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死”还是“过活”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stud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的养鸽人都有一个自制的网,叫抄网,用竹片搣成圆圈,上面松松垮垮地蒙上线网,有锅盖大小,专为逮鸽子用的。
  我从小是跟姥姥和5个姨长大的,您想想,这个组合得对我纵容到什么份儿上。所以鸽子没养多长时间就从地下转为地上,堂而皇之地把鸽子窝搬回了家,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姥姥还特地清出半个厨房给我做鸽舍,最多时鸽群发展到三十多只。记得在刚养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新买的鸽子还不能放飞,只能捆好翅膀每天蹲房儿。蹲房儿就是让鸽子在房上察看地形、熟悉环境、认家的过程。这捆膀儿也是个技术活儿,要让鸽子不能远走高飞,只能够勉强飞上房顶,尺度要拿捏得恰到好处。
  一天下午4点左右,我正坐在院儿中欣赏我的鸽群,盘算着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开膀放飞了,突然之间,院子上空一只白鸽从南向北横穿而过,途中看到房上一群同伴在悠闲地晒太阳,亲群之心顿生,一个盘旋灵巧地落在房檐最高处。它小嘴微张,嗉囊抖动,满眼的陌生与防备,一看就是离群走失,又渴又饿,归家心切却迷失方向,准备在这儿打个尖儿继续上路。
  行家评说,人站在地上看房檐上的鸽子,这个角度是最佳视角,最能看出鸽子的美感。这只鸽子算盘子儿脑袋,宽眼轮,细白眼皮,紫红眼,白色荷包凤,一张白玉似的短嘴又宽又厚,一身雪白的羽毛和两只乌黑的翅膀形成明显的反差,再配上紫红色的双腿,站姿挺拔,英武灵动,明显是一只品相超高的铁翅白。
  那时的我对逮鸽子的技巧已经基本掌握,并多次看过别人操作,只是缺乏实践经验。我慢慢走进厨房,拿出鸽粮边嘴里打着嘟噜儿,一边一小把一小把地往地上撒着鸽粮,装作若无其事地叫着自家的鸽子下房吃饭。鸽子看见粮食陆陆续续地下来了,我用撒食的位置来调整鸽群的活动范围,把鸽群慢慢地向厨房里边引。如果那小家伙的戒备心稍有松懈,或饥饿难忍,就会飞下房来和鸽群一同吃食,到那时,只要把鸽群慢慢引进屋中一关门,这小家伙就是我的了。可这只铁翅白警惕性太高,左看右看,细细地观察鸽群进食,眼看着鸽群已经进到了屋中,它站在房上伸颈转头地瞪眼往屋里看,任凭眼神中充满期待,却只是观望,连要下来的动式都没有。
  我又指挥鸽群上房下房,出来进去,反复多次,它都不为所动。一招不成,再使一招。经过反复的引诱,小家伙这时已经从房顶慢慢挪到了房檐边上,看到这个,我连撒几把鸽粮,让鸽群能够长时间地在院儿中停留,吸引它的注意力。然后我悄悄地溜到房檐下,拿起立在窗台下的抄网,站在一只凳子上,这时,我的高度离房檐还有一尺多,鸽子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它,但是我知道,它就在我的头顶上,因为我早已经记好了它是站在房顶的哪一溜瓦上。我找好位置双手捧好抄网,反手向上一扣,小家伙想不到会从房檐下骤然翻起一片抄网,来不及反应,一下被罩在网下——我成功了!
