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留叶数和打顶时间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ask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丽江市玉龙县中兴村研究了不同留叶数和打顶时间对丽江津巴布韦特色烤烟 KRK26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叶数越少,越有利于烟草的生长发育及上等烟比例的提高,打顶时期在50%现蕾时,留叶数18片产量、产值最高,与留叶数22片相比,产量可提高7.6%~9.4%,产值可提高22.1%~24.4%。留叶数太少,会影响产量的提高,留叶数太多,烟叶后期易受冻害。综合分析得出,在丽江玉龙县烟区烤烟适宜的留叶数为18片,打顶时期在50%现蕾时。
  关键词:烤烟;留叶数;农业性状;产质量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3-04-0036-3
  1 前言
  烤烟是一种叶用经济作物,也是嗜好类作物。当前烤烟栽培的目的,不单单是追求高产量,更主要的是烟叶有良好的工业可用性和优良的烟气质量,因此,追求烟叶的高品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在合理的群体结构下,通过对烟株留叶数的控制,可以获得适宜产量,保证烟叶质量。在同等肥力条件下,留叶数对烤烟品质的影响主要是改变了以氮肥为代表的养分分配、供给状况,并通过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影响烟叶品质。留叶数的多少不但决定着产量的高低,而且对烟叶的品质影响很大。留叶多总产量高、叶片薄、色泽淡、香气差;留叶少叶片厚、颜色深、劲头和刺激性大。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密度与留叶数对于烟叶的产质量、致香物质含量、评吸质量和生化指标等方面的研究。
  烤烟是以采叶为目的的栽培,必须采取打顶除(抹)芽措施。打顶除芽后能促进根、茎、叶的生长,尤其对叶片增大增重和提高烟叶的内在品质效果显著。 打顶的原则要确保顶叶开片,株型成腰鼓形或筒形,顶叶比腰叶短5~10cm,留叶数18~22片,烟株达到既不早衰,又不贪青晚熟的要求。不同的打顶方式,对烟草的生长、烟叶内部化学成分平衡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适时和适当的打顶,烟株株高、茎围、节距、留叶数、叶片长宽都比较适中,烟叶组织结构疏松;在化学成分方面,表现为烤后钾含量增加,烟碱含量适中,各化学成分较协调;评吸中香气质、香气量比较理想。所以如何根据大田烤烟的生长状况来选择适当的打顶方式,以达到理想的烟叶品质和产量,是烟叶生产管理中显得尤其重要的技术措施。
  目前烟株主要的打顶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扣心打顶:也叫打扣心顶,即在花蕾包在顶端小叶内时,要小心地把顶摘去。此种方法养分损失最少,可使顶叶长大,但费工,易损伤顶叶,要有较高的技术和经验。有时“扣心”不准,反而对生长不利。现蕾打顶:即在田间有50%的烟株第一朵中心花开放时打顶。足叶打顶:烟株自然生长,叶片达到所需打顶时即可打頂。
  打顶时间早晚和单株留叶数多少与烟叶产量、内在品质密切相关,对中、下部叶片单叶重,以及上二棚及顶叶的开片和单叶重也有深刻的影响。打顶可以调节烟草光合产物的分配和促进烟草叶片的生长发育,是调节烟株营养水平的重要手段[5-7],因此,在烤烟生长期适时打 顶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我国烤烟生产的发展,卷烟工业对烟叶原料内在化学成 分的要求越来越明确;烟叶产质量、效益与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之间的矛盾以及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偏高、可用性差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试验选择不同的打顶时期和留叶数,考察其对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的调节作用,使之更加符合卷烟工业的需求。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应品种:KRK26
  2.2 试验地点及其土壤情况 实验地位于丽江市玉龙县黎明乡中兴村,土地平整方正,土壤为砂壤土,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表1);培育壮苗;机械深耕、晒垡,起垄高度31cm,畦直、沟底平,畦体饱满;N:P2O5:K2O=1:1:3。试验地土壤分析如下:
  2.3 试验处理 本试验设计采取随机取组,在同一片地块中,封顶方式为主处理,留叶数为副处理(表2),主处理3个,副处理3个,3次重复,27个小区,每个小区处理烟株不少于90株。N:P2O5:K2O=1:1:3
  2.4 栽培管理措施 按丽江市2015年优质烟生产的栽培管理措施进行根据当地气候宜早播种、早栽;平衡施肥;加强中耕除草、高培土工作;病害防治以根茎类病害和赤星病为重点;防治病虫害以人工捕捉和药剂防治相结合,依各时期的发病情况每周用相应的药剂一次。按实验分扣心打顶,现蕾打顶,按试验设计留足叶片15片、18片和22片,同时涂抹抑芽敏,自初次烘烤后每周进行一次抹杈并涂抹抑芽剂。成熟烤烟按小区分别采收,编杆烘烤,烘烤后的烟叶也按小区分别分区保管和销售。
  2.5 观察记载项目
