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兴华:小心,脚下有诈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ahabook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兴华的工作室宽敞空旷,满满一面墙架子的丙烯颜料,地面上斑驳的色彩,散落各处的塑料小桶,甚至还有筛沙石的筛,乍一看还真弄不明白工作室的主人到底是画什么的。再打量,墙上挂着作品,却并非原本,只是照片。细看照片,每张里面都有画家本人,或在云端闭目打坐,或在飞流直下的瀑布口闲庭信步,又或是在地宫入口勇斗巨龙。如此种种,原本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情景,似乎逐一成为现实。虽明知画面中并非实景,但又不由得为其逼真画面所迷惑。于是不由推想,若是直面3D地画,又该是怎样的震撼。
  3D地画源于西方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街头文化,主要依赖露天的空地,在二维平面上制造出视觉上的虚拟效果。时年,齐兴华在中央美院就读壁画专业,偶然从网上看到了3D地画,充满想象力和活泼色彩的视觉震撼,一下子引起了他强烈的兴趣。没有任何技术资料,没有老师指导,齐兴华用了一年时间研究了绘画原理和材料特点,最终创作了毕业作品3D地画《漩涡》。这幅作品让他成为首位将外国街头艺术引进中国的科班艺术家。
  “3D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
  “利用平面透视的原理制造视觉的虚拟效果。相比普通作画,前期需要精确的数学计算。”齐兴华解释得很简单。
  “有现成的公式吗?”
  “没, 我自己编的。就是立体几何、代数,我是在画的过程中琢磨出来的。”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透着小有成就、事业平稳的云淡风轻。但从壁画转投3D地画,齐兴华曾在迷茫中度过了三四年。中央美院本科毕业随即留校工作,齐兴华过得安稳又安逸。只是日子久了却发觉当年梦寐以求的社会地位不过是浮云。有次齐兴华在学校看到从建校开始至今所有老师的名册,“某某,性别,哪年出生,哪年在中央美院教课,哪年退休,退休时的职称:教授,就一行字。画一张没有,这个人现在何处不知道。一页纸20个人,那么一厚本。我想,我难道就这样度过后半生?我就为退休的时候写教授两个字?”
  然而因为“虚伪的面子问题”,齐兴华举棋不定,“当时觉得提起单位就很有面子,怕失去。还有生活保障问题,一但这边做不成,那就得打包从北京滚蛋了。生活很残酷、很现实”。
  后来,去上海出差遇上气流,飞机颠簸得厉害,齐兴华突然想,如果飞机坠毁,不会有人知道他是谁,“顶多说我是中央美院的老师,那又怎样呢?没有作品”。 这些念头,他都洋洋洒洒地写进了辞职报告里,看过的人都颇受震撼,他干脆放到了网上。 毕业3年后,齐兴华离开学校的去意已定。差不多同一时期,他的第二张3D地画作品《陨石坑》在北京欢乐谷亮相。
  齐兴华的转身虽突然,却不是无准备之战。中央美院几届壁画专业的毕业生没人做壁画。学以致用尴尬地成为空谈。而3D地画给齐兴华施展的空间,不同于中国传统壁画“装饰画风格”的非写实作品的性质,3D地画与参观者之间有着奇妙有趣的互动关系。这也正是齐兴华对3D地画充满信心的原因所在。从在论坛上传作品引起关注,到商业机构的合作邀约,齐兴华的信心得到了印证。带着少则十几人,多则四十几人的团队,齐兴华一年差不多能创作完成十三四幅作品。团队协作无疑加快了画作诞生的速度,但无论如何,作品的灵魂——内容始终把控在齐兴华手中。“艺术创作比的不是技巧和熟练度,比的是创意。我会从始至终参与和把控完成的情况,不需要非得我一个人去完成”。齐兴华提到了他喜欢的村上隆,正如齐兴华的理念,村上隆最重要的贡献并不是亲自去制图、制作、上色,而是他的创作手稿,即他的创意。
  3D地画大多面积很大,作品展出之后有的被收藏,大多数在展览期间被踩踏、风吹日晒雨淋,差不多也就坏了,就扔掉了。“会不会觉得可惜?”“不可惜啊。3D地画不是要放在家里收藏才有意义,作品完成,展出,被观赏,跟观者产生互动,就是作品最辉煌的时刻。即使最后作品不复存在,它依然会被看过的人记住,这就足够了。”
  


  


  


  BQ=《北京青年》周刊Q=齐兴华
  BQ:3D绘画是一个幽默的艺术行为,作为创作者,你的初衷是什么?是否觉得以假乱真很好玩?