  过程令人紧张,结果让人兴奋。把这只铁翅白拿到手里仔细地端详了半天——真是一只好鸽子!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鸽子的好坏一点儿都不会影响当时逮鸽子的兴致,因为令你痴迷的是那个过程,是把鸽子拿到手里的那种成就感,我就是这样一个人。高兴劲儿过后,随之而来的反而是担心,因为我对占这个便宜没有什么兴趣。况且当时年龄还小,很害怕因为此事而招来麻烦。
  当时养鸽子的人之间有“过活”“过死”之说。“过活”是指两个人关系好,只要逮到对方的鸽子,或者你来拿,或者我送过去,不伤感情,以鸽会友。而“过死”则是之前可能两人就有过节儿,慢慢形成了一种暗劲儿,逮到对方的鸽子,自己也不养,当场摔死。而对方心里也明白,看见鸽子落在他家,也不去要,自动放弃,等你的鸽子让我逮到,我也绝不手軟。而我是个学生,只是喜欢鸽子而已,绝不想掺和到是非当中去,所以我欣赏完它的美态,让它吃饱喝足之后,把它扔向了空中,看着它在小院儿的上空转了半个圈儿直接向北飞去。
  其实对“过活”“过死”之说我也能够理解,因为玩儿鸽子的人都很“独”。我说的这个“独”并不是什么贬义词,毕竟谁都愿意养出自己的特色,拥有别人手中没有的东西。这说得简单,现实中可是集饲养者几代人的心血之大成,通过优胜劣汰,定向培养,形成自己鸽群中独有的基因特点。老北京养鸽人俗称“窝份儿”,往大了说,这是遗传工程学的概念。辛辛苦苦繁殖出来的一羽鸽子,即使品相极差,也是自己的老“窝份儿”,基因当中都带有自己鸽群的某些优势,绝不能外流。因此,那时很多人都把自己繁育出的小鸽子千挑万选之后,只保留上品,其余通通杀掉。虽然想法未免狭隘,做法非常残忍,但在当时也不失为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一种手段。
  当然,那些养鸽大家是不会这样的。在北京养鸽人当中不乏大人物,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女士,一生爱鸽,尤其喜爱紫乌头这个品种,每天下班必先进鸽棚查看,出国访问都带着自己的爱鸽,不忍有一时分离。她的院儿中有一片草坪,是鸽子的活动区,就铺在她卧室的窗外,以便随时观赏。她在临终前还叫人搀扶着坐起赏鸽,正巧鸽子回棚了,先生不无遗憾地说,看来我可能真的不行了,连鸽子都不来看我了……
  本人几年前有幸结识了给宋庆龄女士养了多半辈儿鸽子的老把式郑先生,听老人回忆起往事,历历在目,如同亲见;还有同仁堂乐家世代养鸽,为一羽好鸽不惜一掷千金;京城大玩家王世襄老人,费尽心血撰画《清宫鸽谱》,93岁高龄还在为拯救中华观赏鸽奔走呼吁;更想多说几句的则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梅先生也是观赏鸽爱好者。我上中学时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写梅先生爱鸽,说在放飞过程当中通过看鸽子飞翔来使自己的眼睛更灵活有神,从而起到练功的作用。看完之后我乐了,既觉得可笑又表示理解。那年头养鸽子的人说好听了是不务正业,说不好就会被冠以小流氓、二流子的头衔,因此养鸽子都得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现在想想,这看鸽子能练什么眼神?要没有爱好作为基础,眼神拿什么不能练?唉!那个可笑的时代。
  我说的这还是20世纪70年代末,听父辈老人聊起“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养鸽可以说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一旦被发现,便会被说成是资本主义、黑五类等,或揪斗,或毒打,轻者受伤,重者丧命。即使这样,爱鸽人仍是对其不忍割舍,他们在屋中挖地窖,把爱鸽藏于其中;或把鸽子捆好,用手绢包紧,放在军用挎包之中挂一排在墙上。白天上班、挣钱,深夜放鸽子出来吃食、活动,一有风吹草动,便提心吊胆,或隐藏,或转移。我衷心地钦佩这些人,用老北京话说叫“有这口累”,细琢磨,这才真正叫作酷爱,正是因为这种爱,才使老北京观赏鸽这一种群得以延续,也正是因为这种爱,才使北京鸽文化传承至今。
  (摘自湖南文艺出版社《玩儿》    作者:于谦)
其他文献
阿特小的时候有过一次奇特的经历。他在朋友家里玩,朋友给他讲了个故事,说的是他在湖边徒步旅行时,遇到一只受伤的鸭子。他把鸭子带回家,全家人照料它,直到它恢复,可以再回到湖边。  这个故事很详尽,明显激起了阿特朋友的许多情感,但是就在故事讲完的时候,朋友的哥哥窜到房间里,拍了拍弟弟的头,说:“老弟,这不是你的故事,这是我的故事。”在向父母简单地问了一句之后,他们搞清楚了,哥哥是对的。阿特的朋友讲了一个
期刊
业主家中财物被盗,物业服务企业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此问题从法律层面上分析,因为涉及民事赔偿责任与刑事责任交叉、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等专业性问题,故较为复杂。实践中发生的案例,处理的结果也不一定相同,有的判决不予赔偿,有的判决按一定比例赔偿或者全额赔偿。而作为业主而言,不必了解背后的法律规则,一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认定标准即可:  首先,看合同中有无明確约定保安费用。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订立物业服
