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信息时代带来的焦虑感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nvsha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能够透过繁杂的信息整理出事情的来龙去脉时,相应地,就会有自己的判断,就不会产生担心、焦虑的情绪。反之,如果不能区分事实和主观判断,焦虑的情绪就会扩大。
  忽视网上的评论
  现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的商家会选择在线上进行产品推广。也有一些推送各地美食等的分享、评价的公众号,在一定的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了參考。我通常不会去看这类内容,就算是看见了,也不会特别在意。
  我这样难免会有失手的时候,虽然免不了会经历些不太好的事情,但我已然坚持不去参考别人的意见,自己去亲自体验其中的好与不好。所以,大家发现一家新餐厅的时候就自己走进去尝一尝;新发布了一款电子产品,就亲自去店里试用一下。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确实,在网上搜一些他人的评价非常容易。如果我们在“踩雷”之前,别人帮我们把雷排掉了,就能够避免犯同一个错误,而且还能节约不少时间。但是,别人的意见只能代表别人的感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应该让别人的感受对自己产生影响。而且,当他人的评价和自己的感受发生冲突时,我们很容易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所以,忽略这些评价,不要怕麻烦,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所有你体验到的事物。其实,这也算是不去在意他人目光的一种练习。
  对信息有所取舍
  以前,说到获取信息的手段,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是主流。最近,所谓的“后真相”时代已经到来,相比事情的真相,那些能够成为话题的、吸引眼球的事情就像事实一样被大肆报道、扩散蔓延。
  当看到艺人出轨等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新闻且感到焦虑万分、火冒三丈时,能否发觉被媒体控制了的自己才是关键。
  即便不是特定的媒体,仅是在眼前一闪而过的消息、换电视频道时偶然看到的新闻节目、不经意间瞥到的门户头条、朋友分享的信息,这些在无意识中看到的信息,也有可能影响我们的判断。
  我们要注意自己平时是从哪些媒体上获得信息的,要特别注意不要从某一个或某一种特定的媒体上收集信息。
  全面地考虑问题,有时也需要一点怀疑精神,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己主动地去寻找、整合信息。在信息化社会,一不留神就会成为被他人的思想左右、忽视事实、做出错误判断的“信息盲”。让我们通过接受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多样化,一起来打造不易焦虑的体质吧。
  不依赖手机
  说到依赖的话,从轻度依赖到重度依赖,有各种形式的依赖。多数现代人依赖程度最高的应该就是手机吧。无论何时、何地、在做什么,一定要拿着手机。虽然是句玩笑,但更有甚者,即使手机在充电,也舍不得离开插座半步。
  依赖会导致焦虑。所谓依赖,就是没有它不行。即使没有严重到这种程度,没有它,也会感到没有缘由的担心、无所事事、惴惴不安、心情不好。
  具有不焦虑习惯的人,他们知道依赖会大大阻碍精神状态的调整,便会有意识地主动放弃依赖的习惯。
  例如,如果感觉到自己依赖手机的话,早上出门的时候就不带手机。这样的话,一整天都无法依赖手机。我非常推荐有依赖症的人试试这种方法。
  如果突然一整天不看手机比较难的话,刚开始可以一个小时不拿手机,然后试着慢慢延长时间,循序渐进。
  在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认识到自己依赖什么。了解之后再努力摆脱依赖,走向自立。
  被外界左右、无法自立的人,说到底还是没有认识到自己正在依赖什么。抑或说,即使认识到了,但由于脱身乏术,想努力也找不到方向。无论怎样,先找到自己依赖的东西是摆脱依赖的第一步。
  不焦虑、自立的人,不会依赖别人,也不会被别人依赖。远离依赖型人际关系,仅此一举就能大大减少焦虑的机会。
  (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不焦虑了》  作者:[日]安藤俊介    译者:武晨晓)
其他文献
