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体系初探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ok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在对大学生职业化能力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结合企业对理科类、工科类、人文学科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类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的评价和需求分析的调研结果,尝试确立符合市场、社会需求和大学生实际的大学生职业化能力构成要素。以此为指向,探讨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切实推进大学生职业化能力提升。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成为高等教育机构探讨的重要课题。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因素众多,本文仅以职业化能力调查和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化能力构成要素的分析,探讨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希望对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有所帮助。
  
  培养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的缘由及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毕业生深受就业困扰,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同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许多用人单位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人,常常处于缺人待补的状态。这种结构性矛盾导致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出现“鸿沟”。究其原因:一是用人单位更为重视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市场环境下,用人单位从成本和效益出发,越来越多地要考虑到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而效益的产生源于能力。用人单位在重视知识技能的同时,把素质能力提高到更重要的地位。二是教育培养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有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大学除了基础知识教育外,如何根据市场的变化与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实用化教育明显不足。大学生自身更是缺少主动适应市场的意识,因此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面临着严峻挑战。
  
  目前,许多高校围绕大学生就业问题,大都开展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就业指导工作,但其内容和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理论多于实践,说教多于操作,零散多于系统等,使得就业指导工作更多停留于表面,缺乏针对性。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既包括专业技能等智力因素,也包括素质、修养等非智力因素,还包括就业观念等因素。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过程,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意识并通过学习和各种实践活动加深对素质能力的认识、理解、提高、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于学校通过系统培养大学生职业化能力,提高大学生职业化素养和能力。因为即将走出校门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最需要的是提高职业化意识,加快从社会人到职业人的转化。职业化是提升人才素质的核心,它可以使大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充分的挖掘,提高职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因此,职业化教育是满足用人单位、学校及大学毕业生三方需求的有效途径。
  
  职业化能力内涵分析
  
  职业化是按照职业要求改造自我的过程,是个性发展适应共性的要求,将外在要求内化为自我修养,努力追求成为优秀职业人的历程。真正的职业化,不在于干什么,而在于怎么干。因此,职业化既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信仰信念,同时也表现为对职业的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直至成为行家里手。
  职业化能力是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不是单一一种能力,也不是一个个毫不相干的能力的机械相加,而是各种能力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它不仅需要技能和知识等功能性、知识性能力,而且还需要其具有适应、应变等行为能力以及内在价值观、个人品质、工作动机等相关能力的支撑。
  关于职业化能力的结构,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两种最具说服力。一是,职业化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两大部分。基本职业能力即劳动者成功地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所必备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有可能从事该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它是根据职业岗位的共同特点及要求所体现的共同的职业能力要求。二是,职业化能力由三大部分组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指劳动者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一能力在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的同时,还包括对新技术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职业的适应能力、质量意识能力等。方法能力指人们收集信息、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制定计划、决策、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社会能力指人们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下表结合上述两种说法,将职业化能力结构进行纵横分类:
  
  为了使职业化能力培养体系更为实际、更具有效性,我们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问卷调查、座谈、访谈,调查大学生主要就业载体——企业对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的评价及需求意向,从而确立大学生职业化能力构成要素,为培养体系的设计提供依据。
  
  大学生职业化能力调研分析
  
  为了解企业对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的评价及需求,以及大学生对自身职业化能力的认知情况,我们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调研:一是针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研;二是就企业对大学生的职业化能力评价与需求分别召开了不同类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座谈会;三是为了解大学生职业化能力自我认知评价对大学生开展了两次抽样访谈调查。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调研内容设计
  我们按照职业化能力构成原理及其结构分析,参考已有的研究结果,将职业化能力细分为10个指标,作为对大学生职业化能力评价的备选范围。指标为:身体条件(性别、身材、体能等)、心理素质(承受压力的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性格气质等)、学历与学校名气、所学专业以及在校成绩、一般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等)、职业意识(道德、敬业精神、成就欲等)、社会经历(工作经验、做过学生干部、参加过其他社会组织的活动等)、职业资格与培训经历(拥有汽车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证、劳动人事部门颁发的专业资格证书等)、专业技术能力(从事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其他。
  针对企业开展调研:一是我们请被调查者从上述备选范围内选择他认为当前大学生最为缺乏的职业化能力,目的是了解企业对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现状的评价。二是请被调查者按照理科类、工科类、人文学科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类学科,从上述备选范围内选择企业最为看重的职业化能力,目的是了解企业对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的需求状况。三是结合上两项调查,分析企业对5类学科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的需求。
  针对大学生开展调研:我们请被调查者从上述备选范围内选择他认为影响自身就业的困难因素,目的是了解当前大学生对自身职业化能力的认知和评价状况。
  