  Q:的确,起初的出发点中幽默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但是,当真正做起来后,我对待画面时变得十分严肃,我觉得这是绘画的一种革命性突破,它史无前例地打破了绘画与参观者原有的陌生关系。使人与景物变成画面的一部分,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我相信3D绘画对于绘画史有着重大的贡献。就像伟大的喜剧,它的贡献是欢乐背后的东西。
  BQ:3D绘画源自西方街头文化,你觉得这种文化的内核是什么?
  Q:以一种友好的、互动、开放的方式传播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孤立、清高的自言自语。
  BQ:单凭手绘是怎么做到以假乱真的?能简单地给我们讲讲你的绘制过程么?
  Q:我整个的创作过程,非常复杂,既有凭空臆想,还有收集资料、现场测量、草图绘制、公式运算、放样、绘制、运输布展。一系列复杂的团队配合与现代科技的使用,并不是单凭手绘那么简单。
  BQ:你的作品是独立完成吗?如果作品尺寸很大是否需要助手或者团队协助?
  Q:我的作品属于公共艺术,而且往往都比较大型。我的艺术创作是多个团队,在我的统一指挥下,精密协调配合的结果。有前期的沟通团队、绘制前的材料保障团队、艺术工作室助手团队、运输团队、布展团队。
  BQ:观察角度是怎么确定的?需要精确的计算和测量么?
  Q:观察角度是我自己设定的,我根据最方便观众观看的角度设定。之后需要大量的数据计算:在哪个观察角度怎么呈现立体。
  BQ:3D作画对场地有什么要求?你是如何实现画面与环境的融合的?
  Q:相对开阔一点,可以发挥的就大一点。要与环境高度融合,就要测量环境中尺寸、环境颜色、光线等一切数据。使得这个画面放在里面完全成立,越合理,越真实。
  BQ:你是世界最大和最长的3D立体地画纪录的保持者,3D绘画是不是画幅面积越大,作画就越困难?主要的难点在哪儿?画幅的长度和视觉效果又有什么关系呢?
  Q:我过去在3D艺术创作和展览的过程中,额外的收获几个世界纪录。我的目的是为了创作一张又一张超越自己的作品,而世界纪录只不过是额外的一个收获。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说的是,世界纪录只代表“画过”那么大的画,而不代表就是画得世界第一好。画的好坏,完全与大小没有关系,关键的是绘画本身的构思与美感。否则,世界纪录将是耻辱的放大镜。
  BQ:3D的作品主题与商业结合,这也是源于西方的先例么?
  Q:西方3D绘画大师都不乏大量的与商业结合的案例。从古至今所有的成功的艺术家都是因为商业的成功,才造就他们的辉煌与妇孺皆知。所以,干脆摘掉虚伪的面具,我们坦诚、阳光点吧。
其他文献
在“J——”的千呼万唤声中,5月24日晚间22点30分,威尔·史密斯准时出现在了北京某影城的大银幕上。和探员J永远的一身黑衣颇为不同,端着一杯香槟的史密斯在黑色西服里穿了一件草绿色T恤,嘻哈范儿和小清新调和得不露痕迹。“大、家、晚、上、好!”他在大洋彼岸用蹩脚的中文殷切地回复道。  在此之前,《黑衣人3》的中国点映刚刚完毕,爆笑的穿越情节和诸如“你难道不怕瘦肉精和地沟油吗?”这样本土化的翻译台词,
期刊
“娘叫乔花桂,她属牛。”  在摄影师焦波的组图《俺爹俺娘》中,有一张老太太的正面照,下面只是注了这样一句简单的话。  照片上的老太太是典型的鲁中农妇,梳着小发纂儿,笑眼弯弯,整齐得像五线谱的抬头纹。望着儿子,娘的眼神里永远透着耐心和喜悦,还有一种儿行千里的牵挂。这个人就是娘,你饿了,她会包你爱吃的大馅儿包子;睡着了,她会不时地为你掖背角;过年了,她会守在村口盼儿归来——不论你在哪儿,不论你多大年纪
期刊
小泽一郎  这位被“献金”丑闻绊倒的日本民主党大佬终于被判无罪了。听到这个消息,现任首相野田佳彦应该心里不好受了。或许,很快野田佳彦就会采取解散众议院进行大选等行动,但他的首相生涯可能到此结束。不过,野田佳彦也未必会难过。毕竟,谁都知道,日本首相的宝座并不好坐。  本·拉登  一年前的五月一日,一代枭雄本·拉登被美军击毙。这个消息曾让美国振奋不已,但随着拉登忌日的临近,美国联邦调查局又紧张了起来。