“知识产权”一词是个“舶来品”,最早于17世纪中叶由法国学者卡普佐夫提出,随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成立,“知识产权”一词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它的定义是“人对自己智力劳动成果享有的权利”,在我国台湾地区也被称为“智慧财产权”。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多指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知识产权”听起来很高大上,感觉上很深奥,看上去又很遥远,但实际上却离我们很近。在自媒体时代,你精心编写的一条微博、小杂
期刊
“知道你自己”,这句名言为一般哲学家公认为希腊人的最高智慧的结晶。世间事物最不容易知道的是你自己,因为要知道你自己,你必须能丟开“我”去看“我”,而事实上有了“我”就不易丟开“我”,许多人都时时为我见所蒙蔽而不自知,人不易自知,犹如有眼不能自见,有力不能自举。你本是一个凡人,你却容易把自己看成一个英雄;你的某一个念头,某一句话,某一种行为本是错误的,因为是你自己所想的、说的、做的,你的主观成见总使
期刊
那时的养鸽人都有一个自制的网,叫抄网,用竹片搣成圆圈,上面松松垮垮地蒙上线网,有锅盖大小,专为逮鸽子用的。  我从小是跟姥姥和5个姨长大的,您想想,这个组合得对我纵容到什么份儿上。所以鸽子没养多长时间就从地下转为地上,堂而皇之地把鸽子窝搬回了家,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姥姥还特地清出半个厨房给我做鸽舍,最多时鸽群发展到三十多只。记得在刚养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新买的鸽子还不能放飞,只能捆好翅膀每天蹲房儿。蹲
期刊
父母的欢乐藏而不露,他们的悲哀与恐惧也是这样。欢乐他们无法说,悲哀与恐惧则不肯说。子女使他们的辛苦变甜,也使他们的不幸更苦;子女增添了生的忧虑,却减轻了死的记怀。传宗接代是动物的通例,而名声、德行和功业则为人类独有。人们一定看到,丰功伟业总出自无儿无女的老绝户之手,因为这种人力图在他们肉体的形象后继无人的情况下表现他们精神的形象,所以没有后代的人反而最关心后代。创立家业的人对子女最纵容,因为他们把
期刊
仁者爱人,义者行宜,乃是做文明人的根基;用生活化语言说,就是心地善良,行为端正。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义以为上。”孟子说:“君子以仁存心。”“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君子莫大乎
期刊
每一天,都会有助于自我追踪健康状态和幸福指数的小工具或是应用程序(App)上市。市面上有很多自我追踪式应用程序可以下载到智能手机里,而自我追踪式的穿戴装置市场则正在急剧增长中。  你今天走了多少步?昨晚睡觉的时候,你处在多梦的快速动眼睡眠状态的时间有多久?你午餐吃得多快?你的脉搏多少?你燃烧了多少热量?你血液中的含氧量有多高?你大脑的电活动在夜间如何运作?你的压力有多大?你的情绪状态怎样?  假如
期刊
当陈寅恪与傅斯年相遇,便奏出了中国现代学术最动听的乐章。古人有闻弦而知心,陈寅恪与傅斯年则是携手共谱华章,相互砥砺,在学术之途上肝胆相照,共历风雨。  陈寅恪和傅斯年相识在1915年的春天,当时,傅斯年正在北大预科班读书,而陈寅恪也正是刚从德国留学回来不久,两人由陈寅恪的弟弟陈登恪介绍认识。但由于这次的相识比较普通,只是一次简单的见面而已,所以两人并没有太多的留意,也没有预料到几年后两人竟然会在异
期刊
位于伦敦西部郊区的邱园树林里,一栋砖砌建筑隐约可见。这座看似普通的房子就是英国王室最小的宫殿——邱宫。这座有着弯曲山墙的房屋最初是一个17世纪商人的居所,后来成为王室的乡间别墅。  在1818年7月11日这个星期六,王室宫殿邱宫气氛阴沉。下午,这里将举行一场不同寻常的双重婚礼。英王乔治三世和夏洛特王后的两个儿子将同时迎娶两位德国公主。不过,因为是出于责任,氛围并不喜庆。  两位新郎的母亲夏洛特已经
期刊
“宅在家里不出门!”这句话从专业角度说,就是医学和公共卫生专业的术语“隔离”。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键时期,证明“宅在家”确实是有效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有效方法。老师和学生选择线上教学和网上学习,可能成为未来几个月,乃至今后重要的教育和学习形式。同时,中小学生的眼睛健康,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只有找到有效的举措和方法,才能做到抗疫、学习两不误,取得“宅家学习”、防控近视双
期刊
鼻子又叫“面王”,中医里有“上诊于鼻,下验于腹”的说法,可见在面部望诊中鼻的价值颇大。鼻子位于面部正中,根部主心肺,周围候六腑,下部应生殖。所以,鼻子及四周的皮肤色泽能够反映五脏六腑的疾病。  比如,当人出现恶心、呕吐或者腹泻之前,鼻子上会冒汗或者鼻尖颜色有所改变。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也比较多见。  当然这只是鼻子预测的一个小征兆,从鼻子的表现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的健康问题。如果鼻子的色泽十分鲜明,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