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什么?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演起了《红楼梦》?
《红楼梦》适合幼儿园大班孩子吗?幼儿园孩子不应该都在演《小蝌蚪找妈妈》什么的吗?戏剧表演不需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吗?这个班的老师在哪里?有人管管吗?
这真的发生了!在广州,在烟墩路幼儿园,大三班。
上周,我偶然在小书吧里发现了一本绘本《红楼梦》。也许是哪个老师带回来的吧,我想。
这天餐后活动时,我无意中听到“娃娃家”有人在说“黛玉”“平儿”“宝钗”,非常惊讶,留心一看,原来是慧慧、柯柯、梓琦、泳妍在看那本《红楼梦》,还打算扮演那些小姐丫鬟呢。
原来,那本《红楼梦》是妈妈送给慧慧的礼物,这份礼物让她迷上了《红楼梦》,经常和妈妈一起读《红楼梦》的故事。
慧慧对照着书后面的人物图谱,给柯柯、泳妍和梓琦介绍黛玉、宝钗、平儿、袭人、贾母、王熙凤。大家听得很认真,不时问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慧慧非常耐心详细地向她们逐一解释:
“我最喜欢黛玉了,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很可怜,因为她的爸爸和妈妈一早就死了,于是黛玉投靠她的外婆贾母。”
慧慧一边给小女孩们介绍角色情节,一边分配各自扮演的角色——她们打算扮演“黛玉病死”这一段情节。
慧慧让柯柯扮演贾母,柯柯不愿意:“贾母太老了。”
慧慧说:“才不是呢,贾母是《红楼梦》里面最尊贵的贵妇人。”
就这样,慧慧一边翻看书后面的人物图谱,一边推荐小女孩们饰演合适的角色,比如泳妍演凤姐,柯柯一人分饰鸳鸯和平儿,毕竟,鸳鸯和平儿都是大观园里地位很高的大丫鬟。柯柯答应了,马上跑去端茶给其他女孩儿们。
慧慧又说:“《红楼梦》里面还有几个男的角色,贾链、贾珍等等,需要找男孩子来演。我们得去找几个男孩子。”
分配完角色后,慧慧同时提醒大家,要演的这段情节,非常悲伤。
早餐后就是戏剧室时间,慧慧和小伙伴们正式准备演绎《红楼梦》了。
我提醒孩子们可以把班里适合的游戏材料拿去做道具。她们非常开心,匆匆商量了一下,从娃娃家、音乐区和自己的百宝箱里拿了扇子、项链、耳环、纱巾,迅速做好了准备。
在戏剧室里,主创班底们邀请铄铄加入,铄铄问:“宝玉是男的还是女的?”慧慧说:“宝玉是男的,他喜欢黛玉。”
而另一边,有两位小朋友决定交换角色,由梓琦演袭人,柯柯演宝钗,两人交换了披肩。
接着,慧慧告诉女孩儿们要建一个大观园,需要一些植物,因为大观园里有很多桑树。这时铄铄马上说:“沙区有很多桑叶,我们去采些桑叶吧!”
慧慧抬头看了看操场高大的鸡蛋花树说:“不用了,有大树就可以了,刚好这里有鱼池,书上也是有石头、有鱼池的。”
接下来,孩子们发现剧场还需要一张床,因为林黛玉生病后是躺在床上的。没有现成的床,大家就搬来一些积木,搭了一张。
角色分配好,场景道具也准备好后,慧慧宣布:《红楼梦》开始表演了。
这时,柯柯、泳妍、铄铄和梓琦一脸茫然地问:“我们该怎么演啊?”
