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将学生数学课堂的思维比作音乐的流淌,那么教师在课堂各个不同运行时期问题的设置就是决定音乐流畅度以及优美度的节奏。只有音乐与节奏相互协调,即教师设置的问题所产生的节奏与学生思维奏出的音乐相互协调,所产生的课堂思考才是有效的。通过对现实课堂中思维节奏之失的审视以及学生思维节奏重要参量的思考,从而对常规模式下的问题设置进行整合,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拾级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