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课堂,是从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度来评价教学行为,重点关注的是课堂目标的达成、学生获得的发展。
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确定好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预设好主要的教法学法;需要教师积极创设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懂得让学生即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
认真专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才能提出科学优质的教学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可能。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充分研读教材,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纲”,有的放矢
有些教师因为没有深入研读教材和课标,出现教学目标要求把握不准(如了解、理解、掌握、体会、运用等不同的层次要求)、课堂教学容量不当(过轻或偏重)、甚至一堂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组织散乱等情况。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必要条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是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都是接受式学习,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由此来看,初中的语文教学要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抓起,继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七年级语文教材安排的内容很适合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口味,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安排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2.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实施课堂教学前的备课过程,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方法的预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目标要求、学生学情、环境条件等因素灵活选择。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利用教学资源,比如多媒体的使用,如果使用得当,就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在上七年级语文中一篇叫做《理想》的课文时,教师如果在上课之前能放一段有配乐的朗诵,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也有助于对文章内涵的掌握。另外,备课时在网上搜索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选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部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课堂有效性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二、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有效”的關键
1. 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
教学中,教师要有平等意识,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会有民主的课堂气氛,才能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和谐的教学秩序,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记得在一次作文评改中,看到学生的文章里有这么一段话:“我虽然成绩不好,可是我已经在努力了。有的老师很偏心,我做对了五道题,老师没有表扬我,可是有的成绩优秀的同学做对了三道题,老师就说他很聪明。我很不理解,有时候觉得没有意思,再怎么样学习老师也瞧不起我。”这样的例子平常得不能再平常,可是身为教师的我们,是否考虑过,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眼里。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鼓励,可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认为,教学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
2.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尽量让学生自己查找学习资料,坚持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学生的学习不能离开教材,教师的教学也必须围绕教材来展开。但是,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有效教学。当然,教师也不能一味唱“独角戏”,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没有听进去,那教师的“满堂灌”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那么,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进一步完成了。
3. 积极创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情境,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通过一定的课堂组织形式,不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读读写写、问题质疑、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巩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
比如在上《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学生更深入地走进课堂、走进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将自己融入到文章角色中,也就感受到作者写作的目的。这样,不是很好地完成了课堂的有效教学呢?
三、讲、学、练相结合,是课堂教学“有效”的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懂得让学生即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尽量精简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流程
如过长的课堂引入、不必要的课堂讨论、不起作用的媒体课件、形式化的课堂拓展等均应当让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
2. 不断锤炼教学语言,使课堂简洁清晰
如复杂的提问语言、习惯性的重复语言、慢节奏语速、离题了的故事等。
3. 当堂训练、及时巩固、关注发展
课堂是师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主阵地,课堂上,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知识与能力的生成过程中,也必须有合理、充分的练习巩固环节,以有效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巩固。
有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反思。只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好教材、教法,并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和教师都融入到课堂,相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确定好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预设好主要的教法学法;需要教师积极创设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懂得让学生即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
认真专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才能提出科学优质的教学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可能。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充分研读教材,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纲”,有的放矢
有些教师因为没有深入研读教材和课标,出现教学目标要求把握不准(如了解、理解、掌握、体会、运用等不同的层次要求)、课堂教学容量不当(过轻或偏重)、甚至一堂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组织散乱等情况。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必要条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是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都是接受式学习,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由此来看,初中的语文教学要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抓起,继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七年级语文教材安排的内容很适合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口味,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安排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2.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实施课堂教学前的备课过程,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方法的预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目标要求、学生学情、环境条件等因素灵活选择。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利用教学资源,比如多媒体的使用,如果使用得当,就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在上七年级语文中一篇叫做《理想》的课文时,教师如果在上课之前能放一段有配乐的朗诵,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也有助于对文章内涵的掌握。另外,备课时在网上搜索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选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部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课堂有效性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二、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有效”的關键
1. 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
教学中,教师要有平等意识,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会有民主的课堂气氛,才能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和谐的教学秩序,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记得在一次作文评改中,看到学生的文章里有这么一段话:“我虽然成绩不好,可是我已经在努力了。有的老师很偏心,我做对了五道题,老师没有表扬我,可是有的成绩优秀的同学做对了三道题,老师就说他很聪明。我很不理解,有时候觉得没有意思,再怎么样学习老师也瞧不起我。”这样的例子平常得不能再平常,可是身为教师的我们,是否考虑过,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眼里。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鼓励,可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认为,教学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
2.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尽量让学生自己查找学习资料,坚持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学生的学习不能离开教材,教师的教学也必须围绕教材来展开。但是,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有效教学。当然,教师也不能一味唱“独角戏”,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没有听进去,那教师的“满堂灌”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那么,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进一步完成了。
3. 积极创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情境,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通过一定的课堂组织形式,不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读读写写、问题质疑、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巩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
比如在上《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学生更深入地走进课堂、走进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将自己融入到文章角色中,也就感受到作者写作的目的。这样,不是很好地完成了课堂的有效教学呢?
三、讲、学、练相结合,是课堂教学“有效”的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懂得让学生即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尽量精简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流程
如过长的课堂引入、不必要的课堂讨论、不起作用的媒体课件、形式化的课堂拓展等均应当让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
2. 不断锤炼教学语言,使课堂简洁清晰
如复杂的提问语言、习惯性的重复语言、慢节奏语速、离题了的故事等。
3. 当堂训练、及时巩固、关注发展
课堂是师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主阵地,课堂上,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知识与能力的生成过程中,也必须有合理、充分的练习巩固环节,以有效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巩固。
有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反思。只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好教材、教法,并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和教师都融入到课堂,相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能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