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过程中的7大陷阱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1212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经济学家相信,所有公司都有一个发展、平稳、最终衰落的自然生命循环。然而,尽管确实有很多成功公司最终步入衰落,但这并不出自自然原因。它们的问题可以追溯到领导层维持企业保持增长势头的失败。
  
  
   任何一个企业所面临的真正考验,是它是否能够长期维持发展,同时不屈从于短期压力或是走捷径的诱惑。
   为什么一些发展中的企业会陷入增长循环被打破、进入长期下滑阶段的困境?让我们来看看令公司发展中容易跌落的陷阱:
   陷阱一:缺乏明确的使命
   导致公司陷入困境的最频繁原因,就是试图在没有一个被充分理解的使命的情况下寻求增长。没有明确目标,就很难或者说不可能让你的客户、员工和股东了解你的公司究竟为了什么而奋斗,无法理解它将去向何方。
   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就是一个缺乏使命而发展的典型例子。可以说,他们的目标就是以一切可能的方式产生短期利润,不管做什么生意、采取什么手段。60年代,ITT还处于大型企业集团的雏形阶段,是一家宣称他们能够通过经济工程永远保持发展的公司。当时的公司领袖哈罗德·杰尼收购各种不同类型的业务,有赫尔索姆面包公司以及哈福德保险公司等。他依靠自己的技巧和能力极强的员工队伍获得短期盈利。随着时间的推移,ITT忽视了它领导国际电话公司的本职;到了80年代,当公司无法从模拟技术过渡到数字技术时,甚至廉价抛售了自己的电话业务。ITT不复存在有什么好惊讶的呢?为了寻找ITT的核心,杰尼的继任者开始将整个公司像剥洋葱一样拆分开来。他最终发现“什么也没有”。他别无选择,只好拆分公司,然后分片抛售,在表面上保存一点股东价值。经过最后一次拆分,留下来的是喜来登酒店和一些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最终,留下来的这一点也被卖掉了。
  
   陷阱二:低估核心业务
   低估主要业务的增长潜力会造成巨大危险。80年代早期,美敦力判断起搏器市场已经停滞不前。于是公司管理层进行了几次不成功的外部并购,同时缩减了起搏器研发的资金。美敦力在全世界起搏器市场所占份额持续下降,从51%滑落到33%。幸亏公司领导层发生变化,公司撤消了无关业务,重新集中精力在起搏器上,结果如何呢?在过去的18年中,美敦力起搏器业务以原有市场占有率的两倍速度增长,全球市场份额恢复到50%,实现了两位数的复利增长。
  
   陷阱三:依赖单一产品线
   许多发展中的公司已经在不断增长的市场中依靠单一产品线实现了多年的快速扩张。高科技方面的例子包括IBM的大型机、英特尔的微处理器、诺基亚的移动电话,以及戴尔的个人计算机。尽管所有发展中的市场最终都会放慢速度,公司却常常看不到这一刻即将来临。他们的投资太过集中于核心业务的成功,没有分配任何资金用于开拓新业务。当市场增长开始趋缓,再开始拓宽战略就太迟了,于是他们被迫削减投资以图生存。
   思科系统就是这种现象的一个例子。当“思科”借着互联网的浪潮统治了互联网路由器市场时,一直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等到2001年互联网需求暴跌的时候,“思科”的销售额也暴跌。没有其他产品线可以抵消下滑趋势,“思科”被迫大幅削减投资,另外由于股票价值下跌80%,完全限制了它的兼并能力。
  
   陷阱四:没有察觉技术和市场的变化
   许多发展中的公司都对曾令他们大获成功的技术很执著。他们错过了能够取代其产品的新兴技术,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显得无关紧要,或者至少并不比他们的现有技术更加先进。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是这种现象的典型范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DEC失败的源头正是它在小型机上取得的巨大成功。通过VAX系统,DEC在计算机业界建立起了卓越的标准,从IBM手中取得了大量市场份额。当个人计算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时,DEC创始人肯·奥尔森将其贬低为“一种微不足道的产品”。等到PC开始占据DEC原有的市场,再要做出反应已经太迟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DEC最终以只有其早期价值几分之一的价格卖给了PC制造商康柏。
  
   陷阱五:改变战略而不改变文化
   许多发展中的公司察觉到了市场的变化,于是改变其战略以适应发生改变的市场状况,却没有改变其组织文化。典型的例子是西尔斯百货。西尔斯百货曾经是世界领先的零售商,70年代一直在建设其基础架构和企业管理模式。此时像卡马特这样的平价商开始对其市场份额发起冲击。当西尔斯百货开始将价格降到卡马特平价商一致的水平时,却没能相应地减少企业管理经费,利润大幅下降。它无法转变原有的企业文化,适应低经费、打折的心态,销售人员继续使用变相的手段让消费者支付更高的价格。久而久之顾客数量下降,首先向卡马特转移,接着是沃尔玛和塔吉特,25年后,西尔斯已经无法重新在零售业成为发展的公司,其文化也适应不了今天消费者的现实需求。
  
   陷阱六:依靠并购获得发展
   许多公司依赖并购来实现发展,这是个终将失败的冒险战略。一个完全依赖并购的公司需要承担错误收购或是为新目标支付太多费用的风险。如果并购成为主要的发展途径,收购对象的运营问题将不可避免地消耗内部发展所需的资金。
   直到最近崩溃之前,泰科公司还是华尔街的宠儿,它进行了超过500次并购,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泰科的业务范围从医疗用品到安全系统,市场资本总额达到了1200亿美元。然后它的会计管理出了问题,股票价格下跌,于是泰科公司无法继续并购了。股东们仅仅一年就损失了80%的价值。现在一个新的管理团队正在试图让这家公司起死回生。
   相同的方式导致了美国世界电讯公司的倒闭。当公司破产时,曾有过的1600亿市值瞬间化为乌有。
  
