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阅读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lho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①我的童年,是和祖母一起度过的。
  ②生活,就像坡地上的蒲公英,无奈的苦涩中,总有些幽香。那时,山里的日子清淡,一包蓝靛,就是农家的全部颜色。祖母那架老掉牙的纺车,缠完了太阳缠月亮,把我童年的酸甜苦辣也都缠在了上面。
  ③当红日欲出未出的时候,晨曦被朝霞扑满金粉,大山给远天一片希望。晨雾用亦真亦假的变术,幻化出无穷无尽的野趣。
  ④夏日里,坐在老梨树下,听祖母讲故事。正在消失的晚霞,淡入了黄昏。望着祖母指出的牛郎织女星,默数着满天的星斗,我的心中充满了欢乐和童话。
  ⑤上学那天,按照我们乡下的习惯,为了讨个彩儿,祖母给我绣了个大红冠子公鸡,挂在脖子上。就在那年秋天,劳累过度的祖母病了,昏睡了几天几夜,我真怕她再也不能醒来。就是那年,祖母卖掉了出嫁时那对手镯,才给我凑足了学费。
  ⑥祖母病好后,望着我熬红的眼睛说:“孩子,你还没长大,我怎么舍得走呢!”
  ⑦读中学时,每次回家,望着老人菜色的脸,心里真不是滋味。
  ⑧我终于走出大山,到省城读书去了。临行那天晚上,老人给我打点行李,缝补穿旧的衣服,清点我儿时的玩具,翻看我小时候用过的笔记本。夜深了,老旱烟在黄铜烟锅里闪烁着如豆的一点星火,老人家久久没有睡去。到校打开行李我才发现,里面有十几个红皮鸡蛋和一双手工布鞋。双手捧着那双鞋,耳边又响起了祖母常说的那句话:“鞋穿不正,就要崴脚哇!山里的路是咱山里人走出来的呀!”那双布鞋我始终没舍得穿,寒假时,拿回老家,放在祖母出嫁时那口铜页包金的山榆老柜里。
  ⑨参加工作后,几次想接老人出来,她总是说:“冷不丁儿挪窝,舍不得走啊!”每次探家临行时,她总是站在山道上,望着我渐去渐远的身影,在大山的背景下久久不动。我回过头来,望着那风中飘动的白发,禁不住落下泪来……
  ⑩又一个中秋,我回到故乡。小溪瘦成一行泪水,顺着大山的腮边流下。祖母已故去多时了。听乡亲们说,后事是由我一位远房姑母办理的。那是一个多风多雨的季节,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连骨灰都没有留下。这时,我多想大哭一场啊,可是,想找个祭奠的地方都没有。姑母告诉我,老人临终前欲说不能,似乎有一些话要告诉我。如今,这些都被昨日的风刮走了,只有蟋蟀在墙角边,对着秋天悲鸣。
  紒紜矠重新站在生我养我的小院里,望着一片荒芜的田园,爬山虎翻过颓圮的院墙,无望地对着蓝天,寂寞地开着紫花。望着推走无数人间风雨推走苦乐年华的那盘石磨,望着依然陈旧依然引起我儿时记忆的关东木格子窗。那架纺车还在,那盏油灯还在,那把蒲扇还在,屋前祖母亲手栽的那棵梨树还在,连我童年玩过的弓箭和木刀也悬挂在当年老地方。仿佛锅里仍在散发着玉米饼子的清香,灶里仍在跳动着木柴的火苗。
  紒紝矠可是眼前呢,却是一片无声的沉默。难道说,祖母真的走远了吗?
  紒紞矠我多想找出那个谜一样的遗言啊!尘封的四壁,隐去了一切,落叶在阶前遮住了往日的足痕。祖母啊,你把要说的话留在了哪里?我清理书籍时,意外发现了个包裹,里面包着一个玉石烟嘴,一对耳环,当年的那双布鞋,也规规矩矩地躺在那里。
  紒紟矠望着这些遗物,我沉思了很久。老人似乎把千言万语都写在密密麻麻的针脚上。老人是在告诉我,鞋不可穿错,路不能走歪,是要我一定记住这些金玉良言呢。这时,我想起了祖母一生的顽强和执著,一生的期待和盼望。仿佛她此刻正站在门口,送走南行的雁群,遥望走出大山的孙儿。
  
  1.联系上下文,说一下第紒紞矠段中祖母“谜一样的遗言”是什么?作者是凭什么破译遗言之谜的?
