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新题型(三)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原题】
  
  1.看图1,请你给它另拟一个标题,并简要说明你这样拟题的理由。
  新拟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题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2004年江苏扬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2.仔细观察图2,自拟题目,然后写一个片段。可描述,可说明,可议论,可抒情,不少于200字。
  (选自2004年江西南昌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指导】
  
  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考查原则,语文命题中时代化、生活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诸如“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任长霞英雄事迹、雅典奥运会、美军虐待俘虏丑闻、“勇气”号火星探测、日本派兵伊拉克等热点问题,都悄然进入2004年中考语文试卷,体现出中考命题“与时俱进”的特点。而命题者又能创新命题形式,把这些热点或焦点问题以图画形式展示出来,启发考生根据图片思考问题,并组织文字进行解答,文图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漫画内容和含义,进而提炼语言拟定标题的能力。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丑闻,世人皆知。命题者捕捉了这一国际重大事件,选择这种形式来考查学生对这一事件的关注情况,独具匠心。完成本题,品读画面,理解图片的寓意是关键。画面以美国自由女神雕像为背景,雕像前面一个凶神恶煞的美军士兵挥舞着写有“人道待遇”四个字的狼牙棒,狠狠地打向已举起双手投降的伊拉克战俘。此情此景,自由女神都不敢正视,用左手臂遮住了双眼。漫画的原标题为“人道待遇”,加上引号,具有强烈的讽刺色彩。漫画揭露了美国所鼓吹的“人道主义”的虚伪面目。考生可结合这一事件,并联系美国发动海湾战争的真相,组织语言拟题。如:“我有武力我怕谁”、“女神有情亦无奈”、“人道=大棒?”、“棍棒下的人道”等,均能深刻揭露美国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丑恶面目。
  第2题考查考生品读漫画,进行想象作文的能力。“神舟”五号上天,国人欢呼,世人瞩目。画面上,“神舟”五号在太空遨游,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宫仙童捧着蟠桃来慰劳,月中的嫦娥手持桂花来迎接,宇航员正在挥手向他们致意。本图以中国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大胆创新,巧妙融入古代神话传说,大大地拓宽了考生想象的空间,可以很好地激发考生的创作灵感。考生尽可以从画面出发,大胆展开想象,选择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讴歌我国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相关链接】
  
