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氏盘铭文书法欣赏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he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氏盘又名矢人盘,是西周厉王时期的器皿,清朝乾隆初年在陕西凤翔出土,曾藏于乾隆内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散氏盘铭文共19行,375个字,记述的是矢人将田地划给散氏的事件。该铭文涉及田界标志及见证人等,具有了契约的性质。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它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从书法的角度看,它既不似甲骨文那样犀利瘦劲,也不像大盂鼎铭文那样端庄凝重,而表现出一种“乱头粗服”的风格。这种独特的风格,在书法史上堪称一绝。
  


  在众多青铜器中,有人将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四大国宝”。如果说大盂鼎铭文代表了西周金文前期书法的风格,那么,散氏盘铭文则明显展现出西周金文后期的特征——自由奔放、随意率性、朴素自然。透过浇铸翻模的痕迹,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书写人不斤斤于书法技巧的豪放情怀,一种任凭感受的自由驰骋代替了理性的严谨法度。一些本应写得平直对称的笔画,在感性的驱使下写得方向多变且富于内在的张力。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处理,正是书写人突破笔画限制、追求艺术化效果的表现。
   与这种自由的笔法相适应,散氏盘书法在结构上呈现出倾斜之势,改变了之前方正安稳的特点,使每个字都产生一种向左上方飞升的动感。就像吴法乾先生所说:“扁圆的字形,无一字不款侧,而字间呼应,随势生发,又无一字不稳妥。造型奇姿百出,妙趣横生,令人目不暇接。如一群活泼可爱的顽童,欢腾雀跃,呼之欲出。”其章法因线条的豪放粗犷与凝重含蓄、结字的飘逸潇洒与稚朴可掬,显得朴茂而空灵。散氏盘铭文将稚朴与老辣、恣肆与稳健、粗放与含蓄十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有金文的凝重遒劲,又兼草书的流畅飞扬。难怪有人称之为“金文中的草书”了。
  如果说“尚意”书风在宋代已臻成熟的话,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它的源头在我们先民那里,尤其在散氏盘铭文中就已显端倪了呢?散氏盘铭文对后世的书法,特别是清代的碑派书法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将它誉为“金文”书法中的“神品”,实不为过。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西县高刘镇中心学校
  指导老师:张海燕
其他文献
结核病控制工作的任务是控制结核病的流行,为了考核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成效必须有实用的结核病流行指标。现在仅就常用的流行指标提出一些看法,供从事结核病控制工作者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