  2.5.1 生育期和农艺性状观察 按照各处理的情况,生物学性状随机按处理取按各处理分上、中、下3个部位,取B2F、C3F、X2F的样品各2kg。观察记载50%烟株达到团棵、旺长、现蕾、采烤生育期进展,探讨各处理烟叶生育期进展差异。
  2.5.2 产值量测定取样法 按小区选择代表性烟株,分上中下3个部位X2F、C3F、B2F全部样品,分别采集烟样并作好标记,送丽江市烟科院进行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和感官评吸质量鉴定。
  2.6 数据处理 数据用Excel进行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留叶数和打顶时间处理烟株生育期 从表3中可以看出,各处理的团棵期基本相同,在打顶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各处理烟叶成熟呈现处理1>处理2 >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7>处理8>处理9;说明留叶数越少,烟叶成熟期越早,可提前3~5d。在留叶数相同情况下,各处理烟叶成熟期相差不大,说明不同打顶时间对烟生育期基本没影响。
  3.2 不同留叶数和打顶时间对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4中可以看出,通过不同打顶方式和留叶数,各处理烟株生长状况指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移栽后30d,烤烟株高最高的为处理5,其次为处理6、处理7、处理1,最矮的为处理8;最大叶长为处理6,其次为处理3,最短的为处理4;最大叶宽为处理5,其次为处理6和处理2,最窄的为处理8;各处理的烟株茎围和有效叶片数相差不大。而在相同打顶时间比较叶面积大小可看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7>处理8>处理9;说明留叶数越少,烟株叶面积更大。   移栽60和90d后,烟株最高的仍为处理5,其次为处理6、处理1、处理7;最大叶长为处理5,最短的为处理3。可见,采用50%现蕾打顶,打顶留叶数在18片时,烟株农艺性状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在留叶数相同的情况下,打顶时期相对越早,烟株所表现出的农艺性状越好;同一打顶时期,留叶数18片的农艺性状优于留叶数15片、22片的处理。
  3.3 不同留叶数和打顶时间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表5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在9个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处理5,其次是处理7,产量最低的为处理4;产值、均价最高的是处理7,其次是处理5,最低的为处理2;中上等烟率最高的是处理5,其次是处理2和处理7,最低的为处理4。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0%现蕾打顶,打顶留叶数在18片时,经济性状表现较佳,尤其是产量和中上等烟率均优于其他处理;在留叶数相同的情况下,打顶时期相对越早,经济效益越好;同一打顶时期,留叶数18片的产值产量、优于留叶数22片的处理。
  3.4 不同留叶数和打顶时间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烤烟的C3F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6。由表6看出,处理5烟碱含量最低,氯元素含量较低,总糖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较高;处理6烟碱含量最高,氯元素含量较高,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低。各处理的总氮含量、钾含量、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明显。烟碱含量与氯含量成正相关,与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成负相关。可见,采用50%现蕾打顶,打顶留叶数在18片时,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
  4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在此试验下得出在丽江玉龙县地区采取在打顶时期在50%现蕾时,留叶数18片的技术适宜于生产优质烟叶,获取相对较好的經济效益。
  随着生育进展,不同留叶数和打顶时间处理的烤烟进入生育期的时期是不同的。在打顶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留叶数越少,烟叶成熟期越早,可提前3~5d。通过不同留叶数和打顶时期处理后,各处理的烟株茎围和有效叶片数相差不大,但烟株叶面积大小呈现差异相对较大,表现为留叶数越少,烤烟各农艺指标值越大。因为留叶数增加,必然导致肥料、光照的相对不足,对烤烟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在留叶数15、18、22片的情况下,打顶时期相对越早,烟株所表现出的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越好;在打顶时期在50%现蕾时,留叶数18片的农艺性状、经济形状优于留叶数22片的处理。
  参考文献
  [1]邓去龙,晋艳.滇中地区优质烟产量、质量综合效应及优化栽培模式研究[J].云南农业科技,1998(2):28-31.
