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出去”翻译方法研究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想要使得中国文化真正地“走出去”,也就是走向世界,就需要将中国的经典文学之中的文章原文进行精准地传达,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文化翻译”。这种文化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将存在于原文的文化内容和要素进行更加准确地表述,使得它更为容易地被接受。事实上,众多的中国文化遗产总是出现在中国的经典文学之中。运用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表达式对中国的经典文学进行恰当地翻译,不仅能够有助于将具备着鲜明的文化特征的汉语展现在外国人面前,而且还能够加快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的步伐。所以,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本文对其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要得出文化翻译的可操作性,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进一步地促进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化翻译;文化植入法;文化嵌入法
  1引言
  跨文化翻译在世界文化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中国对待“文化走出去”的态度以及具体的操作,例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相关国策;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的相关战略和决定;中共十八大报告也就此方面做出的重要部署以及2013年提出來的相关战略构想等。都能看出中国已经将其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重要高度。从当今的翻译活动来看,中国目前的翻译是将中华民族文化翻译出来,然后将其推向全世界,在这个过程当中,世界的文化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对中国典籍文学进行译介不仅能够便利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还能够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地步伐。然而,国外对如今的中国文学译介作品的好评度不是很高,由此可见中国文学译介作品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引起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使用的译介方法欠缺合理性和理想化。因此,基于此,如何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学经典作品进行丰富且深刻地译介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针对这个问题去解决显得尤为重要。
  2“文化翻译”的界定
  事实上,将蕴含在原文之中的文化意义进行传达就是“文化翻译”的真实内涵,更为准确地来说,“文化翻译”是一个立足于原语文化的基础之上,将蕴藏在原文中的文化意义进行精准地再现,再通过目的语中呈现出来的过程。事实上想要完美地实现这个过程是很困难的,因此对于那些从事译介历代翻译家们而言,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完美地实现这个过程。不难发现,文化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展现在译入语之中。因此,“文化翻译”的工作应该是围绕着“原语文化”进行展开的。因此,在对原语文化进行重现的时候,有哪些可以提供参考的操作技巧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本文将提出三个具体操作方法,从而更好地推进对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经典作品进行译介的进程,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3文化翻译的具体操作方法
  3.1文化植入法
  翻译中国的经典文学是十分具有价值的,而经典中极其具有中国语言文化风格的文学尤其值得被翻译。将文学语言真正地语出中国特色也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的。目前这一方面的研究虽然有所涉及,但是都是一些浮于表面,不够深入,而真正被需要的是具体的方法。
  我们对“广告植入”这一次并不陌生。“文化植入”也正是受到它的启发,由此而来,并且延续了“广告植入”的一些性质。“广告植入”是一种营销手段,类属广告,这种新型模式的特点是以现代媒体为载体,利用视听语言将产品的优点呈现出来。“文化植入”是将我们看为中心的本土语言特色保留住,并且移植到译文之中。这就是上文提到的保留语言特色的方式。
  3.2文化切入法
  我们将“切入”这一次从文化层面的理解和视听语言的“切入”有着相似之处。视听语言中将某个镜头切入连贯的叙事中以便达到解释故事内容的目的,文化翻译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在必要的文中或者文外加入当时的文化信息,解释背景等,已达到保留本土语言文化的目的。这样的方式就被称作“文化切入”
  3.3文化嵌入法
  “嵌入”以此指的是将某种物体镶嵌在另一个物体上,所以呈现在众人面就是后者被嵌在前者上。对有着不同特质的文化: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进行有机地统一,将前者嵌入后者,这一个完整地过程就是文化嵌入法。当这两种文化在融为一体的过程之中,它们经历了相互学习和借鉴,并水乳相容。这种文化翻译的具体操作的方法不仅能够将存在于原语之中的文化要素进行了较好地存留,还能够方便阅读的人,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较为直观的感受和接受,在潜移默化之中,他们能够对中华文化有着不一样的理解,甚至会被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所吸引和折服。
  4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翻译的若干思考
  4.1关于翻译行为的定位:从文字转化到跨文化传播
  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控制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小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开始后者逐渐地脱离了前者的控制了。翻译研究开始转向了文化翻译,汲取文化的精髓,翻译研究会被灌入新的活力和营养。事实上,如今翻译研究的一个至为重要的话题就是处理好并且构建起这三者的关系:沟通语言、文化和翻译。因此,这就要求了从事翻译的人员必须具备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翻译的过程中,并不是我们想象之中的简单地将中文转化成英文,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致力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这就需要译介者首先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深刻的认同和理解,并掌握着一定的翻译技巧才能够将文化完美地“走出去”。说到底,翻译其实就就是一种跨文化的学科实践。
  4.2关于翻译结果的接受度
  对中华民族文化典籍进行翻译,需要格外关注其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想要实现这两者效益的统一就必须使其能经得住实践的检验。从大量的翻译结果的接受度来看,大部分的外籍人士更喜欢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神秘和吸引力的翻译著作。
