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偷换引文一例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eDongNiMaB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是一株为“四人帮”篡党夺权制造舆论的毒草。此书唯心主义泛滥,形而上学猖獗,尤令人可恶的是:它既引经据典,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又偷换引文,伪造证据,欺骗读者。这里,试举《龚自珍》一条为例:此条一开始就给龚自珍戴上“法家”的桂冠,为了说明“龚自珍猛烈抨击儒家的反动思想”,煞有介事地说,龚自珍“在诗中写道:‘我疑经籍志,著录半虚哄,我生恶周孔,《考工》特喜诵’。认为儒家的‘经籍’多半是虚伪的,他讨厌周公和孔丘的说教,却喜欢阅读《考工记》一类科技方面的书。”依此看来,它引录原诗,“照”诗阐释,似乎可信了。然而,一查《龚自珍全集》,就立即发现上述引文被斩头去尾,拦腰切断,而且私装假货,偷换原文。按龚自珍原诗是这样的:“唯有《孟》七篇,千秋等尘封,我疑《经籍志》,著录半虚哄,义与歆、莽违,下笔费弥缝,何况东汉年,此书未珍重。余生恶《周礼》,《考工》特喜诵”。《哲学小辞典》所称引的,就是这一段。它先把“唯有《孟》七篇,千秋等尘封”的头砍掉,
其他文献
<正> 要理解价值规律同四个现代化的关系,首先要考察资本主义国家是怎样实现现代化的。我们大家都知道,资本主义国家存在一个基本矛盾,这就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个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在
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营销品牌战略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品牌战略的内涵与其功能意义入手,探讨了品牌战略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企业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竞争手段提高品牌意识,搞好
<正> 《诗经·(?)风·七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汉儒以来的解释都说“七月流火”就是大火星到七月便偏西降下。但是,把大火星和其他有关星辰的出没中天的对应关系作比较,并同近年出土文物提供的资料进行对照,就可知道这个传统的解释不符合实际情况。弄清了这一点,也有助于澄清“授衣”的解释。一、根据星象实际观测的推算,西周时期在七月由正南偏西而下的火星不是大火,而是鹑火。“火”在甲骨文、金文中是象火焰上腾的形状。据《说文》载:“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行炎”源出于五行学说,而“火”也
企业政治关联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对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对资源和制度需求的动机,寻求建立政治关联已经成为我国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重要手段
摘 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其中敏感和重要的数据也在不断增加,但同时网络病毒和黑客入侵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月尤为重要,就目前的网络保护而言,防火墙依然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鉴于此,本文通过对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中应用进行论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防火墙;网络安全;发展趋势  一、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应用中的重要性  防火墙最基本
摘 要:电动机电气控制图是指用规定的图形和文字符号表示电动机控制系统中各种电器的工作情况和控制原理,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电气识图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键词:高职高专 电动机电气控制图 识图技巧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反映看不懂电动机电气控制图,不知从哪里看起。虽然高职高专学生不要求进行复杂的电路设计,但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必须懂得看图安装、维修,这就要求学生会识图,能看图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悬殊,农村经济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却常被忽视,无论是政策倾向还是资金支持上,农村地区所享受到的实惠都是非常少的
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关于观点,即意识形态有没有继承性的问题,似乎不至于引起多大争论。政治制度的继承性问题,还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历史上相继出现的剥削阶级国家之间政治制度的继承性问题,另一种是社会主义国家与剥削阶级国家、特别是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继承性问题。前一个问题比较简单一些,因为中外的历史都充分证明:剥削阶级国家的政治制度之间是有历史继承关系的。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这一重要原理,不
【正】 写完《李贺诗歌艺术上的瑕疵》以后(载《唐代文学》八一年第一期),意犹未尽。因撰此文,再申论之。一李贺的诗歌,善于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他写诗时,插上了想象的
<正> 目前,通过对林彪、“四人帮”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的批判,通过对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深入讨论,对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已经没有人公开表示异议了。但是人们的认识是否真的没有什么分歧了呢?我们觉得,还不能作这样的估计。实际上,在许多同志的观念中,实践只不过是检验真理的最高标准或最终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在我们看来,在公开的理论讨论以至私下议论中,有这样三个问题值得商榷:第一、理论能否成为实践检验的“辅助标准”;第二、实践是否能仅仅归结为现实的即当下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