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公时:民国第一位抗日烈士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uan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公时(1881~1928年),江西九江人。幼习经史,1902年组织慎所染斋宣传革命,很快被查封,后得孙中山资助,赴日本留学,并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反对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宣传。回国后,于1904年随黄兴、谭人凤等人入粤,参与钦廉之役,失败后出走越南,后辗转返回江西,任法政学堂教授,秘密进行革命宣传。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复赴日本学习。济南“五三惨案”著名烈士。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日本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山东。5月1日,北伐军进入济南,日本军队和浪人在街道上设置防御工事,双方发生冲突。5月3日,国民政府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处主任兼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率员来到济南与日军交涉。
   当晚,50余名日本兵闯入交涉署,大肆抢掠,将外交文件、地图等弃置满地,国民政府旗帜和孙中山画像也被撕毁。蔡公时用日语同日本兵理论:“这是中国政府外交机关,非军事单位……”日本兵不等蔡公时说完,就用枪托将他打翻在地,又将署内其他中方外交人员一齐捆绑,轮番毒打。
   此时,一日军士兵进来宣读其司令官所下屠杀外交官员的命令,蔡公时镇定地将这个消息翻译给大家:“日本兵要剥去衣服,枪毙我们。我们没法,赴死可也。”
   日本兵上前,先将蔡公时的耳朵割掉,又残忍地将其鼻子割下,双目剜掉。据后来侥幸逃出的勤务兵张汉儒回忆:“当时我虽已血流满面,痛之彻骨,但还惦记着蔡公时主任不知被日军作践成什么样子。我借手电所见:诸人大多有耳无鼻、有鼻无耳、血肉模糊,其状之惨,令人毛骨悚然。蔡主任被削下鼻子,割去双耳,挖去双目后,整个头部和胸前被鲜血染红。”
   在极度痛楚中,蔡公时仍大声怒斥不止:“日军决意杀害我们,惟此国耻,何时可雪?野兽们,中国人可杀不可辱!”日本兵见蔡公时骂不绝口,便将刺刀捅入他嘴里,使劲旋转,将其舌头剜掉。
   是夜,蔡公时与交涉署10余名随员全部被枪毙,壮烈殉国。
   抗战文物收藏家樊建川说,他在读到蔡公时的殉国遗言时,热泪盈眶。“回想蔡先生非常状态之下的声嘶力竭之语:‘野兽们,中国人可杀不可辱!’我垂首,无语。”
   蔡公时是诗人,早年他曾写过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七律。“英雄血和杜鹃开”、“不抱丹心莫错来”、“功名都在死中求”等句,忠义之气溢于言表,读来让人荡气回肠。
   蔡公时是民国以来第一位抗日烈士。李烈钧的题词称赞他为“外交史上第一人”;冯玉祥为他题词“誓雪国耻”;李宗仁题词“民族精神,千古卓绝”;徐悲鸿曾创作过巨幅油画《蔡公时济南被难图》;电影《蔡公时》也是一代名片。
   时间过去了70多年,2004年,曾有记者描述过这样一幅场景:
   “国民政府山东省交涉署”是一座西式楼房,位于济南市经四路,蔡公时及署内职员,就是在这里殉难的。记者痛心地看到,这座1995年就挂牌的“文保”建筑,现在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正在逐渐走向破败……到处是灰尘,楼内一片片的墙皮和天花板都已开始脱落……这幢建筑记录了历史和太多的伤痛与屈辱,走在满是灰尘和即将腐朽的木地板上,会感到:让这样的建筑破败下去,我们会对不起死去的烈士,也对不起后人。
   (摘自九州出版社《民国风度》 作者:徐百柯)
其他文献
有人告诉我,对面这幢房子,是卢森堡大公的官邸。我知道什么叫官邸,可我不能想象一个大公的官邸会直接站在街上。卢森堡是一个大公国,大公是这个大公国的最高首脑,首脑住处的森严程度当然也在普通人的想象中。可是,对面这幢房子,让我感到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平易和温和。   有人告诉我,这位大公是一个名叫夏洛特的女人,现在是她掌管着这个小小的国家。我知道,欧洲的历史上,曾有许多女人坐在国家的王位上,这是世
期刊