  5结束语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优秀且经典的文学著作总会有着众多的中国文化遗产的身影。想要将具备着鲜明的文化特征的汉语展现在外国人面前,从而加快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的步伐,就需要运用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表达式对中国的经典文学进行恰当地翻译,所以,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本文对其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要得出文化翻译的可操作性,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进一步地促进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魏清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稿从语用学的角度,通过电视剧台词分析了日语母语者与汉语母语者进行建议言语行为时的差异。笔者通过大量语料总结了意义公式并且比较了各个意义公式在两种语言中的出现频率,找出了二者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中日对比研究;建议言语行为;异同  “建议”是说话者认为对听话者有益而讓听话者实施某种行动的建议言语行为。Brown & Levinson(1987)认为人都有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两个对立面,而建
期刊
摘 要:彩塑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人们习惯于称之为“泥人”。它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过从里及表,从粗到细的捏塑,涂上艳丽的色彩,加工制作形成的民间艺术品。彩塑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派别,而其中有一支泥塑派别其艺术特点既突显艺术形象的独立鲜明,又注重和谐的整体效果;画面处理虚实相间,夸饰得体,眼、鼻、眉、胡,浓墨重彩,质感极佳。目前全国最出名的泥塑有三大派系,一
期刊
摘 要:为公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主要包含了提供给公民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和保证公民的文化基本权利。每个社会的公民都有权利享受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这是公共文化权利的道德范畴。是以政府要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不断地优化,为实践公民的文化服务权利而提供有效的平台。每个公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权利是平等的,这意味着公民享有文化服务均等化。由于我国在很多情况下的公共文化服务易
期刊
摘 要:中国山水画发展至南宋,其画幅构图已由北宋“高堂大轴”转为“边角山水”,马远、夏圭的“马一角”“夏半天”山水形式代表着这一时代山水画作的主要面貌。从绘画形式自身发展规律的角度而言,从“高堂大轴”到“边角山水”,反映了艺术审美的转变。但是,自元朝始,后人对“边角山水”的创作原因产生了误解,常与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半壁江山联系在了一起,认为是当时画家有感于国破山河,愤而为之,“残山剩水”论从此被
期刊
摘 要:对于宋代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评议,一直是宋史学界关注的焦点,很多专家学者都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并相继出版了很多研究专著,这其中日本著名宋史学家斯波义信先生的《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可谓是该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该书一经出版,在国际上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如李伯重先生对这部书的评价所说,“这部著作是当时国际汉学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直至今日也仍为宋代经济史的一部经典之作”。  关键词:《宋代
期刊
摘 要:毛文龙在崇祯二年(1629年)年初至当年六月向崇祯皇帝上呈了一系列奏疏。这些奏疏记录了毛文龙人生的最后两季。在这段时期内,毛文龙经历了痛苦煎熬,朝中失势,自保不及,已是穷途末路。  关键词:崇祯;毛文龙;奏本  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初五日,明蓟辽督师袁崇焕以运送军饷为名登上东江镇总兵毛文龙驻地——皮岛,当皮岛兵将面揭披毛文龙十二罪状,并斩杀之。众兵将愕然。六月二十一日,袁崇焕上报崇祯
期刊
摘 要:在清末时期记者主要关注政治上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越来越多元,记者这一行业也越来越规范和职业化。记者的职业理念能加贴近人民切身相关的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共关系的稳定和谐发展。在2000年8月1日,记者节被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记协将11月8日确定。记者节日的设立能提高社会群众对记者这一职业的关注与认识,是对该职业的尊重。随着社会的进步,“新媒体/传统媒体”的出现,演变为“理想/现实”之外新闻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长城》为插入点,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取向、道德本位主义与功利主义来阐释中西价值观的差异,以促进不同背景的人们更好的交流和学习。  关键词:《长城》;价值观;集体主义;个人主义;道德本位主义;功利主义  在2016年张艺谋导演的新电影《长城》中,在长城这个大背景下,以饕餮来犯为故事的主线,在欧洲雇佣兵和中国禁卫军的各个首领中展开一系列的故事,来凸显中西价值观的差异。
期刊
摘 要:梁启超于1901年发表了《中国史叙论》一文,将中国的历史进程分为“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三部分,即:“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第二中世史,自秦统一之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这个分期是中华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外文化交流萌芽、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三世说;中外关系;梁启超  一、上世史与中国对外交往的肇始  先秦时代的中国历经由部落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琳琅满目的电视节目不断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使人应接不暇。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不断地提高,而后期制作和编辑水平则直接影响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为了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提高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和编辑水平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主要概述了什么是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和编辑,并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和编辑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