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间情感,最动人的莫过于“喜欢”二字。
  蓦然相逢,心神交会,一回眸,一心动,就是一种喜欢;或许是默契经年,百转千回,不思量,自难忘,也是一种喜欢。喜欢是心灵舒暖的熨帖,不炙热,不寡淡,不会湮灭,更无法忘却。只要是喜欢。你就是快乐的,裙角飞扬,眉间含笑,悠然伫立,仿佛那日夜暗香涌动的小茉莉。
  喜欢不是爱,喜欢只是爱的青春期。那个时候,一切懵懂,初开的情怀像青春痘,在青春的帷幕上画上无法释怀的记号。这个时候说爱太早,喜欢对于爱来说,是一件青涩的小外衣,尺寸不及,色彩单一。
  喜欢不是仰慕,喜欢是仰慕的平行线。有些时候,两者很难区分开来,因为喜欢和仰慕都是一种催化剂,会让我们在俗世的奔走中轰然感动。但是,喜欢就是把柔软的心靠近,仿佛冥冥之中的呼唤,不远万里,只管一路奔赴。而仰慕有炽热的光环,太过热烈,太过耀眼,所以只能膜拜。如果盲目地把喜欢和仰慕连接在同一条追求的直线上,那么喜欢终究会像酷夏的树叶一样被生生地烤干。
  喜欢就是那样,不远不近,小桥流水,轻风细雨,可每当你走近。触手可及,心就会像花儿一样,“呼啦啦”绽放了一地。然而当你无以复加地喜欢上了,再也无法克制贴近的冲动。那么,你就去爱吧!去挣扎着爱也罢,去疯狂着爱也罢,谁也不会甘心,把喜欢放在一个无法释怀的距离,让心连同岁月,白白苍老。
  爱是喜欢的化蛹成蝶。但是,有时候,喜欢也永远只是喜欢。那些错过了的和无法改变的轨迹,就像青春期的那道方程式,当你拥有了激情、力量和智慧,但可惜的是,生命中有些难题,没有对错,更不会有答案——这,就是可爱又可恨的命运。
  不去伤心,也不必怨恨,心中还是柔软地喜欢。那是因为,我们彼此都走近过对方的视线,感受到彼此心灵的脉动,这是上天的恩赐,也是绝无仅有的幸福。
  红尘万丈,请带着喜欢一路前行。相知,相守,直到我们从容不迫地老去。或许你跋涉千山万水,经历千难万险,直到最后,那些喜欢还是终于成为遥远的梦想,也请你不要将那份喜欢淡忘,更不要嘲笑曾经的不喜欢。毕竟任何一种结局,喜也罢,悲也罢,喜欢的心总是不离不弃地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岁月。
  编辑 张金余
其他文献
8月26日中午,南通汽运集团客车司机殷红彬驾驶客车经过一座立交桥,发现前面三四十米开外有人倒在路上。身上还压着一辆三轮车。倒地的是一个上了岁数的老太太。殷红彬向前施救时老太太意识清楚。呼喊说“好心人救我”。  殷红彬救人后,见老人并无大碍。准备驾车离开,老太太的儿子却报警称一辆大巴车在立交桥撞人后逃逸。交警前来调查。老太太一口咬定撞倒自己的就是殷红彬驾驶的这辆客车。  交警当然得找司机算账,殷红彬
老两口,丈夫是政法机关的中层干部,妻子在医院当医生,都是很风光的工作。但年龄到站了,退了下来,一切意味着重新开始。原以为可以闲下来,真正地享受人生。只是紧张惯了,突然地松弛使骨头发酥,浑身不自在,就像飞驰的列车急刹到不了位。于是,老两口又找到了各自的爱好:丈夫迷恋上了书画,妻子爱上了舞剑。  老两口的爱好无疑是高雅的,选择也正确。如此,可以强身健体,可以结交朋友。当然,走出家庭,时间同样会显得珍贵
我多年来饱受寻求他人肯定之苦,因为总想得到他人的肯定,所以从不敢明确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害怕冒犯他人,甚至引起冲突。结果,我成了被轻视的对象,而实际上成了自己胆小个性的牺牲品。不敢做自己,仰承他人鼻息过日子,心中不安、压抑、混乱。学会尊重自己的价值和愿望,在生活的每个领域中都有一种涟漪效应。我要自由地做自己。下面谈谈我关于怎样满怀自信心说出你的想法的10个方法。  1. 你的感受与需求和他人的感受
