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3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理教学作为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图像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好教材中的图像,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图像教学 教学方法
  图像是一种地理语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常用的工具,更是提高教学效率最关键的因素。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图像,那么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给地理教学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的定义及重要性
  图像教学即借助教材中的图像,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一般来说,地理教材的图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地图、实物图、示意图和分布图,等等。图像相较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效率。由此可知,图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理应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重视。
  二、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图像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对图像教学的认知程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完全忽略图像的讲解与分析,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教学效果不显著。所以,为了改善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教师应该树立学习地理不能离开图像的观念,明确知道图像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授的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如何认图及读图上,从而让学生学会在图像中找到更多的地理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为了强化图像教学的应用效果,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学会读图,读懂图。虽然图像比理论知识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但大部分学生在观察图像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表面并没有看到实质,考虑不到全局的联想,导致地理图像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会学生分析地理图像
  分析图像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是实施图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取信息,使學生能够获得感性材料之外的理性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现象,自主分析地理特征,再设计类似于这样的问题: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赤道及其附近一般为热带雨林气候,请问同学们,为什么东非高原出现热带疏林气候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辩证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帮助学生养成用图、看图的好习惯
  在图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让学生知道图像对地理学习的重要意义,再引导学生合理用图,从图像中寻找出各种地理事物,及时掌握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分布情况,等等。只要学生养成用图、读图的好习惯,就能够提高读图能力,推动地理教学快速发展。
  (三)利用图像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所以,在运用地理图像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合适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与疑问,从而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程度。通过设置疑问,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处于良好和谐的教与学环境下,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譬如:教学《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按照顺序借助教材中的统计图预习课文,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降水?某地在一个月内有一次降雨为15mm,一次降雪为5mm,请问该地该月的降水量是多少?并让学生试着总结与归纳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如学生通过分析发现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降水少等规律。最后,教师再引入正文,给学生仔细讲解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情况,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与整合,查漏补缺,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结语
  图像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理应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地理教学中的各种图像,有效开展地图教学、地理统计图教学等活动,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保证教学质量,进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满足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娜.初中地理教材图像分布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
  [2]冯春欣.初中地理优化地图有效性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刘贺.运用地理学案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传感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运而生。物理新课程要求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因此以传感技术作为背景材料在中考试题中越来越被重视。下
摘 要: 高中信息技术课一直都是学生运用计算机的入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奠定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用一直较低,其中不仅有应试教育形式的压制,还包含教学方式的不合理。为此,教育领域提高了对这门学科的重视度,并切实地引进了微课教学法,以合理实施高效的信息技术“动学融合”教学。  关键词: 微课 动学融合 高中信息技术  在新课改全面落实的过程中,
摘 要: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越来越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体育课程的开设必不可少。小学体育在学校教育的许多方面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体育课程的开设能够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而且调动广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由于小学体育教
摘 要: 本文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阐明了情境教学法的相关知识,提出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情境载体,围绕激发学习兴趣这一主旨,遵循学习规律,运用科学创设多媒体情境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增强了情境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职校 教学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专业学校学生
摘 要: 小学体育课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完美实现体育课程育人目标是当前教研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构的具体策略提出“三步走”战略建议,以充分的课前准备、高质量的教学组织、合理的教学反思等途径实现高效体育课堂建设目标。  关键词: 小学体育 高效课堂 建构策略 充分准备 课堂管理  一、引言  小学体育课程时间有限,每周大约90分钟的课时量内如何让学生充分得到体育锻炼、培养技术能力是
5月7日,中宣部召开“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座谈会,交流各地区、各单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遏制“有偿新闻”的经验,总结成绩,针对当前“有偿新闻”有所回
摘 要: 政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构建好政治课堂教学,将政治课堂生活化,不失为一个有效且实用的方法。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是政治教学的一种内在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源泉。文章从政治教学的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中学政治生活化 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  政治是一门与
摘 要: 学生具有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及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同时是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要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教师就要努力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课堂乐趣,活跃课堂氛围,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学生兴趣 政治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迫切需要。对于偏理性化的思想政治课,往往会给学生学习带来倦怠感
许多历史教师在进行思想史(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教学时发现,思想史的内容抽象、枯燥、晦涩。而专题体例使得思想史与政治经济史各自独立,对时代背景的交代宏观而模糊。如何把抽象的思想观念、同时代人物思想的区别、思想如何发展演变用简要又通俗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成为思想史教学的难点。在目前思想史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只见思想不见历史人物;只见思想主张不见时代;只见孤立主张不见其内在逻辑联系;只见结论不见依据。所
期刊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三历史教学实践和反思中,在习题评选课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三历史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实践和反思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习题讲评课较多也非常重要,其中选择题的训练和评讲显得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