慧慧上前翻了翻书,想了想说:“要不,我们请黄老师做主持人,给我们讲讲里面的故事吧。”
我开心地接受了邀请,拿起书本,声情并茂地给孩子们念故事——孩子们准备演的这一幕叫做《贾宝玉误娶薛宝钗》,就像慧慧之前说的一样,是一段悲伤的剧情,讲的是王熙凤和贾母哄骗宝玉,让他以为自己和黛玉结婚,实际新娘却是宝钗。这场婚礼,无意中被黛玉知道了,黛玉悲愤交加,卧病不起,就在宝玉和宝钗结婚的当晚,黛玉焚烧了诗稿和香帕,最后悲惨地死去。
哪怕是这样简略介绍,我也不得不承认,对孩子们来说,故事里的人物角色太复杂了。铄铄、柯柯她们一边听,一边拼命地想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提了许多问题。熟悉《红楼梦》的慧慧细细解答,有时候我也帮忙介绍一下。直到女孩儿们对自己的角色终于有了一点了解,帷幕才又再次拉开。
大家决定从宝玉和宝钗结婚的情景开始演,可没有新娘子的紅盖头啊,怎么办呢?梓琦灵机一动,把柯柯的披肩反过来,当成了盖头。
结婚仪式准备开始时,女孩儿们忽然又发现,没有结婚的床了。慧慧提议:“那干脆把林黛玉的床也当成结婚的床好了。”
这边厢,宝玉宝钗的婚礼开始了;那边厢,慧慧扮演的黛玉躺在了床上,双眼紧闭,一动不动,看上去病怏怏的模样……就这样,慧慧一直认真地躺着,直到柯柯她们把婚礼演完了,不知道接下去怎么演,大家喊她起来问时,慧慧才睁开眼睛,从床上起来。
女孩儿们演得兢兢业业,意犹未尽,一直到活动时间即将结束,大家还不舍得告别舞台,强烈要求再延长十分钟。因为马上要进行美术课准备,我不得不喊停,告诉大家说:“咱们可以成立一个《红楼梦》剧团,邀请更多的小伙伴加入,一起讲《红楼梦》的故事,欣赏影视作品和剧照,还可以按剧情需要改造‘娃娃家’把它变成你们的红楼舞台。不过,现在咱们要去上美术课啦!”
没想到,就在接下来的美术课上,孩子们用画笔,再一次演绎了《红楼梦》的故事。
慧慧和小伙伴演绎《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后,引来了一些老师的质疑:
《红楼梦》怎么可以给小朋友看?
是不是应该指导小朋友什么年龄看什么书?
回想当时,我并没有考虑过《红楼梦》是否适宜学龄前的儿童阅读,这可能跟我当下的关注点有关:孩子们对读故事和演故事的兴趣持续不断,我感觉到她们更多的是对故事所处的年代和女性形象感兴趣,希望通过扮演的方式,来表达对那个年代人、事、物的好奇心,满足探究兴趣,在我的理解里,这是她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但同时,这些质疑的声音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觉得很有必要去倾听一下孩子们和家长的想法——
羽欣老师:你为什么喜欢《红楼梦》?
慧慧:“我觉得里面的女孩子都很漂亮。”
梓琦:“我很喜欢那些衣服,那些人跟现在是不同的,样子不一样的。”
泳妍:“因为好好玩,和她们一起可以演出,可以演没有演过的人。服装都是大家一起做的,我觉得特别开心。”
柯柯:“我喜欢她们的衣服,那个水袖好漂亮。”
羽欣老师:最喜欢谁?
慧慧:“我最喜欢黛玉和宝钗,黛玉更喜欢些。黛玉很特别,她和别人不一样,别人的地位比她高,她长得漂亮,会写诗,但很穷,又没有爸爸妈妈了,而且经常生病,显得其他人更幸福,但因为这样,所以我更喜欢黛玉。”
羽欣老师:想继续听这个故事吗?
梓琦:“想,妈妈准备给我买书。”
泳妍:“妈妈已经买了一本书给我,不过跟慧慧的那本的样子不同。”
羽欣老师:宝釵结婚那个故事,黛玉死了,会不会觉得很悲惨的?