  2.“那双布鞋我始终没舍得穿,寒假时,拿回老家,放在祖母出嫁时那口铜页包金的山榆老柜里。”作者对“那双布鞋”为什么要作这句交代?
  3.第紒紜矠段描写小院中的爬山虎、石磨、纺车等景物有什么作用?
  4.文中画线的句子“小溪瘦成一行泪水,顺着大山的腮边流下”,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什么情感?
  5.读下面的句子,再仿写一句。
  例句:祖母那架老掉牙的纺车,缠完了太阳缠月亮,把我童年的酸甜苦辣也都缠在了上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第5题的例句,发挥想象,把祖母挑灯夜纺的情景详细写下来。(200字左右)
  江苏大丰市第四中学王爱华、顾忠安/设计
  
  参考答案
  
  《人生的偶然》阅读:1.“从来没有过的”突出这次偶然的考试成绩所带来的自豪震撼了她,同时也为下文她抓住机会、刻苦努力埋下伏笔。 2.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那次考试前的她与那次考试后的她进行对比,将“自己”的命运与好友的命运进行对比,可清楚地告诉人们,当机遇来临时,一定要抓住,不懈努力,才能成功。 3.文中的老师知人善教,懂得维护学生自尊,能在关键时刻给学生鼓励与信任。 4.例如:老师,你是我的再生父母。是你在我人生最关键的时刻鼓励了我,激发了我学习的动力,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我永远感激你。(能写出老师的话给自己带来的动力及对老师的感激即可给分。)5.(略。所举例子须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偶然事件,对自己产生一定影响,震撼心灵,使自己受到启迪。
  《心中有个世界》阅读:1.“流”字一方面表现了作者积累诗词之多、联想之丰富;另一方面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2.红楼梦 林黛玉 曹雪芹3.例:写月的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写雨的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等。 4.因为忧郁是一种诗词境界的美,更容易令读者的情感与主人公融合,产生共鸣。 5.不矛盾。“静”是宁静;“遥远”是指时代久远。这两者是从诗词给人的表面印象来说的。“惊涛骇浪”指的是给读者心灵的震撼程度大;“靠近”是指心灵相通、产生共鸣。这两者是从诗词对人心灵的影响来说的。(表达出大致意思即可。)6.作者心中有一个古诗词的世界。因为这一世界寄托了作者远离尘世喧嚣、世俗纷争,追求宁静、淡泊的情怀。 7.(略。从某一角度展开,可从风格、情怀、语言、意境等方面考虑;可适当引用诗句。例如:我喜欢杜甫诗的沉郁顿挫;喜欢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等。
  《祖母》阅读:1.鞋不可穿错,路不能走歪。祖母留下的那双布鞋。 2.为下文“我”意外地发现包裹中的那双布鞋做铺垫。 3.渲染沉寂的气氛,抒发我对祖母深深的缅怀之情。 4.表达作者失去祖母的悲伤之情。 5.爸爸那根黄亮亮的扁担,挑走了晨星挑来月亮,把我儿时的喜怒哀乐也都挑在了上面。(仿句要求与例句结构相似。)6.示例:我仿佛看到在一盏如豆的油灯下,一个年迈的女人弓着腰摇动着纺车。车旁的棉絮一点点减少,车上的线团一点点变大。时间慢慢流逝,灯光渐渐黯淡。她的头发、脸颊、身体已经模糊,而纺车还在不倦地转动……我蓦然觉出,那点点减少的棉花正演示着一个生命消耗的过程,而那个一点点加大的线团又昭示着另一个生命的成长。纺车以它的执著和顽强转圆了一个家,也转圆了一个梦。
其他文献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而初春或早春,则是繁花似锦的春天的先声。如果一个人的青年时代有如春天,那么,初春或早春则是人生的少年了。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抒写初春或早春的名篇佳句不胜枚举,诗人们大都是从花草梅柳等方面着笔,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的“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如贺知章《咏柳》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期刊
仿佛一座消失了几百年的古城刚刚从海底袒露出来,死寂,破碎。  2004年12月26日,一次强烈的地震,海洋深处迸发的力量,相当于在印度洋投下了几千颗核弹。地震引起巨大的海啸。班达亚齐,离震中60公里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部城市,被海啸一击,突然没有了呼吸。它像被一只巨大的铁锤砸碎了,又好像被焚烧后剩下的一堆灰烬。整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西海岸线,哀鸿遍野,最后统计出的遇难人数,极可能超过10万