期刊
【引子】  离那场灾难四年了。  灾后重建如火如荼,新北川县城建起,人们住进了新房。四年,那些活着的人们,会逐渐放下悲伤吗?会活得不错吗?四年,我们想记录并见证他们的活着。  《绵阳晚报》摄影部主任杨卫华先生,是震后第一个出现在灾区的媒体人,他用相机拍下了感动亿万人的三岁敬礼宝宝郎铮。他对本刊记者说:“孩子被救出来时,鼻子、嘴巴里都是碎泥渣,我给他擦干净,给他喝了水,孩子笑着说‘谢谢叔叔’,很有礼
期刊
2012春夏之交,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审判和球市是最受关注的事情。司法系统对原足协一干落马的官员、球员的审判引人注目。但中国足球球迷逐渐恢复对联赛的信心,同时随着广州恒大、上海申花、北京国安等球队加大投入,几个城市德比的涌现,中超联赛在新赛季再次呈现出火爆之势。  但是对中国足球来说,本周还有一件温情的大事,那便是有“中国足球第一教父”之称的原中国足协主席、四次执鞭五届国家队的主教练年维泗先生,在众
期刊
1.VACHERON CONSTANTIN 江诗丹顿限量铂金珍藏系列Patrimony Contemporaine自动上弦腕表  该款设计首次应用了42毫米直径的表壳设计,藉由Patrimony Contemporaine系列的高雅特质与铂金稀有特质相搭配,“心脏”是一枚1120型号超薄自动上弦机械机芯,由江诗丹顿自行研制而成,并铸有享负盛誉的日内瓦印记。  2.PIAGET 伯爵  Gouver
期刊
陈屹 本刊驻纽约记者  七七级大学生, 1986年留美,学商从商。1999年《北京青年报》开办《陈屹视线》专栏,2007年《北京青年》周刊开办《陈屹 VS大使夫人》采访系列。先后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西点军校等美国、中国学府与省市受邀演讲。已出版《背洋书包的孩子》、《困惑与诱惑-美国教育参考》等书。2009年在网易“中国制造”系列中,被评为《60年中国影响力女性》 。  邮箱: cheny
期刊
龙泓全 每天都是一段旅程  “当我问到一位德国司机时,他调侃着问我:‘你愿付多少钱?’我说:‘你能免费载我吗?我没有多少钱付给你,但我会送你一份中国的礼物!’最终,他让我上了车。”这只是龙泓全8年来沙发背包经历的一个小片段。本期BQ专访到了正在南美洲间隔年旅行(指用一段较长的时间,通常是一年,去旅行)的龙泓全,听他说说旅途中的故事。  BQ =《北京青年》周刊L = 龙泓全  BQ:你是怎么得知“
期刊
中国楼市的“降价潮”正在形成,且日益蔓延,这是现在人所共知的现实。素有“大炮”之称的任志强却在一次投资高峰论坛中放出“房价在一年半到两年后,将不会一般地涨,而是暴涨”的言论,甚至表示“现在不买房就是傻子”。他认为,一般市场规律是一年半到两年时间为一周期,而现在预期土地价格较低会持续到明年中下半期。他还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表示,如果不改变现有政策,仅仅靠调控,只能让房价越来越高,并直指“此轮调控还是错的
期刊
在一片质疑声中,可口可乐终于开口,首度承认产品中确有余氯流入。  4月28日晚,山西省质监局发布消息称,就此前媒体披露的“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含氯软化水混入部分批次饮料产品”问题,该局已于4月19日成立调查组,通过现场检查、抽检样品、查阅记录、询问员工等方式,认定媒体报道情况属实。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该局于28日对可口可乐山西公司做出了停产整改的行政处罚。  4月30日,可口可乐(中国)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