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好初中语文(上)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以下弊病:
  一是把课堂教学的任务看成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在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只看到课文本身,而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的问题。教教材不是目的,教材是载体,课文只不过是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期目标而选的一个个“范例”,我们教学生学习课文,除了要让他们通过学习增长见识外,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是教学方法不当。课堂上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对课文的分析,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刻意追求课堂上的活跃,却只流于形式:有很多能通过学生自学、预习自行解决的浅显的问题,却放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去解决,影响了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看似热热闹闹的假活跃状态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质量自然不会提高。
  三是多媒体使用不当。多媒体的运用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形象化、立体化的特点。但有些课堂因过分注重课堂形式,而忽视了对文体的探究和学情的分析,片面地认为只要在课堂中用多媒体就契合了新课程理念,因而违背了教学初衷。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自己品味语言,通过形象思维来联想,而是教师用直观的画面和音乐来展示、告知,用多媒体所展示的画面和音乐框定学生的想象,制约了学生的思考。
  四是课改只图表面。新课程改革使语文阅读教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学生们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师生互动充分了。然而,天马行空的讨论,天花乱坠的拓展,笑声朗朗的表演,眼花缭乱的课件播放……看似轰轰烈烈,本质却是高耗低效,完全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既失去了昔日传统教学扎扎实实的基础教学,又达不到新课改注重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的效果。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语言基础,教好语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因此,如何教好初中语文是每个语文教师应深思的大事。笔者认为,要教好初中语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把认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学习的对象。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就要对学生充满爱和赏识,这种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教师要随之给予学生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我们要从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机会,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需要从知识的权威者和传递者转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参与者、组织者与指导者,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充分了解并倾听学生的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表达,切记不可用固定的模式讲话,而是要作为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又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放任自流。对学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诞的想法,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提出合理建议,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这样的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能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广东省英德市青塘中学】
其他文献
每次考试都会有很多学生的作文因扣题不准、主题含糊而被扣分。这些文章的共同问题便是:无中心、多中心或离中心,即出现了不知道为什么而写的问题。为何那么多孩子的作文会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原因大致有两方面:  一是学生方面:1.缺乏列作文提纲的习惯。大部分学生作文时往往想一句写一句,到写得无可再写或字数差不多时,就自然终止。2.审题出现了偏差。部分同学审题时往往围绕着标题而作文,即“为作文而作文”,忽略了文
期刊
四、整合丰富的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就显得十分必要。  1.适度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视频、动画、声音、图片等形式能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生动,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跨学科资源整合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音乐感
期刊
牛汉不仅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也极富诗意,他还是一个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寸土的眷恋之情”,他感恩土地,也讴歌亲情。他以真实的笔墨记叙往事,真实地再现那些经心灵过滤之后的精彩情景,同时又留下诗人式的真诚与深刻。  《我的第一本书》借助“我”不同寻常的童年经历,再现了20世纪初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当时困苦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书”中蕴含着诗意的父子情。“我”的第一本书,在晾晒小
期刊
班上学生拉帮结派、欺压同学,这是不少班主任都碰到过的棘手问题,如何处理才能确保此类事情不再发生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处理此类问题时,绝对不能简单粗暴地采取责令涉事的学生写检讨、找家长,然后整理材料、报请处分的偏激行为,而应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与科学理性的分析判断、适当的教育处罚与及时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法(校纪校规)情理并举,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首先,作为班主任,我们教师应该在第一时间反省,
期刊
如今素质教育的呼声铺天盖地,笔者认为,就语文教师而言,“高素质”至少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多读书  多读书未必能成为高素质教师,但不读书一定成不了高素质教师,但凡名师,定然多读书。例如余映潮、黄厚江、韩军等人。余映潮大器晚成,50岁始执教鞭,一朝出手便名满天下,没有此前之厚积,哪来如今之薄发?此因多读书之故也。  想要成为有所作为的中学语文教师,起码要从几种专业杂志(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
期刊
【背景介绍】  “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在我们当今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内容空洞,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缺乏真实感受和体验。因此,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一番“庄严肃穆”,要么是一番“虚情假意”。歌德说:“只有对自己所表现的东西满怀深情时,你才能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它。”如何帮助学生摆脱写作时的心理束缚,激发学生真情、抒发学生心声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使“真情”在作文教学中发
期刊
我曾向几位重点中学的中老年教师约稿,请他们写些教书育人经验的文章,但这几位教师都以“写不了”为由谢绝了。我感到奇怪。  他们教书已经二三十年,对教材和教学常规都非常了解,上课游刃有余,能应对临时生成的各种情况,有的还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我起初怀疑他们写不了文章是出于谦虚,后来才知道他们确实写不出来;据说除了评职称写过一两篇文章,平时根本“懒得动笔”。这些教师对目前的状况心满意足,认为现有知识教学生已
期刊
教师的课堂语言一要简洁,二要干净,三要精炼,绝不能信口开河。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语言水平和语文教学素质。这是历史的责任,也是国家赋予的使命。任何轻视教师课堂语言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笔者认为,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控制课堂语言的数量  如今,“满堂灌”现象已基本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提问多,学生说话人次多,课堂练习多,和“满堂灌”相比,的确是一大进步。笔者认为:教师的讲
期刊
写作文有时是很难为人的一件事情。就像听过的一个笑话,说以前有一位书生,为了写一篇文章苦思冥想,茶饭不思,真可谓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他的妻子看他不停地唉声叹气,笑话他说,写篇文章有什么难的,难道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书生听了喟然叹气道,你们生孩子肚里有,我这写文章可是腹内空空呀。  虽然是笑话,但却道出了作文难写的真正原因,学生没有多少生活积累和经历,平时读书不多,也不注意观察周围环境
期刊
语文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更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尽量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类教学,这门课在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等各个方面的强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