  1.图3是一幅寓意深刻的漫画,想想看,它蕴含着当今世界一个怎样的重大社会问题。
  (选自2004年甘肃省中考语文试题)
  2.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假如你看见一位老人往京杭运河里倾倒污水,请根据图4,结合主题,用恰当的语气对老人进行一番劝说。
  (选自2004年江苏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3.认真观察图5,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请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30字以内)
  ②试说说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40字以内)
  (选自2004年山东青岛市中考语文试题)
  4.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04年6月8日,我国观测到了“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请根据图6,运用你所学过的说明方法,简要说明这一现象。
  (选自2004年黑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人口问题(或资源问题)2.(没有统一答案。劝说的语言要能体现“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主题,并讲清运河与海洋的关系,语气应委婉,称呼要礼貌,表达要求没有语病。)3.①一个人在挥动斧头砍倒一棵大树的同时,沙尘暴也随之而来。②人类应自觉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环境。盲目地乱砍滥伐,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金星凌日”是指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天文现象,和月亮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所形成的日食相似。
  (江苏大丰市第三中学冯余广)
其他文献
仿佛一座消失了几百年的古城刚刚从海底袒露出来,死寂,破碎。  2004年12月26日,一次强烈的地震,海洋深处迸发的力量,相当于在印度洋投下了几千颗核弹。地震引起巨大的海啸。班达亚齐,离震中60公里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部城市,被海啸一击,突然没有了呼吸。它像被一只巨大的铁锤砸碎了,又好像被焚烧后剩下的一堆灰烬。整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西海岸线,哀鸿遍野,最后统计出的遇难人数,极可能超过10万
期刊
①手语当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语言。晨昏之时,篝火燃起,火光映亮那些寂寞的、无声的手势,投影在凹凸的洞壁,变成了岩画、符咒和舞蹈。而时光将这些指间流动的文字刻印在我们的血脉里,变成了基因和记忆。  ②手语有它类似于英语词根和汉字偏旁的简明体系。所有含有“优秀”、“好”、“出色”等意思的词语,均要借助于一根拇指,这等于是它的“词根”或“偏旁”。这一习惯几乎是世界性的。当拇指有力地向上跷起,认可并公布了
期刊
同学们都喜欢《西游记》里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大家知道这里的“西天”指哪里吗?“西天”就是古代的印度(即今天的印度、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三个国家)。在印度这个国度里,曾产生了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泰戈尔。他的散文诗,影响了创作小诗集《繁星》《春水》的著名作家冰心奶奶,也影响了《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更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坛一大批作家的创作(如郭沫若、郑振铎、王统照等),促进了中国新诗体的诞生
期刊
读这篇小小说,我们会觉得很有意思。这种意思到底来自哪里?仔细琢磨琢磨,原来来自作品中存在着的大量跳跃和空白,以及这种跳跃所构成的意味深长的对比。  除了开头和结尾之外,作品中其余的部分几乎全部由对话组成。从开头的两组对话,可以明显看出两个儿子对继父的不信任和一种隐隐约约的敌意。接下来的几组对话,就逐渐变了。一方面,可以明显看出继父在生活中对两个儿子的关心和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儿子已经开始习
期刊
人生是有许多偶然的,所以,也就有了很多机会。  16岁的时候,她只是个很平常的女生,成绩不好,和一些已经在社会上打工的女孩子混在一起玩。那时她上初二,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  一次期中考试前,她的好友悄悄把她拉过来说:“告诉你个好消息,我有这次考试的卷子了。”  原来,另一个学校已经考过。女友告诉她,她们学校这次考试也是用这张卷子。  那是张数学卷子,她几乎把它全背了下来,如果按她的真实水平,只
期刊
①总爱一个人悄悄翻开一本诗词集,时光就极静极静地拂着面颊,流过。心沉醉在长短句中,好舒适。于是就有了一个好舒适的名字--境界。  ②进入了“境界”,长短句就有了一种音乐流程般的美。读来,满口噙香。顺着音乐流出的是:如七弦古琴的低低哀诉,如吴侬软语的绵绵温柔,如朔风胡马的悲壮,如大漠风沙的豪迈。深山古寺的空灵,天地一沙鸥的浩渺,江湖夜雨的漂泊,银鞍白马的飘逸,尽融于此境界中。  ③心中印满了诗词,以
期刊
这篇文章所谈论的中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责任”。所谓最苦与最乐,无不和“责任”二字联系在一起。这种别开生面的苦乐观,在作者笔下,不仅阐发得令人由衷地信服,而且令人肃然起敬。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大学者。《最苦与最乐》是他的一篇演讲词,他那种积极的人生哲学和雄辩的文风,在文中表露得可谓淋漓尽致。其实,作为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梁启超本人就是最讲责任的。由于要
期刊
夫妻暗语  张三和李四在广州合伙做生意。李四要回家,张三给妻子捎了一包贵重的中药材,托李四带回去。张三在装的药材袋子上写了一个“斯”字后,交给了李四。到家后,李四先从中拿出了一斤留给自己用,然后才把剩下的药材交给了张三的妻子。张三的妻子看了看袋子上的“斯”字,暗暗过了秤,又在袋子上写了一个“欣”字,交给李四带回给张三。张三见到“欣”字之后,便质问李四,为什么偷偷取出了一斤药材。李四连忙矢口否认,进
期刊
让我们先来看看鲁迅先生的名作《故乡》最后一段:  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者渐渐远离故乡,思绪复杂,蒙咙之中,眼前幻化出故乡一个典型的场景:海边,碧绿的沙地:天上,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它似乎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之路。全文最后一句话富
期刊
①我的童年,是和祖母一起度过的。  ②生活,就像坡地上的蒲公英,无奈的苦涩中,总有些幽香。那时,山里的日子清淡,一包蓝靛,就是农家的全部颜色。祖母那架老掉牙的纺车,缠完了太阳缠月亮,把我童年的酸甜苦辣也都缠在了上面。  ③当红日欲出未出的时候,晨曦被朝霞扑满金粉,大山给远天一片希望。晨雾用亦真亦假的变术,幻化出无穷无尽的野趣。  ④夏日里,坐在老梨树下,听祖母讲故事。正在消失的晚霞,淡入了黄昏。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