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你离教育家有多远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dwer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向几位重点中学的中老年教师约稿,请他们写些教书育人经验的文章,但这几位教师都以“写不了”为由谢绝了。我感到奇怪。
  他们教书已经二三十年,对教材和教学常规都非常了解,上课游刃有余,能应对临时生成的各种情况,有的还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我起初怀疑他们写不了文章是出于谦虚,后来才知道他们确实写不出来;据说除了评职称写过一两篇文章,平时根本“懒得动笔”。这些教师对目前的状况心满意足,认为现有知识教学生已绰绰有余,与其呕心沥血写文童,还不如轻车熟路去代课挣钱!我觉得这种认识很有代表性,反映出不少教师满足于当个教师匠,不想争当教育家。
  有的教师可能认为当个教育家太难,简直高不可攀。其实我们看一下《辞海》关于“家”的解释,就会觉得我们离教育家只一步之遥。“家”,即“经营某种行业,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技能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对照这个定义,我们会觉得我们已经迈进“家”这个门槛;只是专门学识不渊博,技能不精熟或影响力、知名度不够而已,因为“家”也有大小之分,有的是海内名流,有的只是一方之秀。只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成为或大或小的教育家是完全可能的。
  我认为一个教育家起码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热爱学生,愿当班主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了解是教育的前提,要了解和熟悉学生,最佳途径是当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尽管工作繁忙,身心俱累,但好处也较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当了盘锦市中学校长后,仍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他当班主任上了“瘾”,他认为当班主任可以收获各类人才、真挚的感情和创造性劳动成果。确实如此。我当过许多年班主任,送走8个高中班。就像没演过主角就不算真正的演员一样,就像没经历过枪林弹雨就不算真正的战士一样,没当过班主任,就尝不到教师这个职业的酸甜苦辣,就和学生是陌路人,就永远掌握不了教育这门艺术,永远是门外汉。就像作家深入生活出作品一样,深入学生才能出论文。我发表的几万字的有关教育教学的论文,都是我和学生共同创作的作品,都是我当班主任的产物,我感谢我的学生!当班主任是成为教育家很重要很关键的一步。
  二、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较强的才能。
  爱因斯坦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必须是道德的样板,行为的表率;教师本人就应是一本好教材。教师的世界观,他的生活,他的一举一动,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只有不断地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别人。言行不一的教师,在学生眼里威信不高,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因为亲其师才重其道。
  教师有德无才也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的才能表现在课堂组织教学本领过硬,应变能力强,讲课充满生机活力,语言幽默风趣,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曾对“名师”下过定义:“什么是名师?并不是手把手教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让你敢‘创’。”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敢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有创造性,这才是好教师,是名师,这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样区分好坏教师:“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和我们常说的“授人以渔”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经常进行科研,善于总结经验。不少教学一线的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不善于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加以深刻反思和概括归纳,使其上升到理论高度,任这些经验自生自灭,实在可惜。教师应在课余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把科研成果变为论文既可以扩大影响,让更多的同行从中受益,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我国当代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如叶圣陶、陶行知、陈鹤琴、于漪、魏书生等,都是学者型教师,都发表过大量的论文和专著。虽然教无定法,法无定式,但每位教师都应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
  四、应与时俱进,不断充电,成为学习的典型。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理应知识渊博,不仅要有“一桶水”,还应有“长流水”。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不学习就要落伍,所以教师应把“活到老学到老”当作座右铭。掌握丰富的知识,不仅是谋生的需要,教学工作的需要,还是寻找快乐的手段,是幸福的主要成分。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努力学习直到最后一刻是最美好的事,学习的乐趣在我的幸福生活中占据主要成分。”这和我国古代学者提出的“至乐无如读书”暗合,可见中外认识一致。梁启超先生有一句形象生动的治学名言,叫作“紧火煮、慢火炖”。他认为青年时代在学校求学是“紧火煮”,离校后参加社会实践,结合专业继续提高是“慢火炖”。“紧火煮”固然重要,“慢火炖”更有必要。不炖,则是毫无补益的“夹生饭”;不炖,则使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能巩固强化。所谓“慢火炖”就是强调应有持之以恒、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的精神。学问重积累,在于点滴勤,用翦伯赞的话说,就是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自甘寂寞的顽强毅力,教师的敬业乐业精神就体现在对学业的孜孜不倦上,这也是防止知识老化退化的唯一办法。
