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74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形势,我校率先建立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文对我校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近年来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包括专业设置背景、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培养方案、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专业建设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科技支撑是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的基础,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科技问题反映在科研院所就是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问题。近年来,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已逐渐发展为一门新兴学科,不少科研院所还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或专业。但如何促进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创新能力建设持续健康发展,迅速为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与质量监管提供科技支撑,已成为科技部门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结合贵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对我校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设置背景、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培养方案、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谨供与同行参考。
  1 专业设置背景
  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物质条件。农产品安全与否,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随着三聚氰胺事件的曝光,瘦肉精、毒豇豆、毒大米、毒生姜事故的频繁发生,国家和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根据社会需求,建立相应的学科门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2002年贵州大学向教育部申报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但未获批准,2003年教育部才批准在贵州大设置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目录外本科专业),经过近9年的建设,专业初见成效。
  2 建设目标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通过深入细致的专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立足贵州,面向全国,多方向交融,实现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化和培养模式多样化,着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创新、具有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逐步将专业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知名,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专业建设使本专业具备以下特点:(1)造就一支学术造诣深,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优化到符合社会的人才需求;(3)教材配备合理,教学手段先进、实践教学条件优越,科研进一步促进教学;(4)专业建设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博士点、硕士点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5)通过上述条件培养一大批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3 建设思路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办学定位,树立具有时代特点征、符合贵州省情、中国国情的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就业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完善适应个性化教育需要的教学管理体制和内部质量保障长效机制。以质量为生命线,以改革求发展,全方位育人。以师资建设为根本,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以教材建设为基础,在密切结合生产实际的同时,紧跟本专业最新国际动态,扩充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本学科和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
  4 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
  将《高等学校农林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意见》作为主要依据,根据本科办学方针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即培养具备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基地建设与规划、生产与管理、加工与包装、检测检验与管理、经营与贸易以及标准化制定和实施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农业、环保、农产品、食品、质量检测、外贸等部门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等单位从事有关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将人才培养定位于适应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发展需要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针对本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趋势,积极调研其他开设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高校教学情况,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农业生产单位联系交流,了解相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状况,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宽口径、重基础、能创新”的基本要求,使其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
  5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保障专业建设的根本,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对专业进行建设,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又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关键。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和学术梯队建设方案。我们认真落实学校、学院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与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的各项任务,通过引进高级人才充实了教师队伍,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条件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鼓励本校教师在职进修、攻读学位、深入到相关研究院所、企事业及农业生产单位进行合作研究,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深造。对引进与培养的教师有明确的激励机制,对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责任人建立专项资金资助,设立科研基金鼓励教学科学研究,激励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经过近9年的建设,我校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专业拥有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业务素质较高、教学水平高、学历层次高和职称结构、科研能力强、实践技能强的教学团队学历和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为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6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在课程设置方面,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开发新课程,改造旧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做到通识课程、学科大类课程、专业课程和个性课程相结合,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注重课程之间的纵向衔接与横向关联、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衔接。鼓励教师开展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目前已建成多门重点课程;积极探索双语课程改革,已建设“生物农药及其应用”和“农产品毒理学”两门双语课程。按照学校制定的教材建设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教材编写及选用制度;对于缺乏现成的教材,采取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自编教材的方式来解决。在教材选用方面,鼓励教师使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家统编教材或先进优质教材;在双语教学方面,选用优质国外原版教材。   7 提高教学条件
