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旅游高职院校法语专业的迅速发展,探索一条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特色化道路是旅游高职院校从众多院校脱颖而出的制胜之举。本文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与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合作项目为例,对旅游高职院校法语专业特色化发展道路进行了解析,介绍了独特的项目发展模式,分析了旅游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了建议,论证了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拓展高职院校海外实习项目、实现国际化办学为途径,提高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旅游高职院校;法语专业;特色化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5.00x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法语教学发展迅速。许多高职院校奉行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因此高校实践教学普遍弱化。就高职院校法语专业而言,其学年短、面向市场需求的教学特点决定了要重视专业的实践能力,避免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1]。因此,为打造高职教育品牌,形成特色化,校企合作应运而生。
(一)目前旅游高职院校法语专业校企合作存在问题
首先是高职院校师资不足,外方教师流动量大[2]。因高职院校财力有限,很难聘用到资深、实践经验丰富的外国专家来学院授课。聘用的外方教师流动量大,对教材、学生熟悉度不高,在教学初期教学效果欠佳,甚至出现负迁移的情况。中方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很难组成一支高水平符合职称比例的优秀教师团队。
其次是学生自身因素。学生均为法语零基础,两年法语学习很难满足赴法的语言要求,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动力欠缺,对实习合作企业兴趣不足,进入实习岗位后,产生抵触情绪,进而降低学习兴趣,从而产生负面消极影响。另外,学生大多数为90后独生子女,对外界依赖性高,动手能力弱,均给教学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二)走校企合作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利用双方不同的环境及教学资源,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校企共建,文化互融,资源共享。海外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海外学习和生活经验,拓展视野和思路,提升国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适应能力。海外实习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产业合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崭新的模式[3]。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山旅)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旅游与市场接轨”的指导方针,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在学生顶岗实习、海外实习研修、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不断突破创新。山旅应用法语专业自2009年以来,在山东省旅游局和孚日省旅游与发展委员会积极推动下,与法国孚日省开展“培训+实习”项目,派出第一批学生11人赴法国培训实习,在山东省内首屈一指,开创了山东省高职院校应用法语专业校企合作的新篇章。截至2015年,派出六届实习生共计70人次,该项目是山旅经过多年努力打造的精品项目,是山旅国际化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山旅的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概况
(一)法国孚日省及项目简介
孚日省(Les Vosges)位于法国东北部,隶属洛林大区,面积5874平方公里,人口38万。该省旅游资源丰富,是法国传统美食、温泉之乡和滑雪胜地。孚日省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合作,曾多次组织面向中国游客的旅游推介活动。在2006年3月推出了汉语的孚日旅游的网站,全面介绍孚日的历史、文化及旅游资源。
山旅在2008年与法国孚日省相关机构签署友好合作协议,选派优秀学生前往孚日省 Gerardmer JBS夏尔丹酒店技术高中和旅游酒店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技能培训和酒店带薪实习,其中含2个月的法语和技能培训及10个月的带薪实习。
(二)项目流程示意图
山旅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1项目流程示意图
(三)项目实施情况
山旅安排实习生在学院校内实训基地百川花园酒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训,并专门安排了强化培训,组成了由外语系教师、外教、西餐教师组成的培训团队,精心设计了围绕法语强化、法餐知识、饭店服务技能等内容的培训课程,通过一系列培训实习,在提高实习生法语语言水平的同时,又加强了专业素质,增强了学生赴法实习的信心,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进行。
该项目在法国的实施由法国GRETA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承担,负责与Gerardmer JBS夏尔丹酒店技术高中协调培训课程安排,课程安排主要以语言及烹饪课程为主,为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奠定基础。课程安排形式以集中加分散式培训为主,学生抵达法国后,首先安排6周的集中培训,剩余14天分散安排在余下的10个月中。同时GRETA机构负责与孚日省的旅游酒店联络,筛选出适合学生实习的酒店,酒店主要以三星级以上的连锁酒店集团(如法国湖畔酒店集团)为主,签订派遣实习生协议,向旅游酒店输送实习生。每个酒店接收2名实习生,实习生进入酒店后,主要从事前厅服务与后厨两个岗位,并进行定期轮岗。
三、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山旅的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从无到有,历经了六年时间,在不断的摸索中,从最初的零经验逐渐发展成熟,成为山东省内与法国旅游酒店在校企合作方面的范本。在不断探索的发展道路中,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项目发展模式,保证了该项目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一)“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高职院校,三年学制的山旅应用法语专业从最早的“2+1”模式调整为实行2年半法语语言及旅游酒店行业专业知识学习+半年国内或一年海外实习,即“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前两年半的学习中着重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在最后半年学生能够通过实习,丰富知识,熟练技能,检验能力,了解行业,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为踏入社会做好知识储备及能力准备。 法语作为小语种之一,招收的高考生均为法语零基础,2年的语言学习显然不能满足法语语言实践的需要,故山旅将包括法语专业在内的小语种调整为“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保证语言学习,并增加技能服务、西餐烹饪基础专业课程,体现了山旅独特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调整也在“培训+实习”项目中得以印证,法方GRETA继续教育机构及法国旅游酒店普遍表示,实习生法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并在烹饪、技能服务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一系列的改革提高了实习生的信心及积极性,使得该项目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二)“培训+实习”项目模式打破传统纯实习模式
