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怕做化学实验的原因与对策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gnc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分析了学生怕做化学实验的原因与对策。
  关键词:实验教学;自信;自卑;宽松和谐;心理负担;实事求是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7-0078-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7.028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我们化学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情形:当学生看到教师带着装有化学仪器、药品的提篮走进教室或听说去实验室做实验时,他们都特别兴奋,然而课堂中请个别同学走上讲台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或进行分组实验时,他们不是相互推诿就是相互躲闪,总在期望他人“冲锋献身”。同学们亲历亲为的实验意识都去哪儿呢?笔者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点滴感慨。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是掌舵者,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但每位教师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 许多教师不重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与其花费很大力气完成验证实验,不如多做几道与此有关的实验题目。在这种认识偏差影响下,教师对自己实验基本操作要求不高,常出现不规范的操作,很难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
  2. 教师对失败的实验不能做正确的评判,在演示实验时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3. 过分强调药品的危害、实验仪器的娇贵,致使学生过分看重仪器,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不敢大胆实验。对一些有较大毒性和较强腐蚀性的药品望而生畏,对实验避而远之。
  4. 过分强调实验操作的利害,结果导致学生操作迟缓、犹豫不安。
  5. 夸大实验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教师把实验产生的污染夸大到不恰当的地步,必定使学生形成做化学实验会损害健康的观念,造成学生不愿做实验,更不愿使用有毒和有腐蚀性的药品,影响实验能力的发展。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对实验不够自信
  在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活动的过程中,总有部分学生畏畏缩缩的,这是他们对实验过程缺乏自信心的典型表现。例如,在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一次实验课中,笔者发现一组同学(两个笔试化学成绩非常优秀的男生)坐在实验桌前大眼瞪小眼、迟迟没有动手操作起来,等到笔者走过去动员后,其中的一个男生才开始缓慢地动起手来,另外一个依然是双手撑着下巴,当时为了不影响课堂的进程,笔者也就没有过多纠缠。课后,笔者通过与他们对话交流,发现他们对本实验不够自信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初一、初二生物和物理实验做得少,首次相对独立地完成化学实验,内心对各步操作没有底气,总是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的;其二是对操作技能的期望值较高,总怕哪里发生错误。针对以上分析,笔者的建议如下:
  (1)在学生完成实验活动1之前,教师应当先组织学生练习一些基本操作,以增强学生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2)在学生完成实验活动1之前,教师要有必要的操作示范,注重引导学生先熟悉实验操作的过程,并通过相互的交流与表述,使同学们能在实验的关键点上进行查漏补缺,提高操作技能水平以及规范性,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步步为营;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正式实验前让学生进行一次适应性的实验实践活动;
  (4)对于那些对自己要求很高的学生而言,不自信往往是由于对自己的不满意或认识不够造成的,此时教师要多加鼓励,要尽可能的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心理上放松,不要有太多的思想包袱,同时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少些责怪,多些鼓励,多份耐心,多些关心,防止造成实验中的自卑心理。使每一个学生能在无任何思想压力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实验,从而让实验真正成为学生化学学习中兴趣的“应激点”,学习的 “好帮手”。
  2. 学生对药品不够了解
  实验中,学生对实验药品的一些性质不了解或者对药品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认识不足,也都会出现畏惧实验的情况。实验教学中,许多时候我们化学教师都会对药品的腐蚀性、毒性、易燃性等多次作出强调,以求实验注意事项的有效落实、确保安全实验,避免造成人身伤害。这样的教学,虽然让学生对药品使用注意事项以及操作中的安全问题有了全面的理解,但是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对实验产生了抵触情绪的负面效应,尤为突出的是不少女生生怕实验中的药品伤害到她而袖手旁观(如,使用白磷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就有不少女生组的同学之间一直在相互推诿,害怕实验中出现问题而受到伤害)。
  针对上述教学过度的现象,笔者建议:在哪里跌倒的,就在哪里爬起来。加强实验教学前,首先把药品的性质对学生交待清晰,然后再次重申只要大家按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并做好相应防护工作(如,戴上护目镜等),药品就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多伤害,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他们就不会选择躲避实验了。这也正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Watson)所认为的,恐惧可以通过学习而产生,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消除。当然,这也需要教师安全、成功进行演示实验的大力支持,否则给学生留下的心理阴影是很难在一时半会儿加以根除。
  3. 学生对用品不够娴熟
  学生害怕造成实验用品的损坏也是畏惧亲历实验的重要因素之一。造成实验仪器损坏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由于对实验器材的性能不了解而造成的(如,给不能加热的仪器进行了加热、不垫石棉网给烧杯进行了直接加热、粗暴地对导管和橡胶塞进行了连接,等等);其次是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良习惯或随意性的附加动作造成的(如,有些同学使用仪器后没有养成随时归位的习惯,结果在后续操作中造成玻璃仪器滑落到地面上、固定仪器时出现了弯折动作,等等);第三是仪器本身可能有缺陷(如,未能检查出仪器已经损毁或有些烧杯、试管本身在制作过程中就出现了厚薄不一且差距较大,在加热中,即使操作严格按照要求,也会出现炸裂)。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做好准备,亲自动手做好预试,每一个操作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要充满自信,神情泰然地严格按规范化的要求进行,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本身的示范操作,进行必要的提示和强调引起注意,避免实验失败的各种因素挫伤学生的积积性。对于失败,教师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向学生说明和具体分析失败的原因,不得隐瞒真相,否则只能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由于学生自身原因,像操作不规范、动作力度过大造成用品损坏的,教师要要求学生照价赔偿(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告诉了我,对此学生能理解,并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以促进他们努力学习实验基本技能和掌握实验技巧;而由于仪器本身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坏,教师虽然不能要求学生赔偿(否则学生会因为委屈而产生害怕实验的情绪),但是要教育他们在实验前先对用品品质进行检查,以求良好实验习惯的初步形成和发展。
  三、结语
  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动手、动脑、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作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已有实验经验、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现状、借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于化学学习过程中,这样教学效果会比较好。我们做老师的,能做的就是把我们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都教会给学生,同时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条件及环境传授给学生无限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学前儿童审美移情的发生表现在儿童运用审美能力对文本进行形象性感知、运用审美知觉对意象展开丰富性联想、运用审美理解对内容进行创造性解读时。它的特点为互动性的感官联觉、主体性的直觉赋形、情绪性的想象移置、泛灵性的情感投射。据此,教师可通过相应策略促使儿童审美移情的实现,即引导儿童在创作中渗透生活经验,建构审美意识;理解儿童在欣赏中体悟不同意象,释放审美情感;支持儿童在解读中融入文本情境,发挥审美
目前,随着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中的大量使用.当前混凝土墙体的裂缝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又当如何好防治措施呢?本文就其形成及防治展开探讨,望更多专业人士提出宝贵意
时代的发展,给基层工会建设带来了新的要求。下文对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创建学习型工会在建设和谐基层,促进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等方面的重要性进行了具体阐述。
在分析农业机械化专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培养模式与管理模式以及质量评估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专业领域农业推
目前我国对爆破工程实施安全监理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是相当粗放的状态。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爆破工程安全监理实践和大量调研材料,分析了当前爆破工程监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
工地的施工及相关作业的运转离不开的是电子电路,而电子电路的正常运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这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电子电路的干扰本文将通过解释什么是干扰.以及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