柯柯:“可是结婚揭红布那个情节很搞笑。”
我还想知道接下来孩子们有什么计划,孩子们告诉我说,她们想表演给大家看;慧慧的愿望是长大当演员;其他女孩们想读故事,很想知道讲什么,但现在不认识字;还希望我给她们读,这样大家比较记得住。
与慧慧妈妈的对话
最熟悉《红楼梦》故事的,就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慧慧了。慧慧妈妈是一位重点高中的化学老师,在慧慧四岁时就给她买了《红楼梦》,对于学龄前儿童阅读《红楼梦》,慧慧妈妈是怎么想的呢?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慧慧妈妈告诉我说,她觉得中国的四大名著越早接触越好,这是中国文化非常辉煌的部分,《红楼梦》情节生动紧凑,引人入胜,也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书,而阅读对孩子来说会受益终身。而对于作品中关于风月的描写和孩子不能理解的情节,她的想法是:孩子喜欢《红楼梦》更多的是来自于美感的冲击,喜欢人与人之间有温情的情节。并不是整个故事孩子都喜欢,慧慧会喜欢其中一些故事情节,也有不喜欢的,比如尤二姐、尤三姐。而关于宝黛的爱情,慧慧妈妈会用自然的语气告诉她,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就像爸爸妈妈那样相亲相爱,等慧慧长大了,也会像妈妈和爸爸那样,有一个男孩子喜欢慧慧,和她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慧慧妈妈还说,慧慧也读完了《西游记》,但她不喜欢,说总是打打杀杀的。可见即使是经典,也不见得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后记:
很多人认为《红楼梦》是风月小说,不适合儿童阅读。但我想,其实儿童读红楼,还没有上升到读文学经典的崇高境界,他们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古代故事来了解,就那么简单。
《红楼梦》在慧慧和她的小伙伴们的眼中是美的,特别的,她们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她们不要现成的、漂亮的项链首饰和服装,偏偏要花好多时间来自己做,柯柯的水袖剪裁得参差不齐,却自我感觉特别棒,整天当宝贝似地披着它,觉得自己是天下最美的。对孩子们来说,做首饰、做服饰的过程就是她们感受、理解、表达和创造美的过程,她们享受过程、乐在其中,这是多么美好和愉快的体验。
其实,在烟墩路幼儿园,孩子们对《红楼梦》的兴趣一直在持续。接下来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敬请期待“大三班里的《红楼梦》”下集。
什么?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演起了《红楼梦》?
《红楼梦》适合幼儿园大班孩子吗?幼儿园孩子不应该都在演《小蝌蚪找妈妈》什么的吗?戏剧表演不需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吗?这个班的老师在哪里?有人管管吗?
这真的发生了!在广州,在烟墩路幼儿园,大三班。
上周,我偶然在小书吧里发现了一本绘本《红楼梦》。也许是哪个老师带回来的吧,我想。
这天餐后活动时,我无意中听到“娃娃家”有人在说“黛玉”“平儿”“宝钗”,非常惊讶,留心一看,原来是慧慧、柯柯、梓琦、泳妍在看那本《红楼梦》,还打算扮演那些小姐丫鬟呢。
原来,那本《红楼梦》是妈妈送给慧慧的礼物,这份礼物让她迷上了《红楼梦》,经常和妈妈一起读《红楼梦》的故事。
选角儿是个技术活

慧慧对照着书后面的人物图谱,给柯柯、泳妍和梓琦介绍黛玉、宝钗、平儿、袭人、贾母、王熙凤。大家听得很认真,不时问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慧慧非常耐心详细地向她们逐一解释:
“我最喜欢黛玉了,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很可怜,因为她的爸爸和妈妈一早就死了,于是黛玉投靠她的外婆贾母。”
慧慧一边给小女孩们介绍角色情节,一边分配各自扮演的角色——她们打算扮演“黛玉病死”这一段情节。
慧慧让柯柯扮演贾母,柯柯不愿意:“贾母太老了。”
慧慧说:“才不是呢,贾母是《红楼梦》里面最尊贵的贵妇人。”
就这样,慧慧一边翻看书后面的人物图谱,一边推荐小女孩们饰演合适的角色,比如泳妍演凤姐,柯柯一人分饰鸳鸯和平儿,毕竟,鸳鸯和平儿都是大观园里地位很高的大丫鬟。柯柯答应了,马上跑去端茶给其他女孩儿们。
慧慧又说:“《红楼梦》里面还有几个男的角色,贾链、贾珍等等,需要找男孩子来演。我们得去找几个男孩子。”
分配完角色后,慧慧同时提醒大家,要演的这段情节,非常悲伤。
戏剧室里发生了啥
早餐后就是戏剧室时间,慧慧和小伙伴们正式准备演绎《红楼梦》了。

我提醒孩子们可以把班里适合的游戏材料拿去做道具。她们非常开心,匆匆商量了一下,从娃娃家、音乐区和自己的百宝箱里拿了扇子、项链、耳环、纱巾,迅速做好了准备。
在戏剧室里,主创班底们邀请铄铄加入,铄铄问:“宝玉是男的还是女的?”慧慧说:“宝玉是男的,他喜欢黛玉。”
而另一边,有两位小朋友决定交换角色,由梓琦演袭人,柯柯演宝钗,两人交换了披肩。
接着,慧慧告诉女孩儿们要建一个大观园,需要一些植物,因为大观园里有很多桑树。这时铄铄马上说:“沙区有很多桑叶,我们去采些桑叶吧!”

