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铁路不良地质体稳定性研究

来源 :铁道勘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8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保证拟建高速铁路施工及运营安全,针对沿线分布的不良地质体,在进行详细工程地质调绘、坑探、挖探及钻探等综合勘查的基础上,采用物探高密度电法,解译出不良地质体的物质组成、结构及发育深度.研究表明,该不良地质体为斜坡体,基于刚体极限平衡法,利用Geo-Slope软件模拟分析该斜坡的稳定性.综合考虑浅表部第四系堆积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可能存在的剪出口部位,建立3个计算概化模型,并根据斜坡的特征,模拟了自重、“自重+暴雨”、“自重+地震”3种工况,分析各潜在剪出口在各工况下的稳定性,并给出斜坡稳定性和危险性评价.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地貌,岩溶对铁路工程建设安全和工程投资规模等方面影响较大,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路基不可避免地要通过岩溶发育区.对比在不同岩溶发育程度地区路基的地基处理措施及相应的工程造价,分析岩溶对铁路路基地基处理造价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基处理措施的造价差异.分析表明,岩溶发育区路基地基处理工程造价较无岩溶发育区增加明显,岩溶强烈发育、中等发育、弱发育和微弱发育区相比于岩溶不发育区,工程投资分别增加152.56%、101.24%、61.69%、25.06%.研究成果对岩溶地区路基地基处理措施的
论文基于铁路大临工程设计的特点,提出了利用电子地图辅助大临工程设计,并总结出对应的工作思路.本文以具有大临工程典型代表性的铺轨基地、汽车运输便道为例,介绍电子卫星地图在大临工程设计应用的技术要点.此外,为促进大临工程持续改进设计,实现工程数据在不同项目间的高效传递,提出了数据归档管理方案,达到各类资料的科学管理.经过若干项目实践证明,利用电子卫星地图作为辅助工具,在铁路外业勘测和内业设计的各阶段,均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勘测质量.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CFG变径倒锥台阶型长螺旋钻孔桩(以下简称变径桩)在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并对其施工原理、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通过对其施工过程中工料机的消耗量进行造价分析,测定本设计条件下的造价水平,为后续定额补充提供研究思路和数据参考.
为研究高海拔地区较大垂线偏差对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影响程度,在海拔高程为4300 m的川藏铁路某隧道附近,模拟布设1条隧道洞内外平面控制测量实验网,采用GNSS法测定测区垂线偏差值,基于考虑与不考虑垂线偏差影响,比较分析两种情况下实验网的方位角闭合差、全长相对中误差和横向贯通中误差等指标,从而量化垂线偏差对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对高原地区的长大隧道洞内平面实验网的进洞后视边水平方向观测值进行垂线偏差改正后,洞内平面实验控制网的方位角闭合差减小2.21″,横向贯通误差值减小28.94
运营高速铁路重点地段变形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针对传统变形预测模型在处理非平稳、非线性变形时存在的不足,将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应用于运营高速铁路重点地段变形预测分析中.LSTM网络超参数多依靠经验确定,通过自适应学习策略的灰狼优化(GWO)算法,对LSTM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寻优,同时考虑相邻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顾及相邻点变形关联性的GWO-LSTM模型.以某运营高速铁路重点地段沉降监测数据及仿真数据为例,分别对CPⅢ点245321与245322进行拟合预测,将GWO-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与BP模型
在铁路项目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通过方案比较对不同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最优方案,投资是影响方案比较结果的重要因素.受限于比较精度,如何准确计算不同方案间桥梁高度不同引起的桥梁下部指标差异是方案比较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本文提出三种不同的桥梁下部指标的测算方法,并结合某铁路工程,分析了这三种方法的适用情况.
为解决GNSS RTK测量高程拟合控制点选取难题,以“小范围作业区内采用平面函数模型进行高程拟合”为原则、“地理学第一定律”为依据,提出一种利用控制点空间位置关系、高程异常值、高程不符值和东北斜坡值为参考依据的控制点选取方法.首先,对高程拟合平面函数模型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分析其计算过程;然后,设计GNSS RTK高程拟合控制点选取工具,导入控制点数据并进行计算,得到高程异常值、高程不符值、东北斜坡值等,并以列表和图形曲线的形式直观展现,便于判断和分析,可快速确定用于GNSS RTK高程拟合所需要的控制点;
在高原山区长大隧道测量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垂线偏差是影响隧道最终横向贯通精度的关键因素.为确保长大隧道的顺利贯通,需对垂线偏差计算方法及其对隧道横向贯通精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并结合某高原山区实验网数据,从垂线偏差影响值、不同后视定向边选择方案以及添加垂线偏差改正前后的横向贯通误差等方面进行计算分析,最终确定最优的进洞联系测量方案.研究表明:在高原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为削弱垂线偏差的影响,进洞联系测量时应采用长边、小高差的后视定向边,贯通误差预计时应顾及垂线偏差的影响,控制网测量时,对后视定向边添加垂线偏差改正
高精度框架控制网是铁路工程建设中平面坐标起算的基础,为解决海外铁路工程中基础测绘资料匮乏、缺少统一的基准等问题,利用AUSP OS及OP US等在线GNS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框架控制网计算,以建立满足平面坐标系统起算的统一基准;为解决测图阶段采用的UTM投影长度变形超限,难以满足施工要求等问题,在详细分析UTM投影长度变形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基于抵偿任意带高斯投影的工程独立坐标系方法予以消除,以确保设计与施工的一致性,降低施工风险.最后,结合阿联酋某铁路工程的实践,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为实现公园人行道路与市政道路的衔接,郑州西流湖大桥将人行桥设置在车行主桥的两侧,形成一个组合式桥梁.然而,在主桥车辆荷载激励下,人行桥的振动舒适性还有待研究.首先,建立全桥的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对结构受力特性进行研究;再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人行桥的车致振动响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受横向联系刚度及车致振动等影响,组合体系中人行桥应力分布出现突变,影响人行桥舒适性及结构安全.为改善组合体系的受力性能和车致振动对人行桥的影响,在调整横向联系刚度的基础上,采用加装TMD调质阻尼器的方式,对荷载激励下可能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