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巨子——牛根生(内蒙古)

来源 :创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huifu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牛根生,1958年生,现任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养过牛,刷过瓶子,当过车间主任,一步步做到伊利副总裁,1998年被伊利免职,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2004年蒙牛赴港上市,年底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短短几年,蒙牛从中国乳业的1116位上升至第2位,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获200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处世箴言: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而金钱可以把人带入坟墓。
  成功秘诀:容忍、刚强、独立、不屈不挠;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
  
  早年磨难
  
  1958年,牛根生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生产队的小队长。那时候用现金代公粮,牛根生的父亲得带头交,可是又没钱。怎么办呢?他的父亲想来想去,就把办法落在孩子身上。牛根生是五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出生还不到一个月,他的父亲狠狠心,把牛根生送了人,换来了50元钱。那时候50元钱不得了,城里人一个月5块钱生活费就够了,农村只要3元。
  养父自家未生孩子,期望通过抱养来栽根立后,所以给这个苦命的孩子取名为“根生”。养父姓牛,职业是养牛。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家庭:养父解放前被抓过壮丁,当过警察;养母当过国民党的官太太。这样两个特殊的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自然没有好果子吃。文革期间,养父养母被拉去批斗,扫马路。养母病重,扫不了马路,就由牛根生替她扫。牛根生那时也就八九岁的样子。怕同学们看见后笑话,他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起来替养母扫大街。
  牛根生14岁的时候,养母去世了。孤独的牛根生,挨过饿,受过冻,遭过打。那时候,牛根生也申请过救济。后来牛根生回忆说:“可以说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没有父老乡亲的关照,就没有我的今天。”
  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
  牛根生1978年继承父业,开始养牛。1983年进入伊利的前身——回民奶食品总厂。在伊利,他从一个洗瓶工开始干起,当过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分厂副厂长、分厂厂长,一直做到生产经营副总裁,牛根生在这个位置兢兢业业一干就是八年。
  1987年,工厂为新出的雪糕搞调研,牛根生拿给儿子尝。不料,儿子才咬一口,就将整支雪糕扔到了地上。他没有怪儿子,而是反思自己的产品:产品做不好,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理会,更何况消费者了。
  从那时起,牛根生发誓要把伊利雪糕做成中国第一!为了做出品牌,他去求教一位非常著名的策划人。“三番五次登门拜访,但是人家一次又一次地推掉我。我跟策划人说,我虽然是卖冰棍的,但是我表哥非常了不起。他问:你表哥是谁?我说:卖汽水的可口可乐。卖冰棍的是卖汽水的孪生兄弟,既然可口可乐可以做品牌,卖冰棍的为什么就不能做品牌?”几年后,牛根生做到了:伊利雪糕风靡全国,销售额由1987年的15万元增长为1997年的7亿元,成为中国冰淇淋第一品牌。牛根生的区域销售额占到伊利总销售额的80%。
  1998年,牛根生突然被免职。有人称,这是一段充满个人恩怨同时夹杂着体制之痛的“草原公案”。如今,已是蒙牛集团董事长的牛根生不愿多加评论这段往事,只是感慨:“我在伊利干了16年,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那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1998年,被免职的牛根生带着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和无限遗憾离开了伊利。
  
