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岩览胜

来源 :南方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ang6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仙湿地境内奇峰挺秀,岩壑幽深,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其中冯家、八仙、狮子三个幽岩,与附近的龙山湖和古桂柳运河互相陪衬,构成一体。
  冯家岩在冯家村附近,是由冯家、八仙、狮子三个岩洞组成的总称。三个岩洞各自隐伏在三座峰峦山腹里,互为比邻,却不相连接。其中,冯家岩洞最大。据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曾来此地驻训,在冯家岩洞口停放30辆坦克,还绰绰有余。岩口一条通道,自上而下深入岩内,循路而进,中间稍窄,仅容一人通过。下面是地下河,约四五米宽;两岩排列着大块石板,像是吊楼。河道弯曲,长约1200米,可撑竹排。洞内宽广,流水清澈,冬暖夏凉。历史上兵荒马乱年份,是附近村民藏身避难的安全处所。清朝咸丰年初,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的部队曾在这里安营。洞外的大草坪可容万人。1944年深秋,日军入侵,躲在岩洞里的群众惨遭鬼子兵熏死49人,幸而此岩有几个后洞,大部分人迅速向后撤离,免于罹难。
  八仙岩洞位落于冯家岩洞和狮子岩洞的中间,岩洞中景物千奇百怪,多姿多彩,一直保存完好。地下河清澈见底,长约1500米,分出上、下两层,上层象楼,下层是河,河宽约4—5米,年年有人撑竹排进去捕鱼。冯家村群众还在洞口安装了电动抽水机,可以灌溉稻田500多亩。
  站在八仙岩洞口,抬头可见岩壁上悬着略具雏型的“八仙”石像,两边分别有三四个,中间一个。据说这是吕洞宾等几个道友曾在这里念经论道,“会仙”之名由此而得。当地群众经常津津有味地谈:“桂林有个七星岩,会仙有个八仙岩”,以此夸耀于人。
  由岩洞门口进去约15米,向左拐弯,撑竹排进去约30米,停排登岸,有一大厅,地面平坦,可容好几百人,据说是八仙聚会厅。整个洞中倒悬着无数钟乳石,好似千盏宫灯,万朵莲花,鬼斧神工,奇形怪状,使人如入宝洞,璀璨夺目。洞里的地下水从后山流出,通过一个十多亩宽的大水塘进入狮子岩。
  狮子岩是三个岩洞中最小的一个。狮子岩虽稍小,却仍具特色。除有地下河之外,洞口宽敞,两边有许多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和无数晶莹闪亮状如繁星的晶石;洞壁高处,似瑶乡高山流水,层层梯田盘旋而上,气势雄伟,动人心魄。地下河水从狮子岩淙淙流出,灌入岩前约30亩宽的分水塘,成为古柳桂运河的源头:东流至桂林市雁山镇的社门岭与良丰河汇合,注入漓江;西流经龙山湖、古运河,蜿蜒曲折,而达永福苏桥,与洛清江合流,汇入柳江。
  狮子岩得名,是由洞口有一座昂首向内栩栩如生,重约5000斤的天然石狮而得。当地父老相传,古时有个身体壮实的渔人来到洞里打鱼,倦了就睡在石狮上,不觉酣然入梦。当他醒来时,被御林军抓住,绑得结结实实,说他潜入宫廷,偷了大批皇粮,定要治罪。渔人诉说他本来睡在石狮身上,不知道怎么会来到这里,还说他是广西临桂县人,打渔为生,一向安分守己,不敢为非作歹。皇帝见他老实巴交,不像撒谎的人,派人调查,果然在岩洞里找到这头石狮,而且查实是狮子窜入皇宫,偷吃皇粮,便命人把狮身凿去一半,永远禁锢岩中。这个古老传说,世代相传,为此洞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离开狮子岩向西行六七华里,就到烟波浩淼一望无际的龙山湖了。
其他文献
夜  划过脸颊  一滴清泪  纪念远去的青春  在夕阳的尾巴里  闪烁着一个孤独的星  微微的光亮  点缀着夜幕徐徐落下  已看不见  相知的眼神  夜里  泛滥的情绪  续写着思念的  影子  夜  蒙着厚厚的灰尘  掩盖了  思想的棉絮  流逝的弹性  慵懒地哭泣  呼喊远去的河流  呼喊飘远的雨云  夜  残忍的呼吸  窒息思念的光亮
遭遇大雨,浑身被淋得湿透。回到家,洗了个热水澡。然后,坐到电脑前,打开音响,一边听着歌曲,一边浏览着微博。就在这时,埃莱娜给我发来私信,告诉我丹尼洛夫先生已于上月底去世。  “其实,我10月2日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但一直不敢给约瑟芬娜打电话。今天终于鼓起勇气,拿起了电话。电话的两端都是轻轻的抽泣。他们太恩爱了,任何安慰都是多余的……”埃莱娜说。我无语,陷入悲痛之中。印象中,丹尼洛夫先生年纪并不太大。
