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样的歌”。语言在各个方面都展示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学生重要阶段语言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时间最长的重要引导者来说,课堂上的语言魅力应该积极展示,更好的去表达来展示语言艺术的魅力,和学生更好的沟通。当然小学教师语言的准确、幽默、生动形象都是影响教师课堂活动的重要因素,课堂是教师教学最普遍的平台,教学语言也是教师重点设计对象,特别是小学教师的课堂语言,更加具有感染力。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充分体现出教师必须掌握语言的魅力之处。
  关键词:课堂语言 小学教师 师生沟通 语言魅力 知识传播
  “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她们是我们每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引航人、向导者,使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不断遨游。小学教师就陪伴着我们重要且最长时间的学生时代。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教师的身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担。显而易见的,在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最突出的还是老师的“口口相传”,老师通过他们丰富的语言艺术,精彩的语言情况设定,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够更快速、更准确、更生动的向学生传递知识。
  小学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也由此展开:
  一、語言的重要性
  小学教师重点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并学习以及延伸,这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传递方式就是教师的语言。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是教师语言的魅力展示。同时,小学教师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老师的知识接收的多少,是否掌握并突破新知识。能够更清楚的明白知识点也是需要老师的准确生动的表达能力。其中在这个特殊的氛围中也需要特殊的语言来进行课堂的教学,这就是课堂语言。
  二、小学课堂语言的艺术魅力
  (一)小学课堂语言的准确性词准意切
  小学的课堂语言是小学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过程中的直接表达,那么教师对学生的负责态度也重点体现在语言的准确性上。用词恰当、准确明了、不含糊其词,有利于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特别市 小学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不能心口开河,今、明、后天说话都不一样,扰乱学生的思绪,导致对知识的误解,以至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疑问。
  (二)小学课堂语言的生动性诙谐幽默
  幽默是一个人学识、才华、修养、智慧以及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高手段运用。幽默感也是小学教师成功教学的必备要素之一。小学教师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表现力、结果就是有力的将知识传递的更加顺畅,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用更加有趣的方式理解知识。就像相声、小品演员那样妙语连珠,风趣幽默,学生听课就是超值的享受。
  列宁曾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所以课堂语言追求的语言幽默,不是一味的滑稽搞笑、庸俗无意,而是教师们高度修养和智慧的外在表现,极具高雅自然的优秀品质。在不少的事实上都告诉我们在教师教学中,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总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学上也有验证这样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集中精神,记忆深刻。反之,教师语言单板、平淡无力、抽象且缺乏吸引力,学习成果自然不高。
  (三)小学课堂语言的新奇性积极学习
  平淡的话语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小学课堂里最能体现的是教师对导入语的设计及创新的一种艺术。
  (四)小学课堂语言的鼓励性增加信心
  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教师语言,那就是鼓励语言,这里具体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及批评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性语言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情况的。
  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语言的鼓励性更加重视。其实学生非常注意老师的评价,有时无意性的评语都会影响学生之后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的评价都是要经过精心设计的,也有些教师会说:“对就对,错就错,对了就表扬,错了就批评”,看起来赏罚分明,现实却是一味的批评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缺乏信心,越来越对课堂有抵触情绪,那么,学习只会让他感到疲倦甚至是厌烦。一味的评判接下来的情况就是学生一直低着头,害怕老师的提问,躲避问题的答案,抵触情绪养成,但是换一种方式,教师通过鼓励性语言又或者根据情况引导、提示鼓励学生答出,而不是急于批评 。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应给予鼓励性语言:“在想一想,我对你有信心。我觉得你能行”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性还能让他发现哪些方面不足。鼓励其自主探究,动脑思考,留下深刻印象。
  (五)小学课堂语言的启发性激励成长
  都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导航人,用正确词意,生动语言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自主获取新知识进而得到发展。
  (六)小学课堂语言的“自如性”点亮课堂
  小学课堂语言的“自如性”不仅说小学老师说的话要收放自如,更加体现在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就是体态语的运用的恰当。
  小学教师的课堂上动作是教学手段的重要构成部分。单板生硬的站在一个位置,身体硬邦邦的,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扭扭捏捏,这样的教态是不合格的表现。特别是在小学,这样一个长时间的、年龄偏小的学习阶段,教师的语言如果不用动作来加以修饰,那么他自己的教学目标达到的只能是寥寥无几,不能加深同学对知识的理解,自然而然没有了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老一辈的人这样形容教师“教师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难磨一张嘴”,虽说现在,增添了不少新花样,媒体的热情加入也取代不了语言的感染力,不仅是在声音,还是在内容的精神的方面。
