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和组织测试中,常会有学生诉苦,“我初中英语还不错,到高中怎么就不行了?” “我这道题里的单词全明白,可加到一起是什么意思就糊涂了。”此话很有代表性,表明很多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
初中的教材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是经过严格控制与筛选的,主要是活用词汇和基本的语法,学生靠听说、朗读、背诵基本能掌握,而高中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较复杂的语法。阅读理解在这些年来的各种测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全份试卷的重头戏。同时,阅读也是大部分学生以后接触英语的最直接的途径。因此,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狠抓词汇,打好基础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阅读训练中最关键的一步。一定的词汇量,和大量的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在学习某个生词时,要尽可能地知道这个词的多种属性:词性,读音,词义,概念,以及其所表达或使人联想到的情感。正确理解词的意义,正确运用单词,然后才谈得上阅读的速度和效果。现行教材中的每单元的单词可采用先集中教学,听写、默写,再回到文章中进行阅读理解,尽可能做到词不离句,循环记忆。
二、强化语法,突破难句
阅读方面要突破三量:词汇量,阅读量和阅读质量。高中词汇量的底限在3500个单词,阅读量不低于30万字。要想提高阅读质量,英语语法仍是重要的环节。基本概念要弄清楚,必要的练习要跟上。这有助于把文章的句子结构和层次关系理顺,进行正确的逻辑思维,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平时的学习中,要学会对复杂的句子结构进行分析,进行语法强化训练,把长难句化整为零,做到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句子的信息.
三、培养阅读方法,形成阅读技巧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一般说来,做阅读理解题,需要通读文章两遍。第一遍快读(skimming),浏览掌握大致内容,了解其中心思想,尤其要注意首段、末段以及各段第一句话的含义。然后阅读试题,再带着问题进行第二遍的细读和寻读(scanning)尽量捕捉与试题有关的具体信息。在阅读中,这两种技巧常常交替使用,是阅读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
2.猜测词义,排除障碍。阅读时偶尔会遇到生词,有时是因为已学过的词汇回生拦住去路,这时不必紧张。不要停留在这个词上硬抠,要把句子读完,有些生词并不影响对全文的理解,有些是设计来检测读者借助上下文提供的线索进行猜词的能力的。要学会借助同义词、近义词、相关关系、反义词、构词法、语境等把一个不认识的词“挤”出来。
3.巧抓关键,弄清细节。一般说来,一个句子有一个或几个决定整句或整段内容的关键词或短语。因此,在阅读时,要注意文中的暗示,要努力找出关键词。重要的句子可以细致琢磨,但切忌平均用力,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故事性的文章,时间,地点,人物是关键词。不同类型的文章,可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应用文或记叙文,可先阅读题目,带着问题阅读,仔细推敲细节,如时间、地点、人物、数据等。说明文须先通读全文,找主题句。
4.尊重原文,推理判断。法国作家蒙田说过,“聪明人看到他应该看到的那么多,而不是他能够看到的那么多”。其本意在于劝导人们处理问题时要多开动脑筋,任何事物总体不是一个一个个体的相加,一个句子的含义也绝非所有组成单词词义的叠加。因为每句话的含义要与说话人说话的场合、意图、处境有关,甚至与说话人的文化、背景、身份、地位以及当时当地要解决的问题都有关系,很多话语中还含有说话人的暗示意向或言外之音。因此,我们要通过信息综合归纳,进行理解。这种反应能力,或称之为悟性,越敏捷,越正确,越好。这一方面要靠有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就得通过多读来自然养成。
要严格按照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有时文章中所讲的是你有所了解的,但也不可以按你对该方面已有的知识去想当然地作答。尤其是深层次的理解更要尊重作者的观点、意图,去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5.注重习惯,提高效率。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与克服坏习惯是加快阅读速度的先决条件。在阅读中,好的读者对所读的材料有直接的印象。他们在看的同时,把所需的信息自然到转人大脑。而部分学生习惯将英语和中文对照来学习,他们对母语的依赖性太大,习惯把英语先译成中文后再记忆。这样浪费时间精力,给学习过程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另一方面,阅读时发声,嘴唇蠕动,心中默念和一些不必要的手势或动作,如食指指点单词,转笔、玩弄尺子钥匙等物,头部下意识地摆动,抖动双腿,常常停下来查词典,反复回读、复视等,都是阅读中的坏习惯。
6.限时阅读,提高质量。限时阅读能培养学生养成紧迫感与集中精力阅读的习惯。阅读初期可放慢速度,但随之要不断调整,提高阅读的速度,可由35wpm(词/分钟)的速度练起,逐步提高到60-70wpm的速度,达到大纲的要求。要养成计时阅读的习惯,每次进行10-2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时间太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
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高效的读者,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但工夫不负有心人。只希望本文所提的建议有助于你提高你的阅读能力。最后,以一首歌诀与大家共飨:阅读像游泳,贵在持以恒。内容求多样,理解浅入深。总揽抓大意,细节随后跟。文首寻主旨,文末找结论。欲要猜词义,细读上下文。选项吃不准,三思查原文。理解要迅速,慢读是敌人。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初中的教材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是经过严格控制与筛选的,主要是活用词汇和基本的语法,学生靠听说、朗读、背诵基本能掌握,而高中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较复杂的语法。阅读理解在这些年来的各种测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全份试卷的重头戏。同时,阅读也是大部分学生以后接触英语的最直接的途径。因此,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狠抓词汇,打好基础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阅读训练中最关键的一步。一定的词汇量,和大量的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在学习某个生词时,要尽可能地知道这个词的多种属性:词性,读音,词义,概念,以及其所表达或使人联想到的情感。正确理解词的意义,正确运用单词,然后才谈得上阅读的速度和效果。现行教材中的每单元的单词可采用先集中教学,听写、默写,再回到文章中进行阅读理解,尽可能做到词不离句,循环记忆。
二、强化语法,突破难句
阅读方面要突破三量:词汇量,阅读量和阅读质量。高中词汇量的底限在3500个单词,阅读量不低于30万字。要想提高阅读质量,英语语法仍是重要的环节。基本概念要弄清楚,必要的练习要跟上。这有助于把文章的句子结构和层次关系理顺,进行正确的逻辑思维,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平时的学习中,要学会对复杂的句子结构进行分析,进行语法强化训练,把长难句化整为零,做到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句子的信息.