陈坤作为中国一线的男演员和歌手,不仅拿了很多演艺大奖,而且在做演艺之外还发起或参与了很多“为儿童说话”的公益活动。用他的话说:“在一开始做公益做慈善时,可能没那么百分百的纯粹。但是当你看到孩子们天真微笑的小脸,你做公益时就会变得越来越纯粹,越做下去,心里就会越干净。”  早在2005年,当陈坤凭借电影《鸳鸯蝴蝶》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后,他就萌生了一个想法,用自己的片酬帮助辍学特困儿童。当年
婷婷和玲玲毕业于同一所医科专业学校的护士专业,又同时分配到一家妇产医院当护士。不同的是,玲玲被安排在手术室里当值班护士,婷婷则被安排在门诊室当值班护士。  同是护士,在不同的科室上班,待遇可不一样。手术室里的护士除了工资,每月的津贴至少要比门诊室多七八百。由于有了这份额外的津贴,玲玲每个月都要添一些时尚的衣服,还有各种名目的化妆品。婷婷心里不平衡了,同是护士,凭什么她就能进手术室,拿高收入?  一
甘于清贫,宛如繁华深处那朵盛开的雪莲。她就是柴静,那篇网上被转得满天飞的帖子里号称的“央视最穷主持人”。 一边是舞台中央,鲜花与掌声、美丽与智慧的象征,一边是全国各地出差,哪里穷苦,哪里矛盾集中就去哪里,至今没有在北京买车买房,生活中不戴首饰,不化妆,素面朝天。在博客上,网友们亲切地称呼她为柴妹妹、柴禾妞。  有人问柴静:“这些年,你一直租房子住,也不买车,是甘于清贫吗?”柴静好像不知道怎么答,想
一位高二班主任,邀请我去听他的一节主题班会。  班会一开始,他就在投影仪上呈现出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件成功率只有1%的事,你会去做吗?”  他先示意选择“愿意”的学生举手。我环顾教室,没有看到一个学生举手。于是,他紧跟着要选择“不愿意”的学生举手,这时候,学生们的手“唰唰”地举了起来。  他接着问道:“同学们能说一说不愿意的原因吗?”  教室里三言两语地讨论了起来,几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都说成功
华东师范大学的同学们:  通识教育也叫博雅教育、通才教育、全面教育等等,其实质是人文教育——以人格的培养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最近频繁发生的几件惨案,药家鑫案、中南大学的杀人案等,暴露出当下教育某些方面的严重缺失。  现在的教育,偏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人格的培养;只关注学生将来是否能找份好工作,却淡化了对其灵魂的塑造。导致有些学生受教育但没教养,有知识缺素质,严重者就堕落成为社会的敌人。论自然
从来没对父亲说过一句温情之语。  一直觉得父亲并不爱我,父亲像是姐姐自己的父亲。当年,曾经不止一次听父亲与母亲私语,说我与姐姐性格的巨大差异。的确,姐姐性格内向,做事认真妥当,是大家眼里的乖乖女,而我,生来就是野性的孩子,不肯有片刻闲暇,说话做事不经大脑,任性妄为,经常如男孩子一般惹下祸事。  父亲对我的态度与母亲明显不同。即便我犯了错,母亲的话也是絮叨而温暖,而父亲的脸色,就如经年潮湿而长满厚厚
1920年,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刘半农考上了公费赴英留学的资格。在出国前,他在文学上的名声已经甚隆,很多家报刊纷纷向他约稿,因此他就想选择文学专业,至少也要兼学文学。但到了英国伦敦在接触到所报的语言学专业之后,发现如果自己要是兼学文学的话,势必会影响到专业的学习,因此他索性舍下了文学,把全副精力投放到了语言学上。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西方语言学也是门类众多,学好至少要七八年。于是就退后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