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多元文化交融下的高职艺术设计一体化课程的思考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zuob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各领域诸多行业对该专业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迫切,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然而大部分学校并没有针对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建设合理的教学模式和体系,导致整个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严重滞后。如所有艺术类专业都会涉及的“二维设计基础”、“三维设计基础”等课程,仍沿用早期的“三大构成”的名称及教学内容,背离了高职教育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职业性的特点。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多元文化交融下“二维设计基础”课程为主干的艺术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的思考为切入点,思考多元文化交融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方案,尝试形成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多元文化 ;一体化课程教学 ;能力目标
  在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一体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一体化教学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它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集知识、理论和实践三位一体。而多元文化的交融又使整个一体化课程更具有开放、前卫、创新的前沿时代性,能更好地运用和完善一体化教学,使之在实践中发挥优势作用,从而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
  一、 关于能力目标设计问题
  课程的单元设计是整个教学的最基本环节,对学生来说,任何一门课程都是从单元开始的,只有完成每个单元的学习,才能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教师制定教学计划也是在课程整体思路的指导下,落实到每一个课程单元的准备和设计上的,它为整个教学提供细节的步骤支持,因此单元设计的质量影响整个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效果。我认为,清晰、准确的能力目标定位是单元设计的关键,而目标定位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上,首先应该围绕着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开,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能力训练是又一重点。
  引入多元文化交融就是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它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完全不同。就如我在访学期间,有幸参与中国美术学院基础部由王雪青教授、郑美京教授、Steen教授负责的“Ordre&Desordro”课程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并且成功的尝试。这个为期一周的课程是带同学们去上海参观“迪奥精神”、“时代肖像”等展览以及对田子坊、莫干山路M50创意园区考察过程中所收集的有趣的素材进行有目标定位的二维表现形式的单元课。在早期的收集素材过程中,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就被充分激发,每双眼睛的视角都不一样,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人间百态都被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在了速写本上。回到教室,老师在教室的外墙上贴了整墙的画纸,告诉同学从自己记录的素材中挑选出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绘制在墙面的画纸上,在这过程中来自中、韩、法三国的老师用各自的经验与文化积累、教学方法不断地启发同学们的创造力,没有条条框框、循规蹈矩的一定要画成什么样的要求,一切让他们笔随心动。郑美京老师在课上和同学说的一番话让我记忆犹新,她说:“你们大部分人在考入美院之前都画了许多年的画,素描、色彩的基本功都是非常扎实的,这个毋庸置疑,但是长期的应试训练让你们几乎千人一面,画的东西没有个性、没有情感,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因为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只会临摹的匠人,而是具有自我创新意识的设计师。”当时,听完这番话,不论是在座的同学还是在旁听课的老师都在回味、思考着这番话里的深意。具有自我意识、正确审美、带有设计感的二维形态表现就是这个单元课的能力目标定位,这一定位始终贯穿在整个单元课程里。当大家完成了墙上绘画之后,法国老师Steen教授又抛砖引玉的为同学们演示先以方框取景式的构图法提取可以进一步进行设计的元素,再使用切割法、重置法等进行最后阶段的设计。郑美京老师则演示了使用不同的工具的表现手法。法国老师犹如天马行空般自由的创意、韩国老师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创作手法都给了同学们巨大的启发,在5天的课程里不断的尝试、失败、再尝试……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收获,理论的知识通过实践得以深刻理解,动手能力更是有了进步,最重要的是思维方法的改变,让同学们有了初步的设计思维。所以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单元课无疑是成功并值得学习的。
  鉴于此,我觉得首先能力目标的设定必须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不能本本主义,机械的应对大纲要求,这样只会让我们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用人的需要。因此,对于课程能力目标的设计,我们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时代同步、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其次,课程能力目标的设定还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学生的主体性是课程能力目标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在艺术类专业的教育上,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怎样使抽象的理论学习有机地融入形象的设计实践中,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能力训练,真正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一体化教学显得非常重要。
  二、 关于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问题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对教学方法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也非常关键。
  第一是课程导入环节。传统教学中,教师都会开篇明义直入主题,以讲授形式展开课程,导致学生看着一页页的PPT处于被动听讲中,本就是陌生的课程,还无法发挥形象思维,听着那些书面拗口的概念、定义,根本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像“Ordre&Desordre”课程里的方式就非常好,通过参观考察的方式让同学们接触课题,做准备工作,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积极主动进入对问题的思考,产生进一步探寻结果的愿望与热情,通过老师的引领非常顺利出色地完成了作业。
  第二个要点就是教学示范。一体化课程教学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者,而是要与学生在教学中实现真正的互动,给学生真正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探索知识、总结经验,最终实现对理论、概念的认知和掌握。
  艺术设计的教学和其他专业不同,教师直观的示范往往比抽象的口头讲授要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老师的操作示范,同学们可以先模仿,然后再进行改造、深化,最终尝试独立完成。但老师也要注意一个度,因为课程教学的重心是学生,所以老师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强调不能怎么做,而不再强调该怎么做,然后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问题。
  综上所述,多元文化融入的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单元设计中,从直观的实例入手,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上,按照认知的一般规律,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以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对理论概念的掌握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直至达到能力训练的目标,最终实现高效率的一体化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丽静,彭永清.有关高职艺术设计一体化课程单元设计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3).
  【俞敏怡,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新闻传播是“点对点”、“面对面”的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传播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强化传播的效果,实现新闻传播的价值.因此“传播针对性”虽然不是一个完整
日前,由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半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0)》 (西沐著,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下称《中国艺术
课程是学校的生命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也是学生发展的本,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理念和实现育人目标的载体.自2011年开始,我校在整合课程、科学减负方面进行了实
对水泥生产线所用φ2.4m×13m水泥磨运行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研究.重点讨论了磨机主轴瓦温过高的原因及改进方法、螺旋筒法兰固定螺栓松断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大齿轮振动的处理和
宋代虽重文抑武,但在文化上却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如王国维先生所说:“故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宋代皇室之收藏筑基于收西蜀、南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过程,接着分析了中国画中写意人物的造型特点以及西方速写人物的主要特征,随后介绍了西方速写人物对中国画写意人物造型的主要影响,例如
通过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与逻辑归纳等方法,分析了中国田径在参加近20年来世锦赛、奥运会国际赛事所表现出的特点,描述了中国田径实力的演变过程和特点,揭示了中国田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