   陷阱七:脱离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寻找发展的市场中,脱离自己熟悉或专长的核心竞争力。曾经称霸于复印机市场的美国施乐公司为了反击IBM进入复印机行业的行为,开始与IBM在计算机行业展开竞争。这是一个有缺陷的战略选择,因为施乐公司无法与IBM在计算机市场中竞争。施乐公司忽视了自己的核心业务,让日本公司夺走了复印机的低端市场。如今施乐公司正努力从严重的财务危机中恢复,它已经变成了几十亿的债务。
   (摘自东方出版社《真诚领导力》 作者:[美]比尔·乔治 译者:邱晓亮)
其他文献
无论“行为规范”设计得多么细致,如果不能得到落实,也只能是一纸空文。要让纸面上的规范造福于民,还应从根源上堵塞漏洞,让一些不守职业道德的医疗从业人员无机可趁。       卫生部起草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向社会征求意见。该“行为规范”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内所有从业人员都囊括在内,以期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规范要求
期刊
有人告诉我,对面这幢房子,是卢森堡大公的官邸。我知道什么叫官邸,可我不能想象一个大公的官邸会直接站在街上。卢森堡是一个大公国,大公是这个大公国的最高首脑,首脑住处的森严程度当然也在普通人的想象中。可是,对面这幢房子,让我感到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平易和温和。   有人告诉我,这位大公是一个名叫夏洛特的女人,现在是她掌管着这个小小的国家。我知道,欧洲的历史上,曾有许多女人坐在国家的王位上,这是世
期刊
擅自开通收费服务项目、对预付费手机号码话费设置有效期、余额不退……通信行业的“霸王行为”令众多消费者不满。前不久,在“城市消费维权(深圳)论坛”上,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消费者协会(包括:消委会、消保委)及《中国消费者报》社共22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炮轰通信行业3大“霸王行为”。消费维权单位称,移动、联通、电信3大通信运营商,利用自己强势地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霸道行为依然存在。     霸
期刊
喜欢倚在窗台上,观看小区。喜欢这个小区的从从容容——老年健身者周而复始练晨跑,小孩童在夕阳中的乐园里欢声盈盈。狗儿猫儿,壮壮收养着,大狗小狗们干干净净地定时出门遛达会友。邻居喜欢说道的是:余秋雨先生住在“迭搭”(这里——沪语),谁谁谁住在迭搭。就是园内管理者,也多彬彬有礼。   除了殷勤探首的重瓣山茶外,这小区园内,时下盛放的还有三种黄色小花儿——梅花、迎春与四季桂。今次,微雨燕双飞,落花人
期刊
胡蝶(1908~1989年),著名电影艺术表演家,20世纪30年代我国影坛上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电影皇后”。祖籍广东鹤山,1908年出生在上海。       胡蝶本名胡瑞华,乳名胡宝娟,胡蝶之名是她1924年报考中华电影学校时为自己取的名字。从此,胡蝶之名享誉影坛,沿用至今。   胡瑞华从小爱好戏剧艺术。1924年,16岁的胡瑞华随父亲从广州刚迁回上海,就看到了中
期刊
澳大利亚青年力克·胡哲,2011年28岁,一生下来就没有四肢,他以坚强和积极的心态迎接人生挑战。目前,他在世界各地旅行,用自己的经历鼓励了上百万人以信心、希望、爱和勇气去克服逆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妈妈怀我的时候是25岁,我是她第一个小孩。她曾经当过助产士和小儿科护士,在产房照顾过好几百个产妇和小婴儿,所以知道怀孕时该做些什么。她很注意饮食,小心用药,不喝含酒精的饮料,连止痛
期刊
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乐观豁达养天年。 ——金庸     一个牧师曾在他的布道词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上帝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让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心中很纳闷,可又不便推辞。   尽管蜗牛已拼尽全力爬行,但每次都只是挪进那么一点点。我前行的速度完全被限制了。   我又急又气。可是无论我如何催
期刊
费翔留给人们最大的疑团,是他在壮年当红的时候突然抛开名利去了美国,问到这个问题,他回忆早年出道时的一段作为答案。他说:“我明白一炮而红的意思,经历过一次后,我在第二次到来时选择离开。”   那是1981年,张艾嘉的台视单元剧《十一个女人系列——去年夏天》正招募男演员,角色是个盲人,需要空洞的眼神与华丽的面孔,20岁的费翔带着飘忽不定的神情赢取了这个角色。随之而来的并不是更多片约,而是唱片公司
期刊
他为美国“第一夫人”化妆,技艺超群,最高日薪1.5万美元,被赞“能把猴子化成女王”。       德里克·拉特利奇是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里的御用化妆师。他用自己的技艺,让女人每天都以最美一面示人。     “第一夫人”找上门   拉特利奇向《华盛顿邮报》记者讲述给“第一夫人”化妆的故事。两年多前,他接到米歇尔一名助理的电话,问他是否愿意给“第
期刊
汤一介,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 乐黛云,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两人均为北京大学教授。   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出身书香门第,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和动荡漂泊的中学时代。上中学时他曾留过级,甚至想过放弃读书,所幸在父亲的鼓励下坚持下来。后来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北大的岁月不仅给了汤先生广阔的学术视野,更让他结识了妻子乐黛云。他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迎来“钻石婚”。       在“文化大革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