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纳(W.H.Donald,1875-1946)是20世纪上半叶活跃于中国政坛的重要西方人士,被誉为"自马可渡罗以来与中国最高统治者同吃同住的惟一的外国人"①,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特殊的标记.迄今为止,在对端纳的记录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的有:C.C.查普曼(C.Chappie Chapman,1904-1974)②、E.A.赛尔(Earl Albert Sellc,1906-1978)③、J.M.麦卡休(James Marshal McHugh,1899-1966)④和W.G.路易斯(Winston G Lewis,1937-1996)⑤.1945年2月,与端纳一起在集中营生活的难友查普曼根据端纳口述,记录了后者早年参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情景,但这个记录只有近50页,并因洛巴尼斯集中营的解放而终止;1946年,美国记者赛尔在檀香山根据端纳的口述完成;1950-1960年代,美国海军情报官员麦卡休启动了端纳回忆录写作计划,但因突然逝世而中辍⑥;1969年,澳大利亚学者路易斯开始系统地研究端纳,他采用"地毯式围剿"的方法,遍访分布在地球各处的端纳的同事、友人、亲属和知情者⑦,跑遍了美国、英国、日本、菲律宾、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大海捞针,穷25年之光阴,却在1994年突然宣布封笔,原因是"无法找到足够的历史见证者".路易斯在追手端纳的岁月里,积累了大量有关端纳的照片、遗物、信件和资料.他逝世后,其夫人将这些宝贵的资料捐献给悉尼米歇尔图书馆,以"路易斯档案"(Winston George Lewis Papcrs)的名义珍藏."路易斯档案"共有11盒资料,包括端纳与民国时期重要人物之间的通信、文件、缩微胶卷、照片、端纳家庭资料、实蜥等等.2007年早春,笔者以3个月的时间研读这些历史档案,感到端纳研究出现了新的曙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展示"路易斯档案"中端纳、厄尔·赛尔、端纳夫人玛丽(Marry wall Donald,1882~1972)及女儿莫瑞尔(Jan Muriel Donald,1909-1973)、董显光等人的通信,并加以必要的背景诠释,期与对端纳有兴趣的学者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