  特别是小学教师,语言更是他们让学生兴奋的感染源,直接决定了学生兴趣的浓厚程度。朗诵上下五千年文字,悠悠几万里,能悲能喜。像小船,载着学生在充满智慧的激流中航行,牵一发而动全身,产生共鸣。为了成为这样的优秀小学教师,我也正在不断奋斗。
其他文献
摘要:将劳动教育植根于学校的日常活动中。学校的活动是发展学生劳动素养的“土壤”,只有土壤的养料供给充足,足够肥沃,素养之花才能徐徐绽放。“肥沃的学校活动之壤”应以家校合力推动劳动素养的发展,以多元活动支撑劳动素养的发展,以崇尚劳动的思想催化劳动素养的发展,以劳动技能指导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劳动教育真正落地有痕。  关键词:学校活动 根植 劳动素养  “生活那么苦,工作那么累,你选择了养我
期刊
摘要:师生关系作为小学生人际关系的一部分,是小学生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内容。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新型师生关系亟需建立。以往传统的师生关系表现出与时代的不适应性,容易造成师生的对立和冷漠。在小学教育中应当建立起以平等和尊重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沟通、关注学生成长、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以及健全家校合作体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尊重;教育现代化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完成共同教育任务过程中,建立
期刊
从心理学角度讲,思维品质是思维产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思维能力是在一定的思维品质基础上形成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经常可以见到有的学生善于思考,领悟力强,很快就想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方案,理清解题思路;而有的学生遇到难题一筹莫展,找不到解题的门路,这就是思维能力的差异。数学思维能力是思维品质在解题实践中的具体化。因此,探索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作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互助对于学生在完善人格、提高情商、发展智力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伴互助的学习模式因其固有的“教学相长”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由来已久,《尚书》中《兑命》提出的“学学半”观点,就是明证。在当代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兵教兵,兵练兵”的同伴互助学习模式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要真正在课堂上开展好同伴互助学习,使学生能做到优势互补、积极合作、共同发展,还需要从“小处”“细处
期刊
新课程改革之后,要求学生不仅要扩大阅读的数量,增加学生的视野,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独特的阅读品味。新课改提倡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尽量少做题,多阅读,达到知识的积累,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应试方法,避免学生只会考试,不会真正运用学到的知识。群文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条理、有方法的进行学习,在生活中进行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工作与生活的节奏加快,教育领域也同样如此。压力,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教师的共同体验,特别是农村教师。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教师患有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这种现象,本文从教师的工作负担、外界对教师工作的职业期待、教师自身素质等三方面展开了对农村教师的压力源的探索,从分析中可以发现这三方面都是农村教师重大压力的源泉。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会对教育事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的身心健康
期刊
摘要: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教学的计划、安排内容、方法,以及教师、学生、学校环境和设施等诸多因素,还要考虑怎样处理学习理论与联系实际,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等关系。只有加强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上述各因素的作用,处理好教学任务中的各项关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层次 拓
期刊
摘要:幼儿教师是立园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想要让幼儿身心更健康全面发展,需要专业的幼儿教育及高质量的幼师团队作为保障。本论文结合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为幼儿园师德建设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在提升教师的良好形象,创建更完善的师德建设机制及师德建设平台作出了进一步的指点。  关键词:幼儿教师;师德;爱;素质  “以德修身,恪守师德;以德修己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改革特别强调了通过议题设计活动型课堂,这就给我们当前的教学方式创新指明了方向。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我们通过具有价值导向的议题,融合趣味性的思辨性议题,开展形式灵活的活动性议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知识体系,提升思维高度,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核心素养;议题教学;课程改革;价值导向;思辨性;活动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
期刊
摘要:针对当下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笔者认为“治理校园手机,宜疏不宜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鼓励学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机,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提高,使学校的管理更有人性化、使校园生活更和谐、使师生关系更融洽。  关键词:智能手机、学生、校园、趋势、沟通、心理问题、学习、减负、管理、教育现代化、信息化  一、智能手机的冤屈  科學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生活、工作的智能化,智能手机广泛应用于日常。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