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傣族舞蹈风格特征中体现的宗教信仰及图腾崇拜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weizh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傣族是生活在我国云南南部的一个跨境民族。傣族舞蹈风格浓郁、特点突出,感情内在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性。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是由傣族历史、人文、环境、信仰、宗教等诸多因素经过长期发展后作用于傣族舞蹈中的产物,这些因素无不体现在傣族舞蹈文化中,而傣族舞蹈文化也在诠释着有关傣族的方方面面。其中,宗教信仰对于傣族舞蹈风格特征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两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本文通过傣族的地域文化、水文化、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角度浅析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并试图探索其风格特征中所体现的傣族宗教信仰与图腾崇拜,以此对傣族舞蹈文化进行一个深层次的挖掘与把握。
  关键词:傣族舞蹈;风格特征;图腾崇拜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自古以来,其生活的地方就有“歌舞之乡”的美誉。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而沿袭了各民族独特文化底蕴的民族民间舞蹈也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以及不同的风土人情的展示。傣族人民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以及其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等因素,都对傣族舞蹈的内涵与表现形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傣族舞蹈基本手形
  傣族舞蹈的基本来源之一,是对动物特别是对鸟类的模仿,其中对头部动作、眼神表达的要求很高。傣族在生活劳作中脚踏大地,其产生的一种天然的舞蹈韵律是沉稳的而不是缥缈的,这对傣族舞蹈屈伸动律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傣族舞蹈的姿态丰富多彩,一般来说有“顺体态”和“逆体态”之分,也是基本体态,主要区别在于身体随着头的方向而产生的倾斜角度的差异。而傣族舞蹈的基本手形主要有掌形手、爪形手、嘴型手、叶形手、冠形手、曲掌这六种基本手形。掌形手四肢并拢,虎口张开,大拇指微向掌心方向推,手掌用力伸直,使手指上翘;爪形手食指以第二关节向内弯曲,大拇指从第一关节向上弯曲,两指相对形成一个“C”字形,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伸直像扇形张开,整个手形像孔雀的脚爪一样。嘴型手食指向前伸直,从第三指关节处向下弯曲,中指、无名指及小指伸直像扇形张开,整个手形像孔雀的嘴;而叶形手大拇指伸直,虎口关,并像食指靠拢,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拇指伸直像扇形张开,手掌及手指用力伸直,使手掌略微向上翘,整个手形像叶子树的叶子形状;冠形手食指、大拇指相对,弯曲靠拢,形成一个圆形,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伸直像扇形一样张开,整个手的形状像孔雀头,三个伸直的手指就像孔雀头顶上的羽毛冠。以上六种基本手形,常用的是掌形手,其次是冠形手、爪形手。屈掌是一个过程中的动作,是翻腕前的主要动作之一,也就是在每次变换手位或舞姿时常常用到的动作。
  二、傣族舞蹈的“三道弯”造型
  傣族舞蹈还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动作,两手向内或向外划圆旋绕,或半蹲,或跪下,形成各种“三道弯”的舞姿。傣族人民通过身体的“拧”从而体现出舞者的身份,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三道弯通过头部、胸部、腰部、跨部、臀部与腿等各个方面的结合和拧转,在此基础上,身体呈现出了S型,其中心的部位为腰部,在头部的引导下,再由胸部、胯部与腿部等展现动作,随着肢体的不断变化,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姿。在傣族舞蹈中,三道弯的运用十分灵活与广泛,随着优美音乐旋律的响起,舞者通过不同的舞姿表达着舞蹈的情感,传递着傣族人民的大方、朴素与热爱自然的情感。
  傣族舞蹈有时缓步流动,烛光随着舞姿的变化而摇曳,营造出端庄、祥和、虔诚、神秘的气氛。烟烛在佛教中寓意光明,因此舞蹈带有祈福、祝愿的含义,希望通过这种舞蹈仪式求得佛祖保佑,使自己能够在光明中超脱、升华。
  不论是傣族舞蹈的基本手形、“三道弯”造型还是其他舞步,都无不体现出傣族舞蹈独有的风格特征。
  三、傣族舞蹈基本动作的风格特征
  舞蹈的本体特质其实就是舞蹈的气质,有两句话可以概括:节奏加动作形成风格:表演加动作决定性格。风格和性格是不一样的,中国有这么多民族、每一个民族又有不同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特征,前提是在对每一种民间舞蹈有所了解后找出一个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动作,从这一动作中就可以抓住这个民族的舞蹈风格。而傣族的舞蹈风格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孔雀的意境展现