  得人心者得天下
  
  被老东家伊利夺了“兵权”的牛根生,人生之路又开始变幻莫测。
  “我这样的人你们要吗?”1998年的一天,牛根生走到了呼和浩特人才市场的招聘柜台。“你多大了?”“40岁。”
  对不起,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公司是属于安排下岗的。”对方笑着说。
  “不要不等于我老牛找不到好工作,有一家乳品企业知道我辞职后,老板马上找到我,愿意出很高的薪酬邀请加盟。我向对方提出了一个条件:用我老牛的管理经验和人脉资源入股,让我做股东!结果这个条件把对方吓跑了。我后来对部下说:当时他们觉得我这个要求是痴人说梦。后来有人评价说:这个企业没有意识到,牛根生是一台印钞机啊。”
  1999年,牛根生用100多万元注册了蒙牛。伊利传出话来,“一百万元能干什么!”牛根生对蒙牛的将来也不是有十分的把握。但是令牛根生出乎意料的是,郑俊怀(伊利老总)的手下大将,包括液体奶的老总、冰淇淋的老总,纷纷弃大就小,跑到牛根生那边去了。这样先后“哗变”的,大概有三四百人。牛根生曾告诫他们:“你们不要弃明投暗。”但大家坚定地认为他不是“暗”而是“明”。这些忠诚的老部下演出了一幕“哀兵必胜”的悲壮剧:他们或者变卖自己的股份,或者借贷,有的甚至把自己留作养老的钱也倾囊而出……一位中层干部说,“可以说大家连买棺材的钱都拿出来了”。在大家的努力下,凑了一千多万元的“同心钱”。
  ——牛根生感到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
  2004年也是个多事之秋,这一年,蒙牛先后遭受了新闻诽谤和来自犯罪分子的连环恐吓。身经百战的牛根生回首这些往事时置之一笑:“世上难产的东西有两种,一种是死胎,一种是巨婴。看来我们被逼成了后者。”九死一生的蒙牛集团没有倒下,以品牌和信誉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有人说,蒙牛的成功是个奇迹。牛根生否认“奇迹”的说法,无论是从经验还是从能力上,蒙牛的成功的确令人叹为观止,却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牛根生的人格魅力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其秘密竟是牛根生喜欢“散财”。
  牛根生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再造一个伊利”,就在于他的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的理念,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
  