一  从记事开始,他就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爱哭,我一哭,奶奶常拿他来吓唬我:叫哑巴过来,把你抱去他家做女儿。听后,我会立即停止哭泣。邻居家的大人也会用这样的方法来吓唬爱哭爱闹事的孩子。那时的十三大约二十三四岁,因为兄弟姐妹中排行十三,所以取名十三。但很少有人这样叫他,都是左一个哑巴右一个哑巴。  听奶奶说,他五岁时生了一场病,病后就不能再说话了。记忆中的十三永远是那一副行头——留着像稻草一样的头发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跑遍美国的故事曾激励了无数人。
“那一天,闭目在经阁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在路上,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不为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这是一段西部的高僧留给我们的话,或许用在所有热爱西部、向往西部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  那是一个让我们心都会颤动的地方,让我们每每魂牵梦绕的地方,那儿的天空永远蔚蓝,那儿的阳光永远明媚,那儿的流水永远清澈,还有
数月之后,当我再次回忆起那段寒冷的时光,我一定又会在母亲的良言中找到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春天。  那时的风冷,邮件冷,日色冷。家里迎来了一位似乎不怎么受欢迎的朋友——木吉他。我凭借着日益减少的兴趣,在自学这条艰难的路上行。  双手的指肚被琴弦勒出红痕,一个个小水泡冒出来,又无情地被针尖挑破,留下大大小小或深或浅的茧子,手指肚碰一下就火辣辣地疼。跟同学聊天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会弹吉他。那段时间,如果
乡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像一道彩虹,带给我快乐。  暑假,我又来到大伯家。这里绿油油的农家田园,清新的空氣,总是吸引着我跑出去,叫上邻家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在草丛间捉蜻蜓、小河边抓鱼……让我们玩得不亦乐乎。虽然常常弄得一身泥,但却没人责怪我们,因为他们只顾看着我们一张张的小花脸,哈哈大笑。  黄昏的时候,我们又会跑到田地边的草地上,去看红彤彤的晚霞,彼此比划着千姿百态的云朵,开始自己编故事了,就算前
至今还记得,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姥姥接到了她的母亲从家乡寄来的信。年幼的我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站在地上看着坐在火炕上的姥姥反复读着那封连一张纸都没写满的信。当时的我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么短的信为什么姥姥总也读不完。我只看到本来就佝偻着腰的姥姥此刻显得更加苍老,她的两只眼睛紧紧地盯着信,她的目光似乎一秒钟都没有从信上离开过。直到许久之后,她才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然后缓慢而郑重地将信收了起来。  站
从东海岸到西海岸,from coast to coast,这是一个非常规的举动,因为,它似乎涉及了美国、横跨、长征、极限体验、文化冲击等宏大、残酷甚至有点忧伤的字眼,大家一定愿意分享所有这些独特的经验,于是,我决定极力追忆,回顾那轮子上的45天,5000公里,从旧金山到纽约……    准备    石以杰,真名Jacob Storbakken,昵称Jake,有时候我们也叫他石头。这家伙是个美国人,现
深夜这个点,还没有睡的人,不是在打游戏,就是在吃消夜,但是李子萌都不是,他在工作。老板给了他一个新的游戏项目,他必须赶在凌晨5点前完成所有的测评和漏洞修改。平常,如果天气好,干完活他便会爬到楼顶等日出,红日破晓而出,沐浴晨光能让他充满蓬勃奋进的力量。  按照惯例,项目结束后他休假一周。这种弹性的工作安排很容易使人误会,好比小区物管会的阿姨就曾经极其担忧他的婚姻与前途,所以每次遇到他都要循循善诱殷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