  傣族人民把孔雀图腾一直视为是本民族的精神与信仰,使得孔雀舞能如此具有代表性。从傣族舞蹈的基本手形中可以看出,六个基本手形几乎都是在模仿孔雀的形态,可见傣族舞蹈的特征之一就是孔雀意境。傣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关系,傣族人民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动物,如孔雀大象等,但在众多的动物中,傣族人民最为重视的只有孔雀与大象,更将孔雀视作神鸟,对孔雀的喜爱犹如亲人一般,也因此孔雀成为了傣族的象征,是傣族人民的精神支柱与财富体现,可见傣族人民对于孔雀的崇拜已经涉及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当中,在舞蹈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傣族舞蹈中,傣族人民喜爱模仿孔雀的身形与姿态,把重心压低,尽量保持半蹲的状态来完成动作,像孔雀一样每一步都迈的很沉稳,另外,身体的每个关节都要灵活运动,表现出婀娜多姿的“三道弯”特点,通过这些将孔雀的姿态表现的惟妙惟肖,甚至更会在舞蹈中把孔雀觅食、求偶时的眼神演绎出来。在最初的傣族“孔雀舞”中,演员的上身和手臂会呈弯曲状,手要拉住背后的翅膀一直不停地抖动,给人一种孔雀开屏的感觉,下身大都保持在半蹲的状态,模仿孔雀走路的姿态。傣族人民通过舞姿将对孔雀的这种喜爱表现的丰富多彩,使“孔雀舞”成为傣族舞蹈的一大标志,深入人心。
  (二)傣族舞蹈还具有宁静、绵柔的风格特征
  傣族民间舞蹈安详、舒缓的动律,来自他们劳动生活的环境,来自他们传统的审美情趣。从傣族舞蹈动作的整体设计来看,舞蹈动作较为舒展平缓,幅度较大的跳跃动作较少,其节奏也多选用连续不断的2/4拍,而这样的舞蹈动作设计正是源于傣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宁静的田园”中。总的来说,其基本律动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沉,双膝在弯曲中屈伸,動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脚多为脚后踢,踢起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而稳,这种律动实现了力与美的结合,向观众展示了安逸、舒缓的傣族舞蹈律动特点。   傣族舞蹈强调线条优美,舞姿讲究对称,幅度小而变化多,以大小关节的屈伸拧为主要运动形式,连贯动作以较单一的脚下步伐,配合上身手、臂、头肩及腰部运动为主要舞蹈动作方式。这些动作特点也呈现出傣族舞蹈温柔恬静谦和宁静的性格特征。
  四、傣族舞蹈风格特征中体现的图腾崇拜
  (一)对孔雀图腾的崇拜
  图腾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与象征。孔雀之所以在傣族人民心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并如此深刻地融入了傣族的舞蹈之中,是因为傣族的孔雀文化悠远绵长。在古时,傣族作为百越族的一支,从那时就开始崇拜鸟图腾,并把优美具有灵性的鸟作为其宗教的图腾崇拜,傣族与鸟有不解之缘,世代沿袭,孔雀成为傣族人心中最具认同感的图腾,而舞蹈在傣族人民的艺术生活中經久不衰是与当地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的。与其他民族相似,傣族的孔雀舞最初的形式是原始巫术。在远古时期,傣族人认为宇宙的万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联系,离神灵越近,越可以感知到神灵并且与之交流。所以傣族人通过舞蹈的形式,在举行孔雀图腾信仰仪式之时,把自己装扮成本民族所信仰崇拜的图腾,希望借此方式来与神灵进行沟通交流、传达心愿,希望神灵能保佑本民族风调雨顺、避免灾难降临等。由于他们创造了“神”和“灵”的观念与意识,他们相信灵魂是真实存在的,世间万物都是具有灵性的,灵魂永远不会灭亡。他们觉得自己的氏族起源于某种动物,而这个动物应该就是他们所喜爱的孔雀,因此孔雀也就成为了他们民族的象征,他们的图腾。
  神话传说是人们通过想象经过群众口头流传最广泛的民间故事,是当地文化传播最直接的体现。相传有鸟身人面的孔雀,是与人交配后繁衍的后代,傣族人对此产生联想,认为本氏族与孔雀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之后傣族有了许多关于孔雀的神话传说,反应了人民最美好的愿望。
  所以,由于对孔雀图腾的信仰,孔雀的形象也深深根植于傣族的舞蹈文化中,成为傣族人舞蹈的风格特征之一。
  (二)对其他动物的图腾崇拜
  除了孔雀舞这一代表性舞蹈之外,傣族还有象脚鼓舞等颇具特色的舞蹈,体现出傣族对于其他动物的图腾崇拜。原始宗教时期,傣族先民认为动植物与人类有着某种亲缘关系,需要得到人们的尊敬和保护,因而将动植物以图腾的方式加以膜拜。其中多为动物图腾,主要有鸟图腾、龙图腾、象图腾等。在傣族人民心中,这些动物均被赋予了神的色彩,他们希望通过膜拜动物图腾的方式,将其所代表的威猛、神奇或吉祥的蕴义赋予到自己祖先身上,从而提高族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生存发展能力。
  五、傣族舞蹈风格特征中所体现的傣族“水信仰”
  傣族舞蹈动作时而缓慢,时而激烈,但动作里都透露着柔和的气息,这与他们的“水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水信仰”充斥着傣族人民的生活,这种信仰也渗透在了傣族的舞蹈文化当中。