慧慧抬头看了看操场高大的鸡蛋花树说:“不用了,有大树就可以了,刚好这里有鱼池,书上也是有石头、有鱼池的。”
接下来,孩子们发现剧场还需要一张床,因为林黛玉生病后是躺在床上的。没有现成的床,大家就搬来一些积木,搭了一张。
我也获得一个角色
角色分配好,场景道具也准备好后,慧慧宣布:《红楼梦》开始表演了。
这时,柯柯、泳妍、铄铄和梓琦一脸茫然地问:“我们该怎么演啊?”
慧慧上前翻了翻书,想了想说:“要不,我们请黄老师做主持人,给我们讲讲里面的故事吧。”

我开心地接受了邀请,拿起书本,声情并茂地给孩子们念故事——孩子们准备演的这一幕叫做《贾宝玉误娶薛宝钗》,就像慧慧之前说的一样,是一段悲伤的剧情,讲的是王熙凤和贾母哄骗宝玉,让他以为自己和黛玉结婚,实际新娘却是宝钗。这场婚礼,无意中被黛玉知道了,黛玉悲愤交加,卧病不起,就在宝玉和宝钗结婚的当晚,黛玉焚烧了诗稿和香帕,最后悲惨地死去。
哪怕是这样简略介绍,我也不得不承认,对孩子们来说,故事里的人物角色太复杂了。铄铄、柯柯她们一边听,一边拼命地想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提了许多问题。熟悉《红楼梦》的慧慧细细解答,有时候我也帮忙介绍一下。直到女孩儿们对自己的角色终于有了一点了解,帷幕才又再次拉开。
大家决定从宝玉和宝钗结婚的情景开始演,可没有新娘子的紅盖头啊,怎么办呢?梓琦灵机一动,把柯柯的披肩反过来,当成了盖头。
结婚仪式准备开始时,女孩儿们忽然又发现,没有结婚的床了。慧慧提议:“那干脆把林黛玉的床也当成结婚的床好了。”
这边厢,宝玉宝钗的婚礼开始了;那边厢,慧慧扮演的黛玉躺在了床上,双眼紧闭,一动不动,看上去病怏怏的模样……就这样,慧慧一直认真地躺着,直到柯柯她们把婚礼演完了,不知道接下去怎么演,大家喊她起来问时,慧慧才睁开眼睛,从床上起来。
笔下大观园
女孩儿们演得兢兢业业,意犹未尽,一直到活动时间即将结束,大家还不舍得告别舞台,强烈要求再延长十分钟。因为马上要进行美术课准备,我不得不喊停,告诉大家说:“咱们可以成立一个《红楼梦》剧团,邀请更多的小伙伴加入,一起讲《红楼梦》的故事,欣赏影视作品和剧照,还可以按剧情需要改造‘娃娃家’把它变成你们的红楼舞台。不过,现在咱们要去上美术课啦!”

没想到,就在接下来的美术课上,孩子们用画笔,再一次演绎了《红楼梦》的故事。
采访小戏骨
慧慧和小伙伴演绎《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后,引来了一些老师的质疑:

《红楼梦》怎么可以给小朋友看?