三、培养阅读方法,形成阅读技巧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一般说来,做阅读理解题,需要通读文章两遍。第一遍快读(skimming),浏览掌握大致内容,了解其中心思想,尤其要注意首段、末段以及各段第一句话的含义。然后阅读试题,再带着问题进行第二遍的细读和寻读(scanning)尽量捕捉与试题有关的具体信息。在阅读中,这两种技巧常常交替使用,是阅读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
2.猜测词义,排除障碍。阅读时偶尔会遇到生词,有时是因为已学过的词汇回生拦住去路,这时不必紧张。不要停留在这个词上硬抠,要把句子读完,有些生词并不影响对全文的理解,有些是设计来检测读者借助上下文提供的线索进行猜词的能力的。要学会借助同义词、近义词、相关关系、反义词、构词法、语境等把一个不认识的词“挤”出来。
3.巧抓关键,弄清细节。一般说来,一个句子有一个或几个决定整句或整段内容的关键词或短语。因此,在阅读时,要注意文中的暗示,要努力找出关键词。重要的句子可以细致琢磨,但切忌平均用力,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故事性的文章,时间,地点,人物是关键词。不同类型的文章,可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应用文或记叙文,可先阅读题目,带着问题阅读,仔细推敲细节,如时间、地点、人物、数据等。说明文须先通读全文,找主题句。
4.尊重原文,推理判断。法国作家蒙田说过,“聪明人看到他应该看到的那么多,而不是他能够看到的那么多”。其本意在于劝导人们处理问题时要多开动脑筋,任何事物总体不是一个一个个体的相加,一个句子的含义也绝非所有组成单词词义的叠加。因为每句话的含义要与说话人说话的场合、意图、处境有关,甚至与说话人的文化、背景、身份、地位以及当时当地要解决的问题都有关系,很多话语中还含有说话人的暗示意向或言外之音。因此,我们要通过信息综合归纳,进行理解。这种反应能力,或称之为悟性,越敏捷,越正确,越好。这一方面要靠有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就得通过多读来自然养成。
要严格按照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有时文章中所讲的是你有所了解的,但也不可以按你对该方面已有的知识去想当然地作答。尤其是深层次的理解更要尊重作者的观点、意图,去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5.注重习惯,提高效率。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与克服坏习惯是加快阅读速度的先决条件。在阅读中,好的读者对所读的材料有直接的印象。他们在看的同时,把所需的信息自然到转人大脑。而部分学生习惯将英语和中文对照来学习,他们对母语的依赖性太大,习惯把英语先译成中文后再记忆。这样浪费时间精力,给学习过程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另一方面,阅读时发声,嘴唇蠕动,心中默念和一些不必要的手势或动作,如食指指点单词,转笔、玩弄尺子钥匙等物,头部下意识地摆动,抖动双腿,常常停下来查词典,反复回读、复视等,都是阅读中的坏习惯。
6.限时阅读,提高质量。限时阅读能培养学生养成紧迫感与集中精力阅读的习惯。阅读初期可放慢速度,但随之要不断调整,提高阅读的速度,可由35wpm(词/分钟)的速度练起,逐步提高到60-70wpm的速度,达到大纲的要求。要养成计时阅读的习惯,每次进行10-2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时间太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
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高效的读者,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但工夫不负有心人。只希望本文所提的建议有助于你提高你的阅读能力。最后,以一首歌诀与大家共飨:阅读像游泳,贵在持以恒。内容求多样,理解浅入深。总揽抓大意,细节随后跟。文首寻主旨,文末找结论。欲要猜词义,细读上下文。选项吃不准,三思查原文。理解要迅速,慢读是敌人。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