与传统的单纯实习项目不同,该项目在学生抵达法国后,有为期6周的培训,前期培训对实习生来说尤为重要,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实习生的法语水平及烹饪技能,还可以缓解实习生初到异国他乡的不适应感。通过前期的培训,可以使实习生尽快适应法国的社会环境,尽快融入到法国的生活和实习工作中。
GRETA继续教育机构负责法语培训,Gerardmer JBS夏尔丹酒店技术高中负责烹饪及饭店服务技能培训。法语培训内容包含法语口语、阅读、听力及写作,烹饪技能培训包含法餐热菜、冷菜及法式甜点的制作等。日常考勤记入培训成绩,每周定时考试,记入最终考核成绩,实习结束前由GRETA继续教育机构为实习生出具培训证明及语言等级证明。
该模式自2009年起,由集中8周培训,逐渐调整为前期6周集中培训,剩余2周分散培训,沿用至今。该调整得到了实习酒店及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在适应融入法国学习及工作中也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及酒店的重视,较传统单纯实习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三)实习津贴与小费奖励适当减轻实习生负担
法国作为欧洲发达国家,消费水平在欧洲前列,培训费及生活费对中国学生来讲无疑是一笔巨大开销。山旅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为学生争取到除培训费用以外,法国旅游酒店承担实习生的食宿费用,并每月支付给学生420欧元的实习津贴。不同酒店的实习生还可获得每月几十欧元不等的小费用以补充生活费。值得一提的是,因中法学制不同,法国实习生进入旅游酒店实习是没有实习津贴的,只有法国学徒才享受实习津贴。所以山旅的实习生进入法国旅游酒店享受了法国学徒的待遇,这大大减轻了实习生的经济负担,保证了实习生实习的积极性,作为旅游酒店,不仅拥有了国际化实习生,也采用低成本解决了劳动力紧张的问题,实现了校企双赢,共同发展。
(四)增强学生法语学习动力,为法国留学提供有利条件
山旅学生自入校开始,均已知晓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情况,并以此为动力认真学习语言及其他课程,争取赴法实习成为可能。除了考取学院要求的等级证书之外,还积极参加国家TEF及TALF语言水平考试。事实证明,自首届实习生开始,每年均有3-4名实习生通过一年的法国实习生活,选择继续留学,在法国深造圆梦。
四、案例的价值与意义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规模以上专业的就业状况,法语专业多年名列前茅,稳居前10名,中国一直保持非洲(包括前法属殖民地国家)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对法语专业学生需求量居高不下,且待遇优厚。如何将法语专业由单纯的语言专业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应用型专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目标。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主题是改革与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学院谋求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经之路。山旅与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合作项目模式倡导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的重要体现,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
(一)法语专业高就业质量的保障
山旅应用法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以上,是我院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参加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回国就业的学生不光在法语水平上,在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上也有了很大提高,学生毕业实习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缩短了工作适应期,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有机衔接。学生回国后大多活跃在五星级酒店和法资企业,他们的学习目的、就业方向较其他学生更加明确,就业稳定率显著提高。
根据山旅2014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应用法语专业毕业生到就业单位后,以法语为专业特色,好学肯干,外语运用能力比较强,保持了就业竞争的明显优势。用人单位对山旅应用法语专业毕业生语言能力较好以上评价的占90.9 %,认为业务能力较好以上的占91%,认为具有较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占92%。一系列数据显示,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保证了国际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及自身素质被肯定,无疑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4]。
(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目前高职教师来源单一,据有关调查显示,80%以上的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有的院校比例甚者更高,这一现象直接导致高职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校企合作必将全面推动师资队伍建设[5]。随着海外项目的不断拓展,派遣教师带队到海外参加培训实习,不仅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使得教师具备更多的实践技能与经验,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的教师才可以满足高职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及时、灵活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技术要求,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及大纲,制定培训课程,确定考核方式,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三)资源共享,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名校品牌