期刊
一个是新月诗人,英俊潇洒;一个是戏剧新星,靓丽妩媚;一个沉静如水,一个热情似火。孙毓棠与凤子两人在日本邂逅,又因性格迥异而劳燕分飞。  “宝马”上的新月诗人  20世纪20年代初,由胡适、陈西滢、徐志摩等人发起成立的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团体。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陈梦家……新月诗派,灿若星辰。其中,无锡孙毓棠,凭借一首长百行的史诗《宝马》,横空出世,震惊诗坛。  1927年,孙毓棠
期刊
屈峰,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木器组组长,是个带着点侠义柔肠的文物修复师,因为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突然火了。  2006年,屈峰从中央美院雕塑系硕士毕业,梦想当一名艺术家。当艺术家的首选是继续留校任教,可惜学校那届不招人。  为了生存,两个工作他必须选一个。一个是去一所学校教色彩。还有一个就是去故宫博物院修文物。“我也学过画画,但来故宫能做雕刻,所以进了宫。”  不过,当聘用合同真摆到屈峰面前时,他
期刊
在奇妙的动物世界里,为了生存,大家都练就了一身本领。有的是为了保护自己,有的是为了猎取食物。人类在进化中练就的本领可能就是我们的大脑了。  甲壳虫的“化学武器”  在昆虫界,蚂蚁几乎无所不能,但它们并不总是成功。投弹手甲壳虫对付蚂蚁的方法很奇特,那就是用爆炸的方式。也就是说,当一只蚂蚁、蜘蛛或者任何一种别的掠食者带有敌意地咬住这种甲壳虫的腿时,它们立刻就会发现自己被一股化学喷雾所轰炸,这股喷雾就像
期刊
金岳霖(1895—1984),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湖南长沙。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  对于金岳霖来说,除了他的学识,他人生中最多被人提及的便是他对林徽因的情谊,关于他因为林徽因而终身不娶的传说,为他和林徽因的关系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轻纱。  细说起来,金岳霖和林徽因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友,他比林徽因早10年到美国,他们在美国的生活没有重叠。
期刊
“啥子面?”谢老板正在跟一个常客聊天,抬起头来给了个我早就见怪不怪的臭脸。“二两海味面,一两担担面。”我回答,一边把书包放到地上,坐在张摇摇晃晃的长凳子上,身边就是川流不息的自行车。根本不用看那个写了十几种面的小黑板,因为我从到了成都基本上每天都在谢老板这儿吃面,对那些内容早就烂熟于心了。谢老板把我点的面朝那三四个年轻的伙计喊了一通。他们正在面店的煤灶旁前前后后地忙碌着。玻璃橱柜里有一碗碗的调味料
期刊
艺术……必须不仅使人愉悦,还应与我们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用以提升我们的精神能量。——[美]肯尼斯·克拉克爵士《看画》  卡莫尼卡山谷位于意大利湖区,谷内有一万幅摩崖石刻。这里的岩画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曾经生存于此的佐证,它用生动的画面讲述着那时候人们的故事。其中一些画着奇异的长角的野兽,看上去瘦得皮包骨头,似乎不是祭祀牲品;还有一些画着持棍的人群挥舞着手中武器追猎野兽。另一块岩石上刻着一只蝴蝶——我去
期刊
“知识产权”一词是个“舶来品”,最早于17世纪中叶由法国学者卡普佐夫提出,随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成立,“知识产权”一词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它的定义是“人对自己智力劳动成果享有的权利”,在我国台湾地区也被称为“智慧财产权”。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多指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知识产权”听起来很高大上,感觉上很深奥,看上去又很遥远,但实际上却离我们很近。在自媒体时代,你精心编写的一条微博、小杂
期刊
“知道你自己”,这句名言为一般哲学家公认为希腊人的最高智慧的结晶。世间事物最不容易知道的是你自己,因为要知道你自己,你必须能丟开“我”去看“我”,而事实上有了“我”就不易丟开“我”,许多人都时时为我见所蒙蔽而不自知,人不易自知,犹如有眼不能自见,有力不能自举。你本是一个凡人,你却容易把自己看成一个英雄;你的某一个念头,某一句话,某一种行为本是错误的,因为是你自己所想的、说的、做的,你的主观成见总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