  做到以上几点,我们就是个教育家或离教育家不远了。让我们共勉,让我们这个教育大国成为教育强国,涌现出更多的大大小小的教育家!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很多语文教师忽视了教学与写作的统一,仅靠每周一篇或两篇的作文课固定模式来训练学生写作,这种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的做法不仅使学生无章可循,也是对我们语文教材的讽刺。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其实只要我们语文教师静下心来品读一番就会发现,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训练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因此,一个聪明的语文教师要善于
期刊
教学《游园不值》一文时,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和熟练的背诵让我颇为欣慰,可当进入讨论环节时,忽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游园不值》中的‘值’字不应解释为‘没有遇到要访的人’。”我心中不禁一惊,因为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曾认真查阅过多种资料。无论是书上的注释还是在人教版参考书的注释都是相同的。这个小家伙有什么歪理呢?我边想边笑着说:“那你就说一说你的理由吧!”小家伙清清嗓子说:“诗中作者写到:‘
期刊
儿子在我所任教的学校上学。一次考试后,各年级换批试卷,我恰巧批改儿子所在班级的数学试卷,由于时间关系,我把试卷带回家里批改。儿子看到后异常兴奋,这也意味着儿子能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儿子上次测验得了100分,他希望自己这次还能得满分,可是由于一个应用题的得数算错,被扣除4分,最终只得96分。儿子对这一成绩甚是不满,却在知道自己的成绩后仍眼巴巴地瞅着其他同学的成绩。  当我批改到他的小伙伴小A
期刊
已是深夜时分,我却难以入眠。坐至灯前,涌来的是如洪水决堤般的情绪和翻江倒海的思念。  一个多月前,您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留给孙儿的,是无尽的遗憾和悲伤。如今,您在天堂还好吗?一直不愿提笔,怕自己的文笔太拙劣,粗糙的表达道不出心中的万语千言。可又想,您是个实实在在的文人,您一定希望我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您。  从我记事起,您就陪伴着我,给我最富足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关爱。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没有动画片里的米老
期刊
每次考试都会有很多学生的作文因扣题不准、主题含糊而被扣分。这些文章的共同问题便是:无中心、多中心或离中心,即出现了不知道为什么而写的问题。为何那么多孩子的作文会出现以上这些问题?原因大致有两方面:  一是学生方面:1.缺乏列作文提纲的习惯。大部分学生作文时往往想一句写一句,到写得无可再写或字数差不多时,就自然终止。2.审题出现了偏差。部分同学审题时往往围绕着标题而作文,即“为作文而作文”,忽略了文
期刊
四、整合丰富的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就显得十分必要。  1.适度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视频、动画、声音、图片等形式能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生动,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跨学科资源整合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音乐感
期刊
牛汉不仅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也极富诗意,他还是一个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寸土的眷恋之情”,他感恩土地,也讴歌亲情。他以真实的笔墨记叙往事,真实地再现那些经心灵过滤之后的精彩情景,同时又留下诗人式的真诚与深刻。  《我的第一本书》借助“我”不同寻常的童年经历,再现了20世纪初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当时困苦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书”中蕴含着诗意的父子情。“我”的第一本书,在晾晒小
期刊
班上学生拉帮结派、欺压同学,这是不少班主任都碰到过的棘手问题,如何处理才能确保此类事情不再发生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处理此类问题时,绝对不能简单粗暴地采取责令涉事的学生写检讨、找家长,然后整理材料、报请处分的偏激行为,而应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与科学理性的分析判断、适当的教育处罚与及时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法(校纪校规)情理并举,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首先,作为班主任,我们教师应该在第一时间反省,
期刊
如今素质教育的呼声铺天盖地,笔者认为,就语文教师而言,“高素质”至少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多读书  多读书未必能成为高素质教师,但不读书一定成不了高素质教师,但凡名师,定然多读书。例如余映潮、黄厚江、韩军等人。余映潮大器晚成,50岁始执教鞭,一朝出手便名满天下,没有此前之厚积,哪来如今之薄发?此因多读书之故也。  想要成为有所作为的中学语文教师,起码要从几种专业杂志(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
期刊
【背景介绍】  “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在我们当今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内容空洞,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缺乏真实感受和体验。因此,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一番“庄严肃穆”,要么是一番“虚情假意”。歌德说:“只有对自己所表现的东西满怀深情时,你才能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它。”如何帮助学生摆脱写作时的心理束缚,激发学生真情、抒发学生心声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使“真情”在作文教学中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