高职院校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有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比如建设实训实验室),然而高职院校普遍经费有限,难以满足实训设备的更新换代。通过校企合作海外项目,将学生的一部分实训项目放到海外项目中进行,极大的节省了教学资源,有利于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山旅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作为山东省内高职院校中首屈一指的精品项目,成为山旅办学的特色品牌。联合山旅的阿联酋实习、赴日研修、新加坡、美国等实习项目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推动了山旅省级特色名校建设的步伐,成为山旅的名校品牌。
【关键词】旅游高职院校;法语专业;特色化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5.00x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法语教学发展迅速。许多高职院校奉行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因此高校实践教学普遍弱化。就高职院校法语专业而言,其学年短、面向市场需求的教学特点决定了要重视专业的实践能力,避免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1]。因此,为打造高职教育品牌,形成特色化,校企合作应运而生。
(一)目前旅游高职院校法语专业校企合作存在问题
首先是高职院校师资不足,外方教师流动量大[2]。因高职院校财力有限,很难聘用到资深、实践经验丰富的外国专家来学院授课。聘用的外方教师流动量大,对教材、学生熟悉度不高,在教学初期教学效果欠佳,甚至出现负迁移的情况。中方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很难组成一支高水平符合职称比例的优秀教师团队。
其次是学生自身因素。学生均为法语零基础,两年法语学习很难满足赴法的语言要求,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动力欠缺,对实习合作企业兴趣不足,进入实习岗位后,产生抵触情绪,进而降低学习兴趣,从而产生负面消极影响。另外,学生大多数为90后独生子女,对外界依赖性高,动手能力弱,均给教学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二)走校企合作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利用双方不同的环境及教学资源,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校企共建,文化互融,资源共享。海外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海外学习和生活经验,拓展视野和思路,提升国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适应能力。海外实习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产业合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崭新的模式[3]。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山旅)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旅游与市场接轨”的指导方针,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在学生顶岗实习、海外实习研修、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不断突破创新。山旅应用法语专业自2009年以来,在山东省旅游局和孚日省旅游与发展委员会积极推动下,与法国孚日省开展“培训+实习”项目,派出第一批学生11人赴法国培训实习,在山东省内首屈一指,开创了山东省高职院校应用法语专业校企合作的新篇章。截至2015年,派出六届实习生共计70人次,该项目是山旅经过多年努力打造的精品项目,是山旅国际化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山旅的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概况
(一)法国孚日省及项目简介
孚日省(Les Vosges)位于法国东北部,隶属洛林大区,面积5874平方公里,人口38万。该省旅游资源丰富,是法国传统美食、温泉之乡和滑雪胜地。孚日省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合作,曾多次组织面向中国游客的旅游推介活动。在2006年3月推出了汉语的孚日旅游的网站,全面介绍孚日的历史、文化及旅游资源。
山旅在2008年与法国孚日省相关机构签署友好合作协议,选派优秀学生前往孚日省 Gerardmer JBS夏尔丹酒店技术高中和旅游酒店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技能培训和酒店带薪实习,其中含2个月的法语和技能培训及10个月的带薪实习。
(二)项目流程示意图
山旅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1项目流程示意图
(三)项目实施情况
山旅安排实习生在学院校内实训基地百川花园酒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训,并专门安排了强化培训,组成了由外语系教师、外教、西餐教师组成的培训团队,精心设计了围绕法语强化、法餐知识、饭店服务技能等内容的培训课程,通过一系列培训实习,在提高实习生法语语言水平的同时,又加强了专业素质,增强了学生赴法实习的信心,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进行。
该项目在法国的实施由法国GRETA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承担,负责与Gerardmer JBS夏尔丹酒店技术高中协调培训课程安排,课程安排主要以语言及烹饪课程为主,为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奠定基础。课程安排形式以集中加分散式培训为主,学生抵达法国后,首先安排6周的集中培训,剩余14天分散安排在余下的10个月中。同时GRETA机构负责与孚日省的旅游酒店联络,筛选出适合学生实习的酒店,酒店主要以三星级以上的连锁酒店集团(如法国湖畔酒店集团)为主,签订派遣实习生协议,向旅游酒店输送实习生。每个酒店接收2名实习生,实习生进入酒店后,主要从事前厅服务与后厨两个岗位,并进行定期轮岗。
三、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山旅的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从无到有,历经了六年时间,在不断的摸索中,从最初的零经验逐渐发展成熟,成为山东省内与法国旅游酒店在校企合作方面的范本。在不断探索的发展道路中,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项目发展模式,保证了该项目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一)“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高职院校,三年学制的山旅应用法语专业从最早的“2+1”模式调整为实行2年半法语语言及旅游酒店行业专业知识学习+半年国内或一年海外实习,即“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前两年半的学习中着重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在最后半年学生能够通过实习,丰富知识,熟练技能,检验能力,了解行业,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为踏入社会做好知识储备及能力准备。 法语作为小语种之一,招收的高考生均为法语零基础,2年的语言学习显然不能满足法语语言实践的需要,故山旅将包括法语专业在内的小语种调整为“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保证语言学习,并增加技能服务、西餐烹饪基础专业课程,体现了山旅独特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调整也在“培训+实习”项目中得以印证,法方GRETA继续教育机构及法国旅游酒店普遍表示,实习生法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并在烹饪、技能服务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一系列的改革提高了实习生的信心及积极性,使得该项目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二)“培训+实习”项目模式打破传统纯实习模式