  教学设施设备、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的配备的数量和质量是打造专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完成教学计划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近年来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补充教学设施、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改善办学条件。目前专业的所有课程已经全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目前专业实验室也已初具规模,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我们积极与学校图书馆联系交流,购置了一批专业图书,征订了相关的专业期刊和杂志,为师生的学习、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信息服务,为学生课外学习、拓宽专业知识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积极联系,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坚持“产学研”三结合,现已建成一批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为本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8 教学研究与改革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教学任务重、课时数少的特点,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认真研究论证,并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和优化,促进课程之间的衔接与关联,增强课程中现代科学技术与本专业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基本形成一个系统完整又具有开放性的课程体系。组建课程教学组,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注重对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取,不断吸收先进研究方法和优秀教学成果,通过多元化途径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强和完善了实践教学,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互结合,课程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了对本专业的兴趣,培养了科学素养,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增强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为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9 教学管理
  近年来,我校在积极思考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评建成果、探索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以“四专一综”的内部质量评估体系,发布《教育教学状况年度白皮书》,努力强化内部质量保障,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四专”,即抓住本科教育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关键因素,重点从课程考试质量、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实践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四个方面制订评估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开展专项性检查评估。“一综”,即为创新评估模式,客观、准确、真实地反映学院(部)的教育教学基本状态,创建学校教育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2009年起贵州大学开展了学院(部)年度贡献度及综合竞争力评估。经过内几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二是教学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三是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四是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10 发展方向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实践性强的专业。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真正适合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近几年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办学实践,我们发现还存在着某些专业课实践环节较薄弱等问题。在今后的作中,要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实验室建设,明确课程组负责人职责,通过观摩调研、设备添置等途径,提高专业课实践环节的教学水平。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联系交流,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拓展学生实习教学基地,形成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的良性循环。深入了解社会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的需求状况,及时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地方或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了贵州大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建设项目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黎其万.农产品质量安全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农业质量标准,2007.6:14-16.
  [2] 骆焱平,朱朝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3-94.
  [3] 王淑军,许星鸿,姚兴存,等.海洋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3.2:152-153.
  [4] 夏秀芳,孔保华.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专业建设思路和方案[J].林区教学,2013.2:1-3.
其他文献
同学们,从本期开始,我们请到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叔叔,来给大家讲一讲水下考古的故事。大家掌声欢迎!同学们好我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开展水下考古工作的第一步是什
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两艘古沉船——蓬莱古船和新安沉船。光听它们的名字,你一定觉得很陌生。这两艘古船均以沉没打捞的地方进行命名,在古代船史上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这两艘
工伤保险制度是指国家社会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性疾病的劳动者及其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宗社会保障制度。
教材 熊大叔卖衣服 服装店经理熊大叔送货下乡,在大树下举行展销会。 蝈蝈小姐买了件绿风衣;纺织娘买了件绿彩裙;蚂蚱喜欢运动,买了件绿背心;螳螂是个庄稼卫士,工作很忙,它挑
小青蛙 材料: 黑色纽扣两粒,蛤壳一个,绿颜色蜡光纸、胶水等。 制作: 1、取蛤壳做青蛙的身体。 2、用绿颜色蜡光纸剪好青蛙的身体、脚,然后用胶水粘好。
目前的普通中学语文教学面临一定的困境和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做了简要分析,重点从教师教学基础和课堂教学方面谈了一些对策,希望对普通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些许的建议和
近年来,我们在大班广泛开展了科学游戏。孩子们持续不断地玩吹肥皂泡游戏;用鸡蛋壳、乒乓球制作各种滑稽的不倒翁;用平面镜制作万花筒;给一只只小白兔、猫头鹰、金鱼安上了发
摘 要 人和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各个领域。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性别、智力等这些个体与生俱来的因素有关,除此之外还和个体后天的社会环境、受教育情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提供的分类方向,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探究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能力差异,以及对待和处理这种差异的合理方式。  关键词 学习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 个体智力差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摘要 高校班级民主化管理对舆论公开、量化的要求与大学生顺境成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本文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高校班级民主化管理中舆论测量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 舆论测量 心理影响 对策  民主化管理是高校班级建设的趋势,因此,以公开、量化为主要特征的舆论测量成为其重要的工作手段与方法。舆论测量能优化班级管理舆论环境,更能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意识。然而,舆论测量不
第一节: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前平举,然后下蹲。 第二节:站立双脚并起,原地向上跳跃。 第三节:原地向上跳,跳到最高时屈膝,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