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y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巧设诱因
  设置诱因,就是通过教师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感到兴趣的同时发现问题,进而产生探讨的愿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存疑”易引起人的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便应运而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结合教材特点,巧设诱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讲“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这一知识点时,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讨的愿望,笔者安排如下:首先,创设问题情景:“自由是人们刻意向往和追求的,诚如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所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而有些同学往往认为;为什么我们学校总讲纪律,不讲自由呢?同学们,你们对此持怎样的观点呢?”接着,作进一步的设疑:“自由和纪律是矛盾的双方,如果我们只要自由不讲纪律或者只讲纪律否定自由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上述观点从哲学上讲,为什么说是错误的?我们青年学生应怎样正确行使自由?”教学实践业已证明,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时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经常有意识地设一些疑点,让学生意识到时时有疑,处处有疑,使之“学则须疑”,唯其如此,才能成为他们不断探究、创新的起点。
  2.引导质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此所谓:“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引导学生质疑是开启其创新能力之门的钥匙。事实上,一旦学生的疑点被激发之后,能把疑问的意思表达完整的却很少,所提问题一般较为肤浅、零碎,缺少一定的深度。例如,在讲解“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个矛盾普遍性原理时,学生对“矛盾是普遍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个道理产生了疑点,但在思考和表述上往往不够全面和深刻,如有的学生提出:“世外桃源还存在矛盾吗?”有的提出:“身体健康是不是意味着无矛盾?”等等。对此,笔者先充分肯定了学生能主动质疑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起码的质疑方式:横向式、纵向式、正向式、逆向式、求同式、存异式、分析式、综合式等等,并告诫学生注意在质疑时应充分体现思维的深刻性和全面性。在教师的启迪下,就有部分学生对“矛盾是普遍的”这一观点继续质疑:“‘0’是否有矛盾呢?”对于这个富有新意的问题,笔者首先予以高度评价,然后组织学生共同探讨,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0’不是纯粹的无,是无和有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中,像‘0’这个极特殊的东西都是有矛盾的,因此,矛盾是普遍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个道理就不言而喻了。”显然,这种质疑方式,不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为耀眼的“火花”吗?同时,这种质疑质量较高,有利于开启思维机器,更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3.重视过程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获得的过程比获得知识结论更重要,为此,应强调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过程式教学重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一种开放的、以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注重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规律,即重视思维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一方面要正面介绍思考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应让学生阐明思维过程。
  基于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讲授基本的课本知识并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训练思维、传授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手段。比如讲授“商品”这一概念时,笔者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学生明确的答案,而是先请学生列举出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商品。然后启发学生思考:班级荣誉、思想品德是不是商品?并引导学生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从而得出“商品必须是一个物品”。接着再问学生:“物品是否都是商品?为什么阳光、空气不是商品,而自来水、有线电视是商品?再引导学生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从而得出“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的结论。最后启发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如封建社会,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然后用粮食向地主交租。这里的“粮食”是商品吗?农民生产的蔬菜用来供自己食用。这里的“蔬菜”是商品吗?老师送给同学一支钢笔作为纪念。这里的“钢笔”是不是商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有买卖、交换。通过以上的思维过程,学生们不仅进一步抽象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概念,而且加深了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4.丰富想象
  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力对类似事物进行推断,可以帮助人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据此,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例如,在讲“西部大开发”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是政府总理,你准备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西部大开发?在讲“价值规律”时,不妨让学生想象: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假如你是企业厂长,你将怎么办?如果我们不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提高产品的质量,其结果会怎样?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可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于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森林资源、土地资源被破坏,如果不能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加以制止,结果会怎样呢?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有很多,你能想到哪些?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入,情节简单而不稳定,夸张性大而创造性不强,因此需要加以正确地引导和培养。要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创造的机会,丰富学生的生活,提供感性材料等等,这些,都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从而坚实了学生创新的翅膀。
其他文献
【摘要】这首弃妇诗,无论是作为婚姻的悲剧、个人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都在阶级社会的舞台上不断地演绎着,所以它巨大的悲剧美、艺术效果在当代仍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和深刻的警示作用;它在结构全篇的艺术脉络,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赋、比、兴的综合运用上都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它象“圆珠圭璧”一样“竞把全部《诗经》都照耀得金碧辉煌起来”,因此以它审美意蕴的多元解读与阐示,就显出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期刊
我们都赞同这样一句话:“每一节课,都应是学生的一个生命历程!”在这个历程里,作为教学的最高艺术,乃是通过激励、唤醒、启迪,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得到知识、情感、意志、信心等素质的发展。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学的创造空间是不可估量的。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张扬他们的个性,以切实有效的方法为他们显扬潜能创造机会,他们的生命之河一定会跃起灿烂而美丽的浪花。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小学英语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但是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渐渐暴露出来。教师教得很辛苦,可是学生学得好像越来越没“味”道;有的学生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学习起来感觉很吃力;有一小部分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及时地、有效地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就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
期刊
【摘要】语文是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学科。而正是它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拥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艺术性。因此作为课堂中教与学媒介的语言,与语文课堂的效果有密切的联系。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应该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还能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规范性;启发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    语文所具有人文性决定了
期刊
有这么一个故事。  暴风雨过后的早晨,一个小男孩在海边玩耍,他看到海滩边的好些浅水洼里困着许多被海潮卷上来的小鱼。浅水洼一个连着一个,被困的小鱼数以千计,而洼里的水很快就会干涸,这些小鱼不久都会干死。小男孩决定拯救这些小鱼,他不停地在一个个的水洼旁弯下腰去,捡起洼里的小鱼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一个在附近散步的男子见了,忍不住说:“孩子,这些水洼里的小鱼太多了,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教育教学不是仅限于学校、教室、课堂、课标和课本的严格范围之中,教师也不是仅限于三尺讲台之内的高谈阔论,而是需要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去研究教材、指导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需要教师相互借鉴,共同探讨。  【关键词】合作;借鉴;探讨  Where is the cooperation of teachers?  Cheng xinjian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是联系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纽带和桥梁。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我总结了如下几方面。   1.教师——树立良好榜样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期刊
在一间教室里,我正在问一个孩子的年龄,一个女孩拉了我的衣襟,“祝老师,您能告诉我们你的年龄吗?”我说:“当然可以,祝老师今年37岁。”小女孩自言自语地说:我妈妈比你小5岁,可你比我妈妈看起来又漂亮又年轻。”一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小男孩大声问:“祝老师,你丈夫和你儿子多大呢?”下面一片低声窃笑, 我回答道:“我丈夫比我大1岁,你知道他多大吗?”很多学生大声的回答:“38岁”。我接着问:“我儿子比我小29
期刊
1.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师首先要表现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教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去积极垂范和引领学生,发展其情感。即以高尚的师德,正确的人生观,有宽广的胸怀,能容人容事容误会委屈,有热情、开朗、豁达、合群性格,热爱学生和工作,富有进取和创新精神,尊重科学和真理,热爱祖国和人民,富有社会责任感,并善于理
期刊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小学数学课本(人教版)第十一册主要研究的内容,它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三项基本功:(1)有找准单位“1”的能力;(2)能根据题意写出相等的关系式;(3)会画线段图。否则,想学好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就是望尘莫及。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了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思想包袱,将设问法解简单分乘、除法文应用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反馈的信息是深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