  五赢格局
  
  刚刚成立的蒙牛势头很猛,弱小容易受人欺负,牛根生又是从伊利出来的,两家企业的竞争不可避免,怎样才不两败俱伤呢?
  牛根生是一个有着大胸襟大格局的企业家,他说,“蒙牛和伊利是兄弟,应相互促进,把统一战线做大了,行业内部规矩了,对自己的发展也有好处。”于是,他有一句名言:“提倡全民喝奶,但你不一定喝蒙牛奶,只要你喝奶就行。只有把这个行业的市场做大了,大家才都有饭吃。”抱着这样的心态,牛根生从蒙牛产品的宣传开始就与伊利联系在一起。他的第一批广告牌子上写的是“做内蒙古第二品牌”,“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这样既是谦虚,又可利用伊利的知名度,无形中将蒙牛的品牌打了出去。在牛根生看来,一个品牌不单单是一种产品的问题,而是一個地区的问题,内蒙古就是一个大品牌。所以蒙牛的广告牌上还频频使用“为内蒙古喝彩”“千里草原腾起伊利、兴发、蒙牛”的用语,几个品牌经常一起出现。尽管蒙牛和伊利两家企业时刻都在关心对方的增长曲线,但事实上是头三年,蒙牛的成长速度成为中国非上市企业的成长冠军,伊利也在健康有序的环境里高速发展。
  牛根生说,蒙牛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看清楚了环境和自身的关系:“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想收入,合作伙伴为赚钱,顾客购买要实惠。我们做企业不能总想自己的赔和赚,首先应该想到别人的赔和赚。世界上没有傻子,今天你可以,他说:想发财就去万通商联找优质拖鞋供货商!以剥夺别人的利益,但后天你将得到苦果。所以创业之初,我就宣布了蒙牛的‘纲领’——以股东、银行、员工、伙伴、顾客五方的利益为利益,建立大利益圈,形成‘五赢格局’,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财富分配的和谐。”
  牛根生经常说的“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等等一类的话已经成为蒙牛集团的理念,而他告诫世人的“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而金钱可以把人带入坟墓”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知名企业家豁达的金钱观。
  (策划完)
其他文献
背靠厂家扶持 赚钱滋味真爽    我叫邱元标(电话来电索取),在甘肃庆阳做豆腐生意,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我就寻思着另找一个项目来做。有一天我在杂志上看到“藏淋清十三味红花丸”的招商广告,便索取资料看了一下,丰厚的利润吸引我前去西安考察,在与招商经理交谈中我了解到这个产品是藏药,主要是治疗妇科病的,还可以治疗性病、男性前列腺疾病!我从国家药监部门网站上查到该产品是真实的!总部承诺如果按他们的销售方法产
期刊
摊主每天的作息时间和超市几乎一致,早上9点超市开门,摊主便推出每天晚上存放在超市库房里的小吃车,接下来麻利地准备原材料、作料,接通煤气罐,一天的忙碌生意就这样开始了。只见摊主先将鹌鹑蛋打入烤机上面五个一排的凹槽内,撒上密制配料,再放上一根竹签,然后在另五个凹槽内放入用密制香料调出的肉泥或虾仁,等鹌鹑蛋爆烤熟之时,手握竹签尾端取出盖在放有肉泥的凹槽上,最后将成串的成品“台湾爆喜鸟”取出,刷上美味特制
期刊
我叫付勇军,A公司的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别看头衔这么大,实际上就是一个产品代理商。2005年8月份,我原来所服务的某国营企业进行了改制,我是从销售经理的位子上下岗的。冲着给资本家打工还不如自己创业,而且自己创业说不定也能成为资本家的想法,我于2005年10月份注册了A营销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资本家梦想。    一、寻找    别看市场上的产品成千上万,临到真正去甄选自己适合做的产品时,却又找不到几个了
期刊
人物简介  郑裕彤,男,1925年8月生,籍贯广东顺德,自幼家境贫寒。从学徒一步步做起,现任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主席、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主席,被誉为地产界四大天王之一,个人财富约有30亿美元,在香港富豪中名列第三。  处世箴言:守信用、重诺言、做事勤奋,处世谨慎,饮水思源,不见利忘义。  成功秘诀:心诚体勤;大胆投资博大额回报。    周大福珠宝、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君悦酒店、北京新世界中
期刊
1.福建商帮亦盗亦商  福建商帮的兴起,一开始就与封建政府的官方朝贡贸易和禁海政策针锋相对。他们走私进行商业贸易,不能贸易时就进行抢劫,他们具有海盗和商人的双重性格。  内外勾结的贸易方式是福建海商最常见的经商方式,他们广泛联络沿海居民,建立了许多据点,利用据点收购出海货物,囤积国外走私商品,以利销售,他们不仅在海营商,还有许多也是陆地商,水陆两栖,海上贸易也做,陆地贸易也做。明清福建商人,把国内
期刊
背景故事  林某是一家高科技企业的年轻的客户经理,有着双学位的学历背景和较好的客户资源,但是个性较强的林某,常常是公司各种规章制度的“钉子户”,果不其然在公司新的绩效考核方法推行的过程中,林某又一次“撞到枪口上”。  林某所在的公司所推行新的考核办法是根据每个员工本月工作的工时和工作完成度对其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中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挂钩,效益工资和员工创造出的相关效益挂钩。因为该公司有良
期刊
近日在一家公司做项目的时候,发现了这么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一般的公司都是为员工提供午餐的,这家公司也一样。他们是由专门的人来做饭,然后再由专门的人员来进行配给,就像在食堂吃饭一样。在配給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事情,菜要怎么去配给。我之所以觉得这件事情有意思,是由于我发现这家公司菜的配给是根据每个人的饭盒里有多少饭来衡量的,饭多的给的菜也就多。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根据需求来进行资源的配置。但同时我也
期刊
人物简介  刘永好,男,生于1951年,四川省成都市人,刘永好曾是四川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讲师,1982年以后辞去公职到农村创业。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希望集团总裁。  处世箴言:适者生存;欲速则不达。  成功秘诀:学习和专注,比常人更加坚持学习,和更加坚持专注。    第一个梦想泡汤了    20岁之前的刘永好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子,没
期刊
本文系和朋友聊天有感而作,为了行文需要,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  三年前,我在上海一家上市公司做人事专员。某项目部拟录用一暖通工程师(主要负责中央空调系统工程施工指导及施工图设计),项目经理与他谈待遇,他要6000元/月,项目经理对工程师口头说,没问题,但试用期三个月只给5000元,工程师同意了。  第二天,我通知工程师体检报到,工程师再次强调转正工资必须达到6000元。我又打电话给项目经理,项目经
期刊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大富豪  纵观华人界的大富豪们,他们几乎都经历了穷则思变、贫则励志的阶段,他们总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最终成为财富的拥有者,成为普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尽管每一个富豪发家的历程肯定不一样,但是,他们发家过程及掘取第一桶金的“秘密”,都必定会给每一位有志于成为财富拥有者的人以极大的启发。  我们认为:一个人从穷到富,一定存在其必然性。  当前,大多数人过分忙碌于应付生活,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