与传统的单纯实习项目不同,该项目在学生抵达法国后,有为期6周的培训,前期培训对实习生来说尤为重要,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实习生的法语水平及烹饪技能,还可以缓解实习生初到异国他乡的不适应感。通过前期的培训,可以使实习生尽快适应法国的社会环境,尽快融入到法国的生活和实习工作中。
GRETA继续教育机构负责法语培训,Gerardmer JBS夏尔丹酒店技术高中负责烹饪及饭店服务技能培训。法语培训内容包含法语口语、阅读、听力及写作,烹饪技能培训包含法餐热菜、冷菜及法式甜点的制作等。日常考勤记入培训成绩,每周定时考试,记入最终考核成绩,实习结束前由GRETA继续教育机构为实习生出具培训证明及语言等级证明。
该模式自2009年起,由集中8周培训,逐渐调整为前期6周集中培训,剩余2周分散培训,沿用至今。该调整得到了实习酒店及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在适应融入法国学习及工作中也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及酒店的重视,较传统单纯实习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三)实习津贴与小费奖励适当减轻实习生负担
法国作为欧洲发达国家,消费水平在欧洲前列,培训费及生活费对中国学生来讲无疑是一笔巨大开销。山旅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为学生争取到除培训费用以外,法国旅游酒店承担实习生的食宿费用,并每月支付给学生420欧元的实习津贴。不同酒店的实习生还可获得每月几十欧元不等的小费用以补充生活费。值得一提的是,因中法学制不同,法国实习生进入旅游酒店实习是没有实习津贴的,只有法国学徒才享受实习津贴。所以山旅的实习生进入法国旅游酒店享受了法国学徒的待遇,这大大减轻了实习生的经济负担,保证了实习生实习的积极性,作为旅游酒店,不仅拥有了国际化实习生,也采用低成本解决了劳动力紧张的问题,实现了校企双赢,共同发展。
(四)增强学生法语学习动力,为法国留学提供有利条件
山旅学生自入校开始,均已知晓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情况,并以此为动力认真学习语言及其他课程,争取赴法实习成为可能。除了考取学院要求的等级证书之外,还积极参加国家TEF及TALF语言水平考试。事实证明,自首届实习生开始,每年均有3-4名实习生通过一年的法国实习生活,选择继续留学,在法国深造圆梦。
四、案例的价值与意义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规模以上专业的就业状况,法语专业多年名列前茅,稳居前10名,中国一直保持非洲(包括前法属殖民地国家)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对法语专业学生需求量居高不下,且待遇优厚。如何将法语专业由单纯的语言专业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应用型专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目标。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主题是改革与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学院谋求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经之路。山旅与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合作项目模式倡导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的重要体现,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
(一)法语专业高就业质量的保障
山旅应用法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以上,是我院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参加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回国就业的学生不光在法语水平上,在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上也有了很大提高,学生毕业实习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缩短了工作适应期,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有机衔接。学生回国后大多活跃在五星级酒店和法资企业,他们的学习目的、就业方向较其他学生更加明确,就业稳定率显著提高。
根据山旅2014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应用法语专业毕业生到就业单位后,以法语为专业特色,好学肯干,外语运用能力比较强,保持了就业竞争的明显优势。用人单位对山旅应用法语专业毕业生语言能力较好以上评价的占90.9 %,认为业务能力较好以上的占91%,认为具有较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占92%。一系列数据显示,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保证了国际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及自身素质被肯定,无疑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4]。
(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目前高职教师来源单一,据有关调查显示,80%以上的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有的院校比例甚者更高,这一现象直接导致高职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校企合作必将全面推动师资队伍建设[5]。随着海外项目的不断拓展,派遣教师带队到海外参加培训实习,不仅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使得教师具备更多的实践技能与经验,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的教师才可以满足高职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及时、灵活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技术要求,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及大纲,制定培训课程,确定考核方式,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三)资源共享,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名校品牌
高职院校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有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比如建设实训实验室),然而高职院校普遍经费有限,难以满足实训设备的更新换代。通过校企合作海外项目,将学生的一部分实训项目放到海外项目中进行,极大的节省了教学资源,有利于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山旅法国孚日省“培训+实习”项目,作为山东省内高职院校中首屈一指的精品项目,成为山旅办学的特色品牌。联合山旅的阿联酋实习、赴日研修、新加坡、美国等实习项目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推动了山旅省级特色名校建设的步伐,成为山旅的名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