  [2]黄一兰,王瑞强.打顶时间与留叶数对烤烟产量及内在优学成分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4(4):18,22.
  [3]汪安云,秦西云.打顶留叶数与品种TSNA形成累积的关系[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161,165.
  [4]高贵,田野,留叶数和留叶方式对上部叶烟碱含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2005,5:26-27.
  [5]王东胜,李章海.几项农艺措施与烤烟顶部外观质量形成的关系初探[J].烟草科学,1989,3:20-24.
  [6]韩锦峰,訾天镇.烤烟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农艺性状及烟草化学成分效应的初步研究[J].中国烟草,1984,3:20-24.
  [7]王广山,陈卫华.烟碱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降低烟碱技术措施[J].烟草科技,2001,2:38-42.
  [8]闫玉秋,方智勇,壬志宇,等.试论烟草中烟碱含量及其调节因素[J].烟草科技,1996,6:31-34.
  [9]赵元宽,陈江华.中烟与菲·莫技术合作开发优质烟叶的收获和机会(一)[J].烟草科技,2000,7:35-38.
  [10]张宗能.烤烟栽培密度与产质量关系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22:172,175.
  (责编:张长青)
其他文献
摘 要:荆麦103是荆州农科院用“扬麦158/90-309”经系谱法选育的小麦品种,2018年示范种植表现出抗倒性好、稳产性好、分蘖力强、综合抗性强等特点。该文介绍了荆麦103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荆麦103;特征特性;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4-0028-02  1 品种来源  
摘 要:生物降解地膜是一种新型地面覆盖薄膜,主要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病虫害侵袭,从而促进植物生长。随着地膜应用面积的增加,白色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加快对生物降解地膜的研发和应用,对构建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均比露地栽培增产;在覆膜138天左右时,即可降解;地膜越薄,降解速度越快;同一
摘 要:丝瓜“翡翠肉丝瓜”是沃佳旺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近年选育的丝瓜新品种,2018—2019年在清流县赖坊镇南山村、赖武村进行示范种植,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状,且口感甘甜、清脆,不发黑,品质优良,商品价值高。该文总结了翡翠肉丝瓜在清流县的试种表现,并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丝瓜;翡翠肉丝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
摘 要:该文分析了铁皮石斛附生棕榈科植物对其相关性状的影响,探索了铁皮石斛附生棕榈科植物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铁皮石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铁皮石斛;棕榈科;附生;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1-0028-02  随着铁皮石斛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质量、安全、效益问题充分凸显,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为生产安全、优质、
摘 要:该文分析了东至县山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生态相类似地区实际生产参考,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  关键词:小麦生产;问题;对策;东至县山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7-0024-02  随着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确权制度的实施,东至县山区农村土地如今基本上都是种植大户承包生产,农作物种植制度
摘 要:以深两优116、Y两优689、Y两优900、Y两优2008、隆两优华占、两优688、丰两优9号和丰两优四号(ck)计8个杂交中籼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安徽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基质进行育秧,选择30cm×14cm行株距进行机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深两优116、Y两优900、两优688等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具有在桐城市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可能性。  关键词:杂交中籼稻;品种;机插秧;对比试验
新麦3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的半冬性、高产、稳产、多抗的旱地小麦新品种,适宜在河南省丘陵及旱地麦区种植。该文介绍了新麦39的特征特性,提出了其配套的高产栽
摘 要:采用模拟增温与CO2浓度上升的可控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原位模拟未来大气中CO2浓度和气温升高(CO2浓度450μL/L,温度升高 2℃)对西藏林芝(29.673015°N,94.341188°E,海拔:2998m)春青稞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增温、增温+CO2的协同处理都使藏青2000株高降低,葉面积指数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并且明显降低
摘 要:根据国家对药材种植GAP的要求和调研的结果,在试验的基础上,该文系统总结了牛大力的栽培环境条件、种子质量标准以及栽培技术,以期为牛大力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牛大力;种植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9-0035-03  Standard Regulation on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