[ J].统计与决策,2017(22):186 ~ 188.
  [15]   奚菁霏.内部控制质量、市场化进程与商业信用融资——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J].金融经济,2017(6):80 ~ 83.
  [16]   郑军,林钟高,彭琳.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对谈判能力与商业信用——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财经论丛,2013(5):81 ~ 87.
  [17]   余恕蓮,王藤燕.市场化进程、去家族化与研发投入——基于中国高新行业上市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 J].技术经济,2016(9):27 ~ 34.
  [18]   朱永明,贾明娥.市场化进程、融资约束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 2014年数据的分析[ J].商业研究,2017(1):49 ~ 56.
  [19]   周雪峰,左静静.金融关联与内部控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互补抑或替代?[ J].财经论丛,2019(2):37 ~ 46.
  [20]   贺晓宇,张治栋.银行股权关联、高管背景与研发投入——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J].软科学,2018(8):49 ~ 52.
  [21]   Meltzer A. H.. Mercantile Credit, Monetary Policy, and Size of Firms[ 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60(4):429 ~ 437.
  [22]   Petersen M. A., Rajan R. G.. Trade Credit: Theories and Evidence[ 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7(3):661 ~ 691.
  [23]   Fisman R., Love I.. Trade Credit, Financial Intermediary Development, and Industry Growth[ J].Journal of Finance,2003(1):353 ~ 374.   [24]   Boot A.. Relationship Banking: What Do We Know?[ 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0(1):7 ~ 25.
  [25]   Sisli-Ciamarra E.. Monitoring by Affiliated Bankers on Board of Directors: Evidence from Corporate Financing Outcomes[ J].Financial Management,2012(3):665 ~ 702.
  [26]   RENéE B., Ferreira D.. A Theory of Friendly Boards[ J].Journal of Finance,2007(1):217 ~ 250.
  [27]   Aristei D., Gallo M.. The Determinants of Firm Bank Relationships in Italy: Bank Ownership Type, Diversification and Multiple Banking Relationships[ J].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2017(15):1 ~ 32.
  [28]   Bakiciol, Tamer. The Impact of Durable Relationship with Banks When Crisis Hits[ J].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2017(15):N/A.
  [29]   邓建平,陈爱华.金融关联能否影响民营企业的薪酬契约?[ J].会计研究,2015(9):52 ~ 58+97.
  [30]   Danielson M. G., Scott J. A.. Additional Evidence on the Use of Trade Credit by Small Firms: The Role of Trade Credit Discounts[Z].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0.
  [31]   Marotta G.. Does Trade Credit Redistribution Thwart Monetary Policy? Evidence from Italy[ J].Applied Economics,1997(12):1619 ~ 1629.
  [32]   Cunat  V.. Trade Credit: Suppliers as Debt Collectors and Insurance Providers[ 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7(2):491 ~ 527.
  [33]   陸正飞,杨德明.商业信用:替代性融资,还是买方市场?[ J].管理世界,2011(4):6 ~ 14+45.
  [34]   罗明新,马钦海,胡彦斌.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发投资的中介作用研究[ J].科学学研究,2013(6):938 ~ 947.
  [35]   潘晓影,张长海,胡秀群.货币政策、政治关联与债务结构——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金融发展研究,2017(5):11 ~ 18.
  [36]   王小鲁,樊纲,余静文.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 ~ 200.
  [37]   刘放,杨筝,杨曦.制度环境、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投入[ J].管理评论,2016(2):61 ~ 73.
其他文献
【摘要】依据资产专用性理论、创新经济学及知识基础观理论, 基于CDM模型从供应链视角探讨客户集中度和客户稳定性两个层面企业的客户质量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创新行为的作用效果。 结果表明:客户稳定和客户集中在影响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行为之间存在着一种“悖论”, 即客户集中度越高, 企业创新决策及创新投入积极性越高, 但企业创新产出越低; 客户稳定性越高, 企业创新决策及创新投入积极性越低, 但企业创新产出越
期刊
【摘要】基于认知与情感视角, 探讨精神型领导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 通过两阶段问卷调查方法, 检验精神型领导与下属工作投入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中介机制, 结果表明:精神型领导显著正向影响员工的工作投入; 内部人身份认知和正性情感分别对精神型领导与员工工作投入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 该研究结论对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及促进员工的工作投入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精神型领导;工作投入;内部人身份认知;正性情
期刊
【摘要】基于情绪ABC理论,通过构建上市公司投资吸引力综合评价体系,以2006 ~ 2017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投资吸引力与并购融资决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投资吸引力越弱,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就越强,公司采用定向增发为并购项目融资的可能性也越高。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投资吸引力对并购融资决策的影响以融资约束作为传递中介。研究还发现:制造业上市公司会面临更强的融资约束,也会
期刊
【摘要】利用2004 ~ 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 基于风险承担和过度投资的视角考察企业集团这一特殊组织形式如何影响成员企业的技术创新。 研究表明:首先, 相比独立的上市公司, 隶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存在较高的创新水平, 且风险承担作为中介效应影响企业技术创新; 其次, 隶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更加严重。 进一步研究表明, 过度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起到抑制作用, 减弱了企业集团对技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2015 ~ 2019年我国330家医药保健类上市公司的成本费用结构, 发现医药保健行业存在着高销售费用、低研发费用的“一高一低”现象, 销售费用显著高于研发费用, 销售费用率在所有行业中名列榜首, 而研发投入力度与美国同行相比差距巨大, 不少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大幅超过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 这种比例失调的成本费用结构, 不仅蕴含着药品回扣、“带金销售”、虚开发票、不正当竞争等沉疴
期刊
【摘要】本文以我国2010 ~ 2019年因财务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的113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首先对财务舞弊样本公司的行业分布、地区分布、经营规模、舞弊金额、舞弊时间、审计意见等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 以了解财务舞弊样本公司的外部特征。 其次, 针对财务舞弊样本公司的舞弊类型、舞弊手法特征进行研究, 以了解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法及操作路径。 再次, 通过分析财务舞弊样本公司的财务报表和非财务报表异常
期刊
【摘要】选取我国上市公司2008 ~ 2018年发起并完成交易的、附有业绩承诺的1021起并购事项为样本, 将业绩承诺协议视为一项复合期权进行估价, 以定价偏差衡量协议的不对等程度, 并探究影响协议不对等的风险因素及经济后果。 研究结果表明:业绩承诺协议显著偏向被并方; 并购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素通过谈判地位影响协议不对等程度, 即主并公司应对估值风险的能力越强、对目标公司的管控强度越大, 其
期刊
【摘要】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 “沪港通”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国内外市场双向开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随之而来的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利用2014年启动“沪港通”这一外生政策的冲击, 选取2012 ~ 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我国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沪港通”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 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程
期刊
【摘要】随着CRO企业在我国的高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加入到医药外包行业中, 但是由于行业竞争激烈, 公司内部技术人员众多, 很容易导致人才流失。 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 許多CRO企业都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 但是对激励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缺乏深入研究。 鉴于此, 选择国内首家上市的CRO企业——泰格医药为研究对象, 从动机和实施效果两个层面探讨CRO企业股权激励方案的合理性。 研究发现:CR
期刊
【摘要】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以及MPAcc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已成功举办六届,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以大赛为研究对象, 对大赛各阶段的赛制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并对大赛成效进行总结, 对会计高等教育改革及其他专业学位教育深化综合改革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MPAcc人才培养;学生案例大赛;实务导向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