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现代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期盼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yuqi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许多学校提出的鲜明而响亮的口号。这反映了我们当前教育的大政方针——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民生教育已经成为共识。我以为,在当前充满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在追求教学质量与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矛盾中,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首要的前提是深入分析现代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期盼。下面是我通过调查对这方面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家长对大教育质量的渴望与矛盾心理
  
  据初步调查,某市达到中等小康生活程度的家庭85%都为学龄前后的子女选择了各种业余教育培训,市少年宫、图书馆开设的各类培训班(书法、音乐、舞蹈、乒乓、武术、柔道、钢琴)都场场爆满,许多富裕阶层(大约7%的家庭)则为子女专门聘请了家教。这充分体现了广大家长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高瞻远瞩,为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对促进子女全面综合发展的强烈愿望。但是,面对学校教育,许多家长则除了对子女的分数要求外,对学校开展的各种德育、文艺、体育等教育或者竞赛活动却基本持否定态度,原因只有一个——怕子女的文化学习成绩受到影响,不能升入理想的重点高中、大学,影响其发展前途。虽然家长们绝大部分认可素质教育,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然而家长们更知道,中考、高考是按分录取,大门都进不去,素质教育又有何用?
  
  二、对优质教育资源(教师和教学设施)的追求
  
  某校去年9月由初二升入初三的学生应该为308人,但实际现有初三人数265人,那么还有43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是一些什么样的学生呢?该校教导处提供的学生情况和转出入情况显示,这43人大都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分别流入某中、某校、某某实验学校等。该校初三年级现有6个班,平均每班大约43人。与该校处境相仿的农村和城郊中学大致都表现出了这个特征。而某中的初三年级则有882名学生,每班学生达65~70人左右。其中大约30%左右的学生来自上述学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赶潮现象?原因很多。但一个主要原因是许多优秀教师大量被(或者主动要求)调入。这样就造成了一个不平衡现象:一方面,调出学校教师课务繁重,教学工作疲于应付,教学质量难以显著上升;另一方面,调入学校教师则出现了各门功课一人顶一个教学班的现象,专抓专管,保姆般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稳定发展。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种客观现状和家长对子女学习成绩的主观追求,引导着家长不顾高昂的借读费、赞助费和许多生活上的不方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择校。目前,这种不平衡现象正逐渐形成恶性循环。为了子女的未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成为了许多家长的共同心声。
  
  三、家长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一些地方政府习惯于用升学率评价当地教育工作和学校办学水平,实际上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奖惩机制,极大加重了学校和校长、教师的负担。”事实上,不仅如此,社会舆论热衷于炒作“中考、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校减负、家长加负”的现象。结果是“火”了市场,累了家长,苦了孩子,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在方方面面的压力和现有考试评价的导向下,学校和教师处于两难的境地。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把学生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消耗在反复练习、死记硬背上,提高考试做题的熟练程度和精细程度。对此,家长又怎么看呢?“小小年纪,书包有十几、几十斤重。作业量很大。每个老师布置一个小时,到了学生这边就是四、五小时,甚至六、七个小时。孩子晚上五点种左右放学回到家,吃好晚饭得赶紧坐到桌前写作业,中途都不敢休息,还得做到十一点钟左右,有时甚至要做到十二点多钟才能完成。孩子们整天处于疲劳之中,你问他们最想要什么?他们会说,最想睡个好觉。多可怜啊!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可以说,这是家长无奈的感慨。这个现实表明,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学校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家长乃至全社会关注的课题。
  
  四、家长对学校育人功能的质疑和困惑
  
  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大约有10~15%的家长感觉到了家庭教育的软弱与乏力,由于家庭的特殊性(离婚家庭、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经济困难,以及父母素质问题等),这些家庭的孩子大都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管理,因此,学业较差和品德行为差经常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无奈中,家长把教育子女的重任推向了学校,期望通过学校教育的功能转变学生不良的思想道德品行,与成绩优秀学生家长的期望值不同的是,他们对自己的子女几乎没有学习成绩方面的要求,他们要求学校做的就是:看、管好他们的子女,让他们“不出事情”。而反观我们的相当部分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喊了几十年,但在教育评价指标“唯分取人”的大环境下,德育工作的环境、地位、方式事实上不仅没有得到强化,反而呈现削弱的趋势。“不出问题就是德育工作做得好;出了问题,一票否决”的观念愈来愈成为许多教育行政主管领导、校长的工作理念。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学校的德育工作呈现出形式化、公式化、例行公事化的功利主义的特征,追求轰轰烈烈、追求标新立异、追求显声扬名,而忽视了通过(难以被考核评估的)勤、细、严、实、爱的工作过程促使学生内在思想道德素养的实质性提升。于是,这部分家长对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育人功能的做法表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不满。
  综合上述内容不难看出,如何为子女的将来奠定生存和参与竞争的基本技能和素养是很多家长渴望解决的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求教育部门要从学生家长的这些需求和期盼出发,认清素质教育的真实内涵,不断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使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其他文献
对市政工程易发事故的偶然性、周期性、潜在性等进行了分析,并对造成市政工程事故的直接与间接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杜绝市政工程施工生产中恶性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员
在深圳物博会上,上海奉贤区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的展位前拥满了参观的人群,面对奉贤区发展规划的巨幅蓝图,大家充满了兴趣,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办事处主任蒋爱明忙得满头大
期刊
以太原市小枣沟新建中学学校教学为出发点,结合整体性与地区性的指导思想,阐述了学校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法,以期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对整个校区进行总体规划,为该地区学子提供优良
介绍了一种新型边坡支挡结构设计方案,着重对其抗滑机理、主要优点、设计流程、施工工艺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初步验证了该结构可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针对建筑市场普遍存在的中标价低于成本价的情况,对建筑工程招投标中不合理中标价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解决对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使中标价更加合理,从而促进建筑市场健康
针对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乱象,就如何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招投标规范化管理进行了探讨,以加快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进程。
为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出了以目标控制为核心任务,做好三控两管一协调工作的工程项目科学管理方法,以期实现工程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摘 要】创新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对教学内容整合开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教师素质 创新人才  对高职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高职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艺术关系到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个人素质的形成。要实现这一培
资金密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大多由多种零部件组装而成,在产品售出后,需要进行安装或调试。为了维护此类产品在售后的正常运行,必须要有可靠的服务体系和相关的备件库存。同时,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