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辣椒三系杂交种区域试验初报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er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从辣椒熟性、商品性、丰产性、抗病性等6个方面对参试线辣椒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代号1560品种平均产量为28650kg/hm2,比CK1增产 25.20%,比CK2增产48.31%,位列第1位;1525平均产量为26626kg/hm2,比CK1增产 16.36%,比CK2增产37.84%,位列第2位。这2个品种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应继续试验示范,为品种鉴定登记及示范推广打好基础。。
  关键词:线辣椒;三系;杂交种;区域试验
  中圖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3-04-0041-3
  线辣椒是陕西辣椒栽培的一个重要类型[1]。宝鸡是陕西线辣椒的主要产区[2],因其品质上乘,在国际市场被誉为“干椒之王”[3]。2012年1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以2012年第13号公告正式批准了对“宝鸡辣椒”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使“宝鸡辣椒”拥有了走向全国乃至世界“通行证”[4]。该试验主要鉴定线辣椒参试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性、适应性,为辣椒品种的鉴定登记和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2017在陕西省辣椒专家大院和陇县城关镇堡子身村,按不同生态类型进行了线辣椒参试品种多点次区域试验。
  土壤类型为塿土,肥力中等,前茬为辣椒,参试品种为1525(26mA×40-m-1),1541-3(12415A×15203)、1541-8(12415A×15208)、1560(26mA×08-30-1)、1561(26mA×08-8-1)、1564(12412A×40-m-1),对照为CK1(宝椒12号)和CK2(陕早红),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陕西省辣椒专家大院区试点3月10日播种,4月20日每hm2施入生物有机鸡粪3600kg,三元复合肥750kg(N:P:K=16:16:16),尿素300kg培肥地力。5月11日定植,行距60cm,株距30cm,每穴1株,小区面积31.2m2,每小区定植172株。7月11日每hm2施尿素150kg、三元复合肥450kg培垄,然后灌水。定植后共灌水6次,9月12日一次采收后拔棵。田间试验记载、管理等依据国家辣椒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执行[5]。
  陇县城关镇堡子身村区试点3月18日播种,5月2日每hm2施入农家有机肥37500kg,三元复合肥750kg(N:P:K=16:16:16),尿素150kg培肥地力。5月22日定植,行距60cm,株距30cm,每穴1株,小区面积14.4m2,每小区定植80株。7月23日每hm2施尿素150kg、三元复合肥525kg培垄,然后灌水。定植后共灌水8次,9月20日至10月20日分3次采收,采收后拔棵。
  2 结果与分析
  2.1 熟性 1564、宝椒12号为早熟品种,1525、1541-3、1560、1541-8为中早熟品种,1561、陕早红为中熟品种(表1)。
  2.2 果实商品性 (1)果形:果实形状均为线型。(2)果色:果实色泽均为红。(3)果面:果实表面均为皱。(4)光泽:均为亮。(5)辣味:辣味品种为1525、1560、1564、宝椒12号;中辣品种为1561、陕早红;微辣品种为1541-3号、1541-8号。(6)品质:果实商品品质均为较好(表2)。
  2.3 丰产性 从鲜红椒椒亩产结果来看:区试点陇县城关镇堡子身村1525每hm2产量为26884kg,比CK1增产 18.27%,比CK2增产38.25%,位列第1位;1560每hm2产量为26779kg,比CK1增产17.81%,比CK2增产37.71%,位列第2位;后续依次为1541-8、1541-3、1561、1564、宝椒12号、陕早红。区试点陕西省辣椒专家大院1560每hm2产量为30519kg,比CK1增产32.49%,比CK2增产59.04%,位列第1位;1525每hm2产量为26369kg,比CK1增产14.47%,比CK2增产37.41%,位列第2位;后续依次为1561、1541-3、1564、宝椒12号、1541-8、陕早红。综上所述:2个区域试验点1560每hm2平均产量为28650kg,比CK1增产25.20%,比CK2增产48.31%,位列第1位;1525每hm2平均产量为26626kg,比CK1增产16.36%,比CK2增产37.84%,位列第2位;后续依次为1561、1541-3、1541-8、1564、宝椒12号、陕早红(表3)。
  2.4 试验产量结果分析 从2个区域试验点产量统计分析来看:区试点陇县城关镇堡子身村1525、1560、1541-8、1541-3、1561这5个品种之间在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与1561、CK1、CK2在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1541-3、1561、1564、CK1这4个品种之间在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与CK2在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1525、1560、1541-8、1541-3、1561、1564这6个品种之间在1%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与CK1、CK2在1%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1541-3、1561、1564、CK1这4个品种之间在1%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与CK2在1%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
  区试点陕西省辣椒专家大院1560与其余7个参试品种在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1541-3、1564、1525、1561这4个品种之间在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与CK1、1541-8、CK2在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CK1、1541-8 这2个品种之间在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与CK2在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1560和1525这2个品种之间在1%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与1561、1541-3、1564、CK1、1541-8、CK2在1%水平上有极显著性差异;1561、1541-3、1564、CK1、1541-8这5个品种之间在1%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与CK2在1%水平上有极显著性差异(表4、表5)。
  2.5 抗病性 9月11日在陕西省辣椒专家大院区试点进行病害调查来看:病毒病:高抗品种为1561、宝椒12;抗病为品种1541-3;中抗品种为1525、1560、1541-8、1564;高感品种为陕早红。炭疽病:抗病品种为1541-3、1560;中抗品种为1561、1564、1541-8、宝椒12号、陕早红;感病品种为1525。疫病:所有参试品种均为免疫(I)(表6)。
  2.6 品种纯度 参试品种纯度均为100%。
  3 品种评价
  1560:中早熟线辣椒三系杂交新品种。果长17.62cm,果宽1.24cm,单果重9.3g,肉厚0.28cm,平均每hm2产量为28650kg,比CK1增产25.20%,比CK2增产48.31%,位列第1位。
  1525:中早熟线辣椒三系杂交品种。果长16.81cm,果宽1.24cm,单果重9.6g,肉厚0.23cm,平均每hm2产量为26626kg,比CK1增产16.36%,比CK2增产37.84%,位列第2位。
  4 结论
  综合参试品种产量和病害鉴定结果,1560、1525,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应继续试验示范,为品种鉴定登记及示范推广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学校.中国辣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庄灿然,吕金殿,梁耀琦.中国干制辣椒[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3]史联联,刘景辉,徐乃林,等.陕西省宝鸡市发展辣椒科技园区问题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0(3):182-185.
