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政经济良性循环问题的思考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5333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的国家财政的面貌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说明我国对财政体制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家财政经济逐渐向良性发展轨道上迈进,初步实现了财政经济的稳定增长。但是,还是存在很多因素影响我国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本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存在问题;措施
  实现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需要全方位的协调全社会的各项事业,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分步骤、有计划地促进文化、卫生、教育、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全社会的科学理财。国家通过对财政政策的调节,进一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失业再就业、“三农”等问题,使全体人民可以共享财政经济发展的成果。
  一、我国目前财政经济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一是政府的投资结构不合理。政府的财政投资没能够将动员建设资金和投资配额计划安排有机的结合起来,导致在某些投资项目上面存在资金缺口,以经济开发区的项目更甚,这就暴露出政府投资时没有经过严密的计划安排,具有随意性,也表明政府决策的不科学性。这样不仅造成了对人力、物力的浪费,更主要的是破坏了现实的生产力,政府的不合理投资使财政资金大量被浪费。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虽然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在不断增加,然而政府大楼越盖越高越豪华,各种办公设备可想而知,而且对其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事实上很多政府的资金和财力已经严重缺乏,但是各级政府支出仍然是大手大脚,毫无节制。政府投资性支出效率很低,存在严重浪费的现象。二是目前我国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过量,靠政府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冗员现象严重,很多地方皆是如此,甚至政府的财政支出的七成都是用来给公职人员发工资的,更甚的其全部财政都不够工资的支付,这种现象值得人们深思。
  2.不理想的财政收入。一是财政收入的来源存在问题。这样的问题就迫使各级政府、部门绕过国家的有关规定,巧设各种名目向农民、个体户、企业以及私营业主征收额外费用,这种违法方式成为了很多政府部门解决其财政困难的渠道。长久下来,各级政府部门收费的规模增大、项目也在不断增多,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同时也严重扰乱了国民收入的分配秩序、影响了税收,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我国的财政收入。这样就使国家的财政调控能力被削弱,市场经济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其固有的缺陷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经济运行的客观环境没有得到及时的改善,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转嫁给财政,造成国家财政的负担,给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带来不利的影响。二是区域的生产布局的不合理。某些地方在生产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的规划,获得的经济效益很不乐观。我们以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建設为例,原本是可以直接建造鱼塘的地方,却被填盖建造村庄、修路或是改为耕地;而原本可以作为耕地的地方非要进行挖塘养鱼;甚至有的地方为了要建造公园毁坏大片良田发展森林公园等。
  二、促进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有效措施
  1.加强和完善财政职能。首先,我们要树立大财政观,不能简单地在财政收支上做文章,要把财政问题纳入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来。财政问题是国家进行社会经济关系调节的重要杠杆,因此,各财政部门要清楚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自己的职能范围,并且要认真理清各杠杆之间的相互间关系,同时也要从财政经济的大环境着手,把经济发展、循环过程中的调节和引导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区域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其次,以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为基础,建立一个三位一体的财政经济良性运行机制,即计划、财政、金融三方面的相互配合与相互制约,这有利于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以便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不断的壮大和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2.有效加快财源建设。实现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就是对财源的建设,那么对财源的具体建设一定要按照这样的原则,即“财政办工业,活商业,抓企业,具各业”。具体来说有有以下几方面的重点:一是财源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树立效益的观念,在转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基础上,实现扭亏增盈。二是要对基础财源(农业)加强巩固,积极培植像第三产业这样的新兴财源,进而使之成为主导财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就是其产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国家应该积极鼓励和扶持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的发展,市场建设的加快有利于推动第三产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三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我们要充分利用地区的优势,积极拓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财源的有效途径。比如,培植外向型财源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加工可以出口的产品,这样就直接增加了外汇收入。这就要求地方努力使以往的内向型经济,逐渐向外向型经济转变,在现有的经济领域的基础上继续拓展,适当扩大劳务输出量,加强对创汇工农业的建设,逐渐增强地方的出口创汇能力。
  3.完善财政法规。实现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有力保障就是建立健全的财政法规体系。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财政法规,不仅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健康的发展,而且还保证了良好的分配秩序。目前,我国的财政收支问题上还存在不小的问题,主要有财政收入不仅存在收不上来的情况还有大量的流失,各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够,执行力很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的财政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除此之外,要加强对财政的支出管理,努力达到优化支出结构的目的,保证财政支出效益,这也是实现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步骤。
  4.积极推进税费改革。国家推行税费改革对于财政经济的良性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推行这一政策,有利于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把那些具有税收性质的费改为税,对于不适于把费改税的基金和收费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即实行“收支两条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改善国民收入分配主体多元化现状,同时有益于规范国家财政收入,使财税管理制度趋于完善,这样可以为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创造良好的条件。
  5.加强对税收的征管。国家要加强对税收的征管力度,只要存在税源就要严格依法征税,只有努力做好税收工作,才能有效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这就要求国家税务工作人员要严格执法,在工作中不能有税不收或是少收。建立健全税收征管法规,努力开辟新的税源,在税收的征管上要公开化、透明化,坚决制止税收漏洞,取缔非法收入。
  三、结语
  想要实现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就必须要建立健全的财政法律法规,努力建设比较健全的财政体系,实行有力的监管政策。对于试行的政策如果行之有效的话,应该及时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逐渐使我国的财政经济运行步入法制化轨道。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监管体系,使他们相互配合达到为财政经济的良好循环保驾护航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李辉.试论如何协调财政政策与经济循环[J].现代商业.2008(3)
  [2]乐益民.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效应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1):30~33
  [3]李佳,李成诚.我国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企业导报.2009(6):5
  [4]苏明强.财政经济分析预测方法的关键点[J].经济管理参考.2007(2)
  [5]王子元.把握财政经济发展关系促进财政经济协调增长[J].思想战线.2012,28(5)
其他文献
期刊
分析制约区县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发展区县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措施与对策。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district
九九登高出画楼,琼洲一望绪难收。无端半月无晴日,湿了黄花老了秋。
从生活方式、类型与目前的健康状况,可以了解到您所缺的维生素。首先请您回答A到E组的问题,并计算在答案中有几个“Y”(是)。 From the lifestyle, type and current state
船闸职工所处的组织生态若一味只是监管惩戒,这将无法在他们的内心中形成主动服务的内驱动力.久而久之,思想政治工作便会逐渐弱化自身的功能,也势必会引起职工产生腻烦心理[1
在各类医疗机构中,药房占据重要的地位,在药房管理中,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提高药房的运行质量。在进行药房管理的过程中,重点要放在药品质量管理、药品采购管理、药品使用管理和制
[摘 要] 实训基地在现代教育中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此,将当前港口机械实训基地教育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分析其实践教学不足、功利性明显等情况,并以此为出发点,重点进行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港口机械实训基地建设分析,包括实训基地建设的困难和可行建议等。旨在通过分析当前状况完善相关理论,为后续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和参考。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港口机械;实训基地;教学管
随着南通市课改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成为教育方针的核心.那么,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又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优化呢?下面结合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谈一些笔者的看法与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1.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难以微观化.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这种学习模式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在学生参与度上存在
近年来,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创新工作思
抗战类纪念馆的主要作用是收藏和展示抗战记忆,承载中国人民抗战历史。以大量文献、史料、文物和图片深刻揭露日本侵华罪行,共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警示世人勿忘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