  (二)调研结果
  1 企业对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的评价与需求状况
  (1)对企业最看重各类大学生的职业化能力由高到低依次进行统计,调查结果如下,理科类学生:最重要的是职业意识(24.3%),次之是专业技术能力(19.8%);工科类学生:最重要的专业技术能力(23.6%),次之是职业意识(18.0%);人文学科类学生:最重要的是职 业意识(22.5%),次之是社会经历(20.2%);经济管理类学生:最重要的是职业意识(21.7%),次之是社会经历(19.6%);艺术体育类学生:最重要的是职业意识,身体条件(22.5%/22.5%),次之是心理素质/专业技术能力(12.7%/12.7%)。
  (2)对企业认为大学生最为缺乏的职业化能力进行统计,认为大学生“缺乏”的能力前5项依次为:职业意识(25.8%)、心理素质(24.7%)、社会经历(19.1%)、专业技术能力(11.2%)和一般能力(7.9%)。由于身体条件是基础,我们将身体条件与心理素质合为一项“身心素质”。我们将企业认为大学生“缺乏”的能力中超过5%的作为大学生职业化能力构成要素的—级指标:职业意识、身心素质、社会经历、专业技术能力和一般能力。正如一位企业家在座谈中充满哲理地对员工的能力做了这样的概括:“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态度比能力更重要;习惯比认真更重要;心态比执着更重要;性格比一切都重要。”
  (3)我们按照一级指标的构成,对5类大学生职业化能力需求度进行统计,调查显示,指标需求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理科类:职业意识、专业技术能力、身心素质、一般能力、工作与社会经历;工科类为:专业技术能力、职业意识、身心素质、一般能力、工作与社会经历;人文社科类为:职业意识、工作与社会经历、身心素质、一般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经济管理类为:职业意识、工作与社会经历、身心素质、一般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艺术体育类为:身心素质(主要是指身体条件)、职业意识、专业技术能力、一般能力、工作与社会经历。
  2 大学生对自身职业化能力的认知和评价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对自身职业化能力的认知和评价状况,我们请被调查者从上述备选范围内选择他认为影响自身就业的困难因素。调查显示,理科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最主要因素是学历与学校名气(14.5%),其次是所学专业和在校成绩(13.8%);工科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最主要因素是学历与学校名气(14.2%),其次是专业技术能力(13.4%);人文学科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经历(15.8%),其次是所学专业和在校成绩(12.9%);经济管理类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最主要因素是学历与学校名气(13.3%),其次是社会经历(13.2%);艺术体育类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最主要因素是身体条件(19.3%),其次是专业技术能力(13.2%)。
  3 调研结果分析
  (1)企业对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现状评价分析。企业认为大学生最为缺乏的职业化能力是:职业意识、心理素质、社会经历、专业技术能力和一般能力。这一调研结论与企业最看重各类大学生职业化能力有很高的契合度。这说明,企业最为看重的大学生职业化能力恰恰是企业认为大学生最为缺乏的职业化能力,这也是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出现“鸿沟”的原因所在。
  (2)企业对大学生职业化能力需求分析。在企业最看重各类大学生职业化能力调研中,“职业意识”这一指标高居榜首。企业之所以强调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是因为企业希望大学生在给本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能够踏踏实实地在其岗位上长期工作下去,而不希望当企业已经花费了一定成本将你从新手培养成能独挡一面的员工时,你却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现在这种情况多不胜举,所以得出这一结果是有一定道理的。另外,针对每一类学科的大学生,企业最为看重的能力仍然有一定的差别,这些差别是由于学科本身性质决定的。
  (3)大学生对自身职业化能力现状分析。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发现大学生认为影响自身就业的困难因素是:学历与学校名气、专业技术能力、所学专业以及在校成绩、社会经历。相比较企业最为看重并认为大学生最为缺乏的职业化能力——“职业意识”有较大出入。这说明,大学生还没有清醒认识到面向市场自身最为缺乏的是哪一项职业化能力,以及该如何有效提升职业化能力。
  总之,调研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行业、规模的企业对大学生职业化能力评价与需求的差异不大。企业认为当前大学生最应具备的职业化能力是“职业意识”,而大学生自身还未认识到这一点。这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开展职业化教育的紧迫性。
  
  大学生职业化能力构成要素
  
  我们根据职业化能力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结合调研结果,建立了大学生职业化能力要素构成图。如下:
  