  傣族是一个注重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的民族,傣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的形成都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傣族谚语说到“没有一条河流,你不能建立一个国家;没有森林和群山的山脚,你就不能建立一个村寨。”可见水对于傣族人民的重要性。傣族人把“水”视作一种圣洁的物质,傣族原始宗教信仰的是万物有灵论,他们认为宇宙里的每种事物都有灵魂,因此,奔流不息的水也拥有自己的生命与灵魂。水滋养了傣族人民,润泽了傣族文化,流动于傣族的民间舞蹈。伴水而生的傣族舞蹈,表现了傣族人民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上古时候,百越的文化便是诸如对蛇鸟的图腾崇拜,习水划舟,巢居,种植水稻,傣族人民对百越文化有了很多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喜水,加之炎热的天气环境,与水田的劳作,更加深了人们对水文化的喜爱。
  水是柔和的,温柔又具有自己强大的内在力量,这就如同傣族舞蹈的恬静一般,傣族的水文化影响了傣族舞蹈,使傣族舞蹈形成了安详舒缓的风格特征。
  六、傣族舞蹈风格特征中所体现的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种超自然的存在,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满足人们的主观情感。
  从宗教与信仰的角度说,傣族一般信仰的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但是也有部分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崇拜宗教及印度教。不过大多数的傣族人民还是推崇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信奉。傣族人们心中的宗教信仰情节是长期存在的,而佛教信仰在傣族人们心中的地位是极高的。佛教信奉在傣族地区的兴盛,导致了傣族舞蹈区别于其他舞种形式。傣族舞蹈举手投足间,总能隐约看到佛教造型艺术的影子,或多或少,若影若现,融入在傣族舞蹈中,使它具有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傣族舞蹈的舞姿造型也与印度舞蹈和缅甸舞蹈一样具有雕塑感,在许多舞蹈中,舞者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个泥菩萨。
  七、傣族舞蹈风格特征中所体现的自然崇拜
  傣族是传统的农耕社会,信奉“天人合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服从,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由于傣族地区天气炎热,傣族一般居住在防热防水的竹楼中,因此,无论是在室外或室内,傣族舞蹈都受到了场地和天气的影响与限制,这也决定了傣族的舞蹈不可能大跳大动,动作必然是轻盈、幅度小、平稳的。此外,由于傣族生活的地方是大象、孔雀、大鹏鸟等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所以傣族舞蹈中有三种是最具特色、最典型有代表性的,象脚鼓舞、孔雀舞就是其中的两种。傣族地区物产丰富,气候宜人,表现在傣族舞蹈中,就出现了大量模仿性的舞蹈和一些节日性的舞蹈,如鱼舞和戛伴光舞等,同时产生了悠然自得,小巧轻快的特点,这不仅是由傣族地区环境对舞蹈的影响,也是傣族人民对大自然万物生灵崇拜的体现。
  八、结语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表现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而傣族舞蹈就处处反映着傣族人民的内心精神世界与世界观。傣族舞蹈具有孔雀的意境、绵柔舒缓的风格特征,而这两个显著的傣族舞蹈风格特征的形成却有着上述多方面的原因,是傣族人民的图腾崇拜、宗教信仰、水文化以及生活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傣族的舞蹈风格特征中渗透了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与图腾崇拜,两者相互影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傣族文化。
  无论是傣族宗教信仰还是傣族舞蹈都是傣族灿烂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着傣族文化的精髓,是我们了解傣族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参考文献:
  [1]刘长立.傣族传统舞蹈的水文化特征探源[J].大众文艺,2015(12).
  [2]阿宫.试论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点[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0).
  [3]刘魁立,张旭.民间舞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3).
  [4]马微.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介绍续.人民音乐出版社.
