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异羟基洋地黄毒甙元标记的HAV cDNA探针检测甲型肝炎病毒RNA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uaye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异羟基洋地黄毒甙元(Digoxigenin简称Dig)标记甲型肝炎病毒(HAV)的cDNA,制成Dig-HAV cDNA探针,并用于检测感染细胞中的HAV RNA,同时与32P标记的同位素探针,光敏生物素探针,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探针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敏感性与同位素探针相同。

本文在抽提HAV RNA的过程中试用了两种方法,SDS-蛋白酶K-加热法效果满意且简便;在探针的标记方法上,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更经济,实惠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洛阳市家鼠型EHF十年来的流行情况,主要传染源的特征及控制效果等。资料表明洛阳市家鼠型EHF的流行4~5年有一个流行周期,比以往认为 "EHF的年度流行周期2~3年" 略长,可能与人群自然免疫有关。在疫区分布和流行强度上也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且重疫区有相对稳定和局限的特征,此与野鼠型EHF的疫区分布有相似之处。调查发现本区有六种鼠和一种家畜携带有EHFV抗原,但主要传染源仍是褐家鼠。同
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用乳鼠及BHK细胞等从新疆西部和北部地区采集的蚊7种20000余只分离到病毒7株,从新疆北部地区采集的蜱7种2300余只分离到病毒13株,共20株。其中从赫坎按蚊(Anopheles hyrcanus)分离3株,从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 pipiens)分离2株,从凶小库蚊(Culex modestus)分离2株;从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
以RPHI和HI试验对HFRS散发病人血清进行分型。对86例姬鼠型出血热和161例家鼠型出血热,分别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了两型HFRS的流行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选入模型的因素,姬鼠型出血热为野外露宿、直接接触鼠史、住宅位置及参加农活;家鼠型出血热为家中鼠患、宅周有打谷场粮秸垛、宅旁有沟溪及坐卧粮秸堆史。
期刊
质粒pEH920和pDW79为播入了登革病毒2型(DV2)cDNA片段的重组克隆。通过插入酶酶切、电泳分离、低融点胶回收,从pEH920及pDW79制备了DV2 cDNA片段。分别以α-32PdCTP及地高辛素-11-dUTP标记DV2 cDNA作探针,采用斑点核酸杂交技术检测了感染DV LC/36白蚊伊蚊细胞上清中的核酸。从纯化的DV2样品中提取RNA作定量观察,纯化DV2cDNA及提纯DV2R
期刊
本文介绍应用斑点酶联法(Dot-ELISA)中的双抗体夹心一步法检测HBsAg。作者采用自己特制的梳状硝酸纤维素滤膜作为固相载体,在与梳齿载体配套并带有小孔的特制塑料板孔内进行检测。整个试验过程在1.5小时内完成。本法除具有微量、不需特殊设备、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都较好的特点外,其结果还可直接由肉眼观察,易于判断。本法经与国内通用的塑料板上ELISA法检测对比,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本法操作简
1986年福州等地区暴发流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时,从55名患者采集到55份眼结膜洗液、12份漱口液、9份粪便标本,通过Hep-2细胞和新生小白鼠,分离到65株病毒。经生物理化特征鉴定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具有肠道病毒特性;以分离株病毒与其中一株病毒免疫家兔制备的免疫血清及患者双份血清作中和试验表明。所分离的病毒株属同一种病毒型患者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中和抗体有4倍或4倍以上增长;经血清学定型属于柯萨奇A
四例急性期肝炎患者血清标本,接种PLC/PRF/5细胞后,一例抗HAV-IgM、HAV-IgG阴性的血清标本中分离出一株能连续传代的相关病毒因子,经过血清学和形态学鉴定,证实为甲型肝炎病毒。三例抗HAV-IgM阳性血清标本未分离出甲型肝炎病毒。
本文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T)对分离自不同宿主的国内外25株出血热病毒进行抗原性比较,用25株病毒的家兔免疫血清对四株病毒的血凝素(1型和2型各两株)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毒株的血凝抗原性不完全相同,其免疫血清对1型和2型血凝素的HI滴度间的差异有的相差16倍以上,有的只差2~4倍或无差异,说明有的毒株血凝抗原谱较窄,有的较广。对抗原谱窄、交叉反应小的毒株用HIT可以分型。以上结果为研究出血热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