擅自开通收费服务项目、对预付费手机号码话费设置有效期、余额不退……通信行业的“霸王行为”令众多消费者不满。前不久,在“城市消费维权(深圳)论坛”上,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消费者协会(包括:消委会、消保委)及《中国消费者报》社共22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炮轰通信行业3大“霸王行为”。消费维权单位称,移动、联通、电信3大通信运营商,利用自己强势地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霸道行为依然存在。     霸
期刊
喜欢倚在窗台上,观看小区。喜欢这个小区的从从容容——老年健身者周而复始练晨跑,小孩童在夕阳中的乐园里欢声盈盈。狗儿猫儿,壮壮收养着,大狗小狗们干干净净地定时出门遛达会友。邻居喜欢说道的是:余秋雨先生住在“迭搭”(这里——沪语),谁谁谁住在迭搭。就是园内管理者,也多彬彬有礼。   除了殷勤探首的重瓣山茶外,这小区园内,时下盛放的还有三种黄色小花儿——梅花、迎春与四季桂。今次,微雨燕双飞,落花人
期刊
胡蝶(1908~1989年),著名电影艺术表演家,20世纪30年代我国影坛上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电影皇后”。祖籍广东鹤山,1908年出生在上海。       胡蝶本名胡瑞华,乳名胡宝娟,胡蝶之名是她1924年报考中华电影学校时为自己取的名字。从此,胡蝶之名享誉影坛,沿用至今。   胡瑞华从小爱好戏剧艺术。1924年,16岁的胡瑞华随父亲从广州刚迁回上海,就看到了中
期刊
澳大利亚青年力克·胡哲,2011年28岁,一生下来就没有四肢,他以坚强和积极的心态迎接人生挑战。目前,他在世界各地旅行,用自己的经历鼓励了上百万人以信心、希望、爱和勇气去克服逆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妈妈怀我的时候是25岁,我是她第一个小孩。她曾经当过助产士和小儿科护士,在产房照顾过好几百个产妇和小婴儿,所以知道怀孕时该做些什么。她很注意饮食,小心用药,不喝含酒精的饮料,连止痛
期刊
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乐观豁达养天年。 ——金庸     一个牧师曾在他的布道词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上帝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让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心中很纳闷,可又不便推辞。   尽管蜗牛已拼尽全力爬行,但每次都只是挪进那么一点点。我前行的速度完全被限制了。   我又急又气。可是无论我如何催
期刊
费翔留给人们最大的疑团,是他在壮年当红的时候突然抛开名利去了美国,问到这个问题,他回忆早年出道时的一段作为答案。他说:“我明白一炮而红的意思,经历过一次后,我在第二次到来时选择离开。”   那是1981年,张艾嘉的台视单元剧《十一个女人系列——去年夏天》正招募男演员,角色是个盲人,需要空洞的眼神与华丽的面孔,20岁的费翔带着飘忽不定的神情赢取了这个角色。随之而来的并不是更多片约,而是唱片公司
期刊
他为美国“第一夫人”化妆,技艺超群,最高日薪1.5万美元,被赞“能把猴子化成女王”。       德里克·拉特利奇是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里的御用化妆师。他用自己的技艺,让女人每天都以最美一面示人。     “第一夫人”找上门   拉特利奇向《华盛顿邮报》记者讲述给“第一夫人”化妆的故事。两年多前,他接到米歇尔一名助理的电话,问他是否愿意给“第
期刊
汤一介,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 乐黛云,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两人均为北京大学教授。   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出身书香门第,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和动荡漂泊的中学时代。上中学时他曾留过级,甚至想过放弃读书,所幸在父亲的鼓励下坚持下来。后来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北大的岁月不仅给了汤先生广阔的学术视野,更让他结识了妻子乐黛云。他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迎来“钻石婚”。       在“文化大革命
期刊
许多经济学家相信,所有公司都有一个发展、平稳、最终衰落的自然生命循环。然而,尽管确实有很多成功公司最终步入衰落,但这并不出自自然原因。它们的问题可以追溯到领导层维持企业保持增长势头的失败。       任何一个企业所面临的真正考验,是它是否能够长期维持发展,同时不屈从于短期压力或是走捷径的诱惑。   为什么一些发展中的企业会陷入增长循环被打破、进入长期下滑阶段的困境?让我们来看看令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