是不是应该指导小朋友什么年龄看什么书?
回想当时,我并没有考虑过《红楼梦》是否适宜学龄前的儿童阅读,这可能跟我当下的关注点有关:孩子们对读故事和演故事的兴趣持续不断,我感觉到她们更多的是对故事所处的年代和女性形象感兴趣,希望通过扮演的方式,来表达对那个年代人、事、物的好奇心,满足探究兴趣,在我的理解里,这是她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但同时,这些质疑的声音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觉得很有必要去倾听一下孩子们和家长的想法——
羽欣老师:你为什么喜欢《红楼梦》?
慧慧:“我觉得里面的女孩子都很漂亮。”
梓琦:“我很喜欢那些衣服,那些人跟现在是不同的,样子不一样的。”
泳妍:“因为好好玩,和她们一起可以演出,可以演没有演过的人。服装都是大家一起做的,我觉得特别开心。”
柯柯:“我喜欢她们的衣服,那个水袖好漂亮。”
羽欣老师:最喜欢谁?
慧慧:“我最喜欢黛玉和宝钗,黛玉更喜欢些。黛玉很特别,她和别人不一样,别人的地位比她高,她长得漂亮,会写诗,但很穷,又没有爸爸妈妈了,而且经常生病,显得其他人更幸福,但因为这样,所以我更喜欢黛玉。”
羽欣老师:想继续听这个故事吗?
梓琦:“想,妈妈准备给我买书。”
泳妍:“妈妈已经买了一本书给我,不过跟慧慧的那本的样子不同。”
羽欣老师:宝釵结婚那个故事,黛玉死了,会不会觉得很悲惨的?
柯柯:“可是结婚揭红布那个情节很搞笑。”
我还想知道接下来孩子们有什么计划,孩子们告诉我说,她们想表演给大家看;慧慧的愿望是长大当演员;其他女孩们想读故事,很想知道讲什么,但现在不认识字;还希望我给她们读,这样大家比较记得住。
与慧慧妈妈的对话
最熟悉《红楼梦》故事的,就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慧慧了。慧慧妈妈是一位重点高中的化学老师,在慧慧四岁时就给她买了《红楼梦》,对于学龄前儿童阅读《红楼梦》,慧慧妈妈是怎么想的呢?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慧慧妈妈告诉我说,她觉得中国的四大名著越早接触越好,这是中国文化非常辉煌的部分,《红楼梦》情节生动紧凑,引人入胜,也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书,而阅读对孩子来说会受益终身。而对于作品中关于风月的描写和孩子不能理解的情节,她的想法是:孩子喜欢《红楼梦》更多的是来自于美感的冲击,喜欢人与人之间有温情的情节。并不是整个故事孩子都喜欢,慧慧会喜欢其中一些故事情节,也有不喜欢的,比如尤二姐、尤三姐。而关于宝黛的爱情,慧慧妈妈会用自然的语气告诉她,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就像爸爸妈妈那样相亲相爱,等慧慧长大了,也会像妈妈和爸爸那样,有一个男孩子喜欢慧慧,和她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慧慧妈妈还说,慧慧也读完了《西游记》,但她不喜欢,说总是打打杀杀的。可见即使是经典,也不见得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后记:
很多人认为《红楼梦》是风月小说,不适合儿童阅读。但我想,其实儿童读红楼,还没有上升到读文学经典的崇高境界,他们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古代故事来了解,就那么简单。
《红楼梦》在慧慧和她的小伙伴们的眼中是美的,特别的,她们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她们不要现成的、漂亮的项链首饰和服装,偏偏要花好多时间来自己做,柯柯的水袖剪裁得参差不齐,却自我感觉特别棒,整天当宝贝似地披着它,觉得自己是天下最美的。对孩子们来说,做首饰、做服饰的过程就是她们感受、理解、表达和创造美的过程,她们享受过程、乐在其中,这是多么美好和愉快的体验。
其实,在烟墩路幼儿园,孩子们对《红楼梦》的兴趣一直在持续。接下来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敬请期待“大三班里的《红楼梦》”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