  [4]梁宏卫,刘景辉,徐乃林,等.麦茬线辣椒栽培技术研究现状及对策建议[J].陕西农业科学,2016(5):76-77.
  [5]刘景辉,梁宏卫,徐乃林,等.2016年线辣椒三系杂交种区域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7(8):59-60.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采用模拟增温与CO2浓度上升的可控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原位模拟未来大气中CO2浓度和气温升高(CO2浓度450μL/L,温度升高 2℃)对西藏林芝(29.673015°N,94.341188°E,海拔:2998m)春青稞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增温、增温+CO2的协同处理都使藏青2000株高降低,葉面积指数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并且明显降低
摘 要:根据国家对药材种植GAP的要求和调研的结果,在试验的基础上,该文系统总结了牛大力的栽培环境条件、种子质量标准以及栽培技术,以期为牛大力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牛大力;种植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9-0035-03  Standard Regulation on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摘 要:在丽江市玉龙县中兴村研究了不同留叶数和打顶时间对丽江津巴布韦特色烤烟 KRK26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叶数越少,越有利于烟草的生长发育及上等烟比例的提高,打顶时期在50%现蕾时,留叶数18片产量、产值最高,与留叶数22片相比,产量可提高7.6%~9.4%,产值可提高22.1%~24.4%。留叶数太少,会影响产量的提高,留叶数太多,烟叶后期易受冻害。综合分析得出,在丽江玉龙县烟区烤烟适
摘 要:为了摸索出适合全椒县水稻生产需求的肥料用量,结合该县水稻生产实际实施了田间试验。经过分析得出适合在该县水稻生产中应用的肥料用量为基肥施45%NPK复合肥525kg/hm2、追肥施尿素262.5kg/hm2、穗肥施45%NPK复合肥75kg/hm2。  关键词:水稻;肥料试验;效果;全椒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5-0037-02 
摘 要:该文结合连云港地区多年大豆栽培经验,从大豆花荚的生长发育进程、大豆结荚不实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3个方面进行阐释,以期为黄淮地区大豆生产抗高温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荚而不实;原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8-0024-02  Cause and Effective Technology of Soybean P
摘 要:为探明不同水肥耦合方式对茶园温、湿度和茶叶产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的方法,设置管状施肥、地膜覆盖、炭基改良剂和保水剂,4种不同的水肥耦合方式,结合当地常规管理方式开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水肥耦合方式对茶园温、湿度和茶叶的产量及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保水剂处理和管状施肥处理相对于对照处理的优势最为明显,尤其是保水剂处理对保持茶园适宜的温湿度效果显著。不同的水肥耦合方式对茶叶新梢的芽叶比例
摘 要:茶黄素是我国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友好型植物源农药,为了探讨其对茶园小绿叶蝉的控制效果,该研究采用茶黄素6.5%悬浮剂162.53g a.i./hm2、97.5g a.i./hm2、48.75g a.i./hm2与茶園常用化学农药联苯菊酯2.5%乳油18.75g a.i./hm2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茶黄素6.5%悬浮剂对茶园小绿叶蝉防治效果较佳,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等特点
摘 要:该文以皖南烟区初烤烟为试验材料,研究烘烤结束至分级前X2F、C3F和B2F 3个等级的适宜存储高度,结果表明:下部烟以1.2m存储高度外观质量表现最佳,中上部烟以1.5m存储高度外观质量表现最佳,不同堆垛高度下各处理烟叶化学成分没有明显差别。  关键词:皖南烟区;初烤烟;存储高度;外观质量;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7-00
白芷是临床常用品种,目前市售白芷存在商品规格多、产区广、品种杂等特点,质量最佳、疗效最好的白芷道地产区药材尚未认识统一。通过查阅本草文献,结合实地调查,对历代本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