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公有制所有权的权能分离——兼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xiaope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 探讨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首先对我国土地所有制必须有明确的认识。这是因为: 1、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制度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使用制度的基础,对土地所有制认识上存在分歧的情况下,对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探讨无异于“求小同而存大异”,难以深入下去;
其他文献
1984年春对靖州县排牙山林杨杉木种子园选出的11个优良家系分别在怀化地区北部、中部和南部进行了区域性造林试验。历时10年,结果表明:优良家系间与环境间交互作用显著,但都优于对照。材
<正> 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1617—1682)进京觐见顺治皇帝,是清朝初年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他于1652年(清顺治九年)藏历3月从拉萨动身,经过了今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北、北京等七个省市自治区,于当年12月16日(月、日为藏历,下同)抵达京郊南苑,谒见了顺治帝。有关此次进京的路线,五世达赖喇嘛在其自传中依据当时的记录作了较详细的记述。其中拉萨至西宁一段的道路,日本学者佐藤长已经在《西藏历史地理研究》一书中结合清代拉萨至西宁间的官道以及六世班禅洛桑贝丹意希1
一、引言据教育部的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到2012年这个数字再创新高,接近700万。高校毕业生人数
<正> “物质”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范畴。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物质”范畴,还是以“实践”,范畴做为自己的全部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基石和逻辑轴心?这是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重大问题。我们现行的哲学教材(以下简称教材)通常把所谓辩证唯物主义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把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列宁的物质定义视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和逻辑起点,说它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遵循世界固有的发展规律改造世界的坚实的哲学基础”。我认为这
<正> 引言 所谓文化圈,是指由一定的生物性成份、地区环境成份、民族文化成份、历史沿革成份所形成的共同的文化空间,是特定历史、地区、文化当中许多个人对文化实践的总和。 青海是一所文化的富矿区,在这里,先后汇聚并形成了好几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先是古羌文化,后来出现了藏族草原游牧文化,汉代以后中原汉族文化涌入,魏晋以后塞北东胡文化移入,尔后,佛教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传播,阿拉伯、波斯商人通过丝绸
通过对无花果生物学特性的观测与研究,发现无花果具有特早期丰产栽培的生物学基础,通过多年重复试验,总结出了无花果扦插当年果实丰产和连年切干萌条件丰产栽培新技术,扦插当年平
2008年3月济钢集团和莱钢集团,国有产权划转方式重组成山东钢铁集团。2008年6月唐钢集团与邯钢集团牵头组成河北钢铁集团。近几年,兼并重组在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是一道亮
月季 金鱼草 瓜叶菊切花保鲜效应研究彭重华(中南林学院)赏花怡情,探病访友,祝生日,贺开张等买花送礼已逐步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交往的时兴方式。据了解,长沙市现有花店20多家,鲜花大多
论森林旅游的生态影响及对策邓金阳,柯显东(中南林学院森林旅游系株洲412006)森林旅游是我国人民一种新兴的旅游消遣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必然会有更多的人涌向森林从事旅游活
<正> 价值观念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并在不断认识客观现实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正是依赖实践经验了解和认识到,怎样做才能得到幸福和安宁,有利于阶级,民族的发展和种的保存,怎样做则有害于阶级、民族和人类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人们逐步形成“趋利避害”的思想观念,并经过现实社会整合,成为人们在某种特定的情景和条件下如何采取行动的基本行为规范。 然而,从理论层次上来说明规范形成的逻辑根据,具体说“应当”以什么为前提,的确是有一定难度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