期刊
①手语当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语言。晨昏之时,篝火燃起,火光映亮那些寂寞的、无声的手势,投影在凹凸的洞壁,变成了岩画、符咒和舞蹈。而时光将这些指间流动的文字刻印在我们的血脉里,变成了基因和记忆。  ②手语有它类似于英语词根和汉字偏旁的简明体系。所有含有“优秀”、“好”、“出色”等意思的词语,均要借助于一根拇指,这等于是它的“词根”或“偏旁”。这一习惯几乎是世界性的。当拇指有力地向上跷起,认可并公布了
期刊
同学们都喜欢《西游记》里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大家知道这里的“西天”指哪里吗?“西天”就是古代的印度(即今天的印度、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三个国家)。在印度这个国度里,曾产生了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泰戈尔。他的散文诗,影响了创作小诗集《繁星》《春水》的著名作家冰心奶奶,也影响了《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更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坛一大批作家的创作(如郭沫若、郑振铎、王统照等),促进了中国新诗体的诞生
期刊
读这篇小小说,我们会觉得很有意思。这种意思到底来自哪里?仔细琢磨琢磨,原来来自作品中存在着的大量跳跃和空白,以及这种跳跃所构成的意味深长的对比。  除了开头和结尾之外,作品中其余的部分几乎全部由对话组成。从开头的两组对话,可以明显看出两个儿子对继父的不信任和一种隐隐约约的敌意。接下来的几组对话,就逐渐变了。一方面,可以明显看出继父在生活中对两个儿子的关心和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儿子已经开始习
期刊
人生是有许多偶然的,所以,也就有了很多机会。  16岁的时候,她只是个很平常的女生,成绩不好,和一些已经在社会上打工的女孩子混在一起玩。那时她上初二,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  一次期中考试前,她的好友悄悄把她拉过来说:“告诉你个好消息,我有这次考试的卷子了。”  原来,另一个学校已经考过。女友告诉她,她们学校这次考试也是用这张卷子。  那是张数学卷子,她几乎把它全背了下来,如果按她的真实水平,只
期刊
①总爱一个人悄悄翻开一本诗词集,时光就极静极静地拂着面颊,流过。心沉醉在长短句中,好舒适。于是就有了一个好舒适的名字--境界。  ②进入了“境界”,长短句就有了一种音乐流程般的美。读来,满口噙香。顺着音乐流出的是:如七弦古琴的低低哀诉,如吴侬软语的绵绵温柔,如朔风胡马的悲壮,如大漠风沙的豪迈。深山古寺的空灵,天地一沙鸥的浩渺,江湖夜雨的漂泊,银鞍白马的飘逸,尽融于此境界中。  ③心中印满了诗词,以
期刊
这篇文章所谈论的中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责任”。所谓最苦与最乐,无不和“责任”二字联系在一起。这种别开生面的苦乐观,在作者笔下,不仅阐发得令人由衷地信服,而且令人肃然起敬。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大学者。《最苦与最乐》是他的一篇演讲词,他那种积极的人生哲学和雄辩的文风,在文中表露得可谓淋漓尽致。其实,作为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梁启超本人就是最讲责任的。由于要
期刊
夫妻暗语  张三和李四在广州合伙做生意。李四要回家,张三给妻子捎了一包贵重的中药材,托李四带回去。张三在装的药材袋子上写了一个“斯”字后,交给了李四。到家后,李四先从中拿出了一斤留给自己用,然后才把剩下的药材交给了张三的妻子。张三的妻子看了看袋子上的“斯”字,暗暗过了秤,又在袋子上写了一个“欣”字,交给李四带回给张三。张三见到“欣”字之后,便质问李四,为什么偷偷取出了一斤药材。李四连忙矢口否认,进
期刊
让我们先来看看鲁迅先生的名作《故乡》最后一段:  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者渐渐远离故乡,思绪复杂,蒙咙之中,眼前幻化出故乡一个典型的场景:海边,碧绿的沙地:天上,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它似乎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之路。全文最后一句话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