  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以培养和塑造大学生职业化能力为核心,以促进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执行力为手段,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为目标的全方位的培养体系。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结构的分析以及具有实践意义的职业化能力构成要素的设计,为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我们以此为指向,对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的内容、方式和手段进行探讨。
  第一,培养体系的课程设计。培养体系的课程设计突出职业化意识(职业化修养、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全面塑造职业化能力。课程可包括: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心理学、职业化修养、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化能力塑造、专业资质认证、职场准备、实习。
  第二,培养体系的课程实施可根据学年进行安排,重点做好自我认知、职业意识养成、职业能力提升、求职面试四个环节。一年级培养目的:转变角色、调整心态、了解专业、激发动力;课程内容:了解专业及发展方向、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二年级培养目的:认知自我、设计人生、找出差距、明确方向;课程内容:心态管理及情绪调整、职业设计和定位、审美与情操培养、职业化精神认知、思维训练、时间管理、有效沟通。三年级培养目的:提高素质、锻炼能力、夯实基础、定位发展;课程内容:团队合作能力、执行能力、资源整合、职业资格与认证、特殊奖励、实习。四年级培养目的:掌握政策、提高技巧、调整心态、顺利就业;课程内容: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职业形象与职业礼仪、面试技巧、招聘会谈判。
  第三,按照5类学科大学生职业化能力需求度的不同,可采取模块式课程安排。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对各类学生的课程设计提出以下建议:其一,职业意识培养课程为必修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道德品质修养,在实习中锻炼其敬业精神与专业精神。其二,理科类与工科类学生需加强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工科类学生更需注重专业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二者都需适当参加相应的技能比赛。其三,人文学科类与经济管理类学生更应加强实务操作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公文写作、策划能力、商务谈判等。其四,艺术、体育类学生应多参加竞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第四,集中强化训练作为系统培养的补充或加强环节。贯穿大学四年的系统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过程。而面向求职大学生的集中强化训练则以系统培养课程为基础,以短期内提升自我认知、核心职业化能力培养和求职技巧为主线,对大学生进行求职前的各种能力准备。
  第五,培养体系的教学方式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训演练结合的方式。在培养体系中,我们应根据讲授内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和手段,如理论教学、案例分析、角色体验、互动训练、互动教学、实战演练、户外拓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知识,将知识“据为己有”。
  第六,培养体系的教学师资需要专业化。由于培养体系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培养体系的师资可以由大型企业的企业家、高校的知名学者、职业咨询培训业内的专家、大学生就业专家、企业人力资源专家等共同组成专家团。
  上述只是对职业化能力培养体系进行了“单纯的”教学分析。实际上,职业化能力培养不仅仅是一所大学就业指导部门的事情,它是学校各个部门共同配合、共同实施的一项工程。学校不仅要通过开设与就业指导相关的课程,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而且也要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主动地、灵活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把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展结合起来,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还需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督导评估机制等,使得培养体系更具可行性和实效性。
其他文献
中国的大同思想与西方的乌托邦思想都是社会空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同思想是自中国古代开始的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则是16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而
自然科学作为一门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本文从运动员选材、运动员机能状态的诊断与评定、运动性疾病
衰老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但人体器官都有个大致的衰老时刻表,并且在开始衰老时会发出一些信号,以提醒我们及早采取措施,延缓衰老,提升生活质量.那么从现在开始,就时刻留心这
学艺术的华裔海归美女周理音,在给女儿烘焙蛋糕中灵感突现,制作起创意蛋糕,香奈儿包包、耐克限量鞋、畅销书、iPhone4……索性开起了艺术蛋糕店CC SWEETS,借助微博的疯狂宣传,艺术蛋糕迅速火爆京城。  大学刚毕业,在台资玩具企业工作的马立华,偶然看到一群年轻人在摆放大型多米诺图案,立刻迷上了这种小时候的游戏。游戏怎么能当职业?马立华用30万张骨牌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用多米诺指导大学生、企业
随着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地发展,因而美术教育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尤其受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美术教学。幼儿园美术教学是艺术教育
企业文化是企业或其他有企业性质的组织的价值观、信念、处事方式等在长期的合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形象.现代社会各大企业均十分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优质的企
期刊
同学们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往往会因为一些题目的反复出错而悔恨不已.因此,我们在平时学习中,错题的收集和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整理错题,反思错误,理清解题思路和思想方法能够更好地提升学习数学的效率,巩固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从一些典型的例题出发,归纳一些典型错误.  一、 圆中弦、弧、圆心角、等弧等概念理解不清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  B. 相等的圆心角所
公共经济管理是在公共经济学拓展和丰富传统财政学研究主题而形成新的学科范式、新公共管理运动掀起的管理主义浪潮在公共部门日益盛行的学术背景下形成的.它是一个多重理念
分析网络审稿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怎样制作审稿单、计算机感染病毒、函件乱码、电子稿泄露审稿专家姓名信息等,并提出了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