  [5]韩平.傣族舞蹈.高等教育出版社.
  [6]张公瑾,王锋.傣族宗教与文化[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朱彦锦(1993.01—),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艺术文化产业。
  祁果仙(1992.04—),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工艺。
其他文献
摘 要:彩塑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人们习惯于称之为“泥人”。它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过从里及表,从粗到细的捏塑,涂上艳丽的色彩,加工制作形成的民间艺术品。彩塑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派别,而其中有一支泥塑派别其艺术特点既突显艺术形象的独立鲜明,又注重和谐的整体效果;画面处理虚实相间,夸饰得体,眼、鼻、眉、胡,浓墨重彩,质感极佳。目前全国最出名的泥塑有三大派系,一
期刊
摘 要:为公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主要包含了提供给公民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和保证公民的文化基本权利。每个社会的公民都有权利享受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这是公共文化权利的道德范畴。是以政府要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不断地优化,为实践公民的文化服务权利而提供有效的平台。每个公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权利是平等的,这意味着公民享有文化服务均等化。由于我国在很多情况下的公共文化服务易
期刊
摘 要:中国山水画发展至南宋,其画幅构图已由北宋“高堂大轴”转为“边角山水”,马远、夏圭的“马一角”“夏半天”山水形式代表着这一时代山水画作的主要面貌。从绘画形式自身发展规律的角度而言,从“高堂大轴”到“边角山水”,反映了艺术审美的转变。但是,自元朝始,后人对“边角山水”的创作原因产生了误解,常与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半壁江山联系在了一起,认为是当时画家有感于国破山河,愤而为之,“残山剩水”论从此被
期刊
摘 要:对于宋代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评议,一直是宋史学界关注的焦点,很多专家学者都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并相继出版了很多研究专著,这其中日本著名宋史学家斯波义信先生的《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可谓是该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该书一经出版,在国际上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如李伯重先生对这部书的评价所说,“这部著作是当时国际汉学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直至今日也仍为宋代经济史的一部经典之作”。  关键词:《宋代
期刊
摘 要:毛文龙在崇祯二年(1629年)年初至当年六月向崇祯皇帝上呈了一系列奏疏。这些奏疏记录了毛文龙人生的最后两季。在这段时期内,毛文龙经历了痛苦煎熬,朝中失势,自保不及,已是穷途末路。  关键词:崇祯;毛文龙;奏本  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初五日,明蓟辽督师袁崇焕以运送军饷为名登上东江镇总兵毛文龙驻地——皮岛,当皮岛兵将面揭披毛文龙十二罪状,并斩杀之。众兵将愕然。六月二十一日,袁崇焕上报崇祯
期刊
摘 要:在清末时期记者主要关注政治上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越来越多元,记者这一行业也越来越规范和职业化。记者的职业理念能加贴近人民切身相关的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共关系的稳定和谐发展。在2000年8月1日,记者节被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记协将11月8日确定。记者节日的设立能提高社会群众对记者这一职业的关注与认识,是对该职业的尊重。随着社会的进步,“新媒体/传统媒体”的出现,演变为“理想/现实”之外新闻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长城》为插入点,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取向、道德本位主义与功利主义来阐释中西价值观的差异,以促进不同背景的人们更好的交流和学习。  关键词:《长城》;价值观;集体主义;个人主义;道德本位主义;功利主义  在2016年张艺谋导演的新电影《长城》中,在长城这个大背景下,以饕餮来犯为故事的主线,在欧洲雇佣兵和中国禁卫军的各个首领中展开一系列的故事,来凸显中西价值观的差异。
期刊
摘 要:梁启超于1901年发表了《中国史叙论》一文,将中国的历史进程分为“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三部分,即:“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第二中世史,自秦统一之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这个分期是中华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外文化交流萌芽、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三世说;中外关系;梁启超  一、上世史与中国对外交往的肇始  先秦时代的中国历经由部落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琳琅满目的电视节目不断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使人应接不暇。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不断地提高,而后期制作和编辑水平则直接影响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为了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提高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和编辑水平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主要概述了什么是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和编辑,并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和编辑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有效
期刊
摘 要:想要使得中国文化真正地“走出去”,也就是走向世界,就需要将中国的经典文学之中的文章原文进行精准地传达,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文化翻译”。这种文化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将存在于原文的文化内容和要素进行更加准确地表述,使得它更为容易地被接受。事实上,众多的中国文化遗产总是出现在中国的经典文学之中。运用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表达式对中国的经典文学进行恰当地翻译,不仅能够有助于将具备着鲜明的文化特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