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的必然选择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2月28日,为进一步对外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与中国人民大学在京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第27届万寿论坛。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出席并致辞,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芬兰、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等10个国家13个共产党的30余名领导人和代表与会,并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中方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各国代表高度肯定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为代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当今时代的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普遍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和使命担当,为完善全球治理、平衡世界发展、促进文明互鉴、实现合作共赢以及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大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将引领世界实现更大发展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各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支持和认同。参加此次万寿论坛的外方代表普遍认为,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持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增强,需要共同维护的全球性利益日益增多,需要携手解决的全球性挑战更趋复杂。在此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可谓恰逢其时、正当其用。
  英国共产党总书记罗伯特·格里菲斯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遗憾的是,我们在西方没有看到人类面临共同困境时的团结一致。相反,民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却趁经济衰退之机大行其道。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无论喜欢与否,地球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个家园开创美好未来。当前人类正处于快速而深远的变化过程当中,这种转型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各种挑战是异常严峻复杂的。面对这种变化,各国需要更多地进行整体规划,并积极参与和有效监管,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采用一定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做法,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首先会由社会主义中国提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个基于现实的伟大理念非常令人振奋。巴西共产党副主席沃特·索伦蒂诺认为,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正面临着严峻危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时代,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持续蔓延,世界和平、发展与稳定面临严重威胁和挑战,很多国家的民众普遍感到无助和绝望。世界需要一种包容、聚合的全新理念来指引我们为人类共同的命运探索可靠的未来。面对这种形势,中国共产党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并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们相信,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代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成为人类社会前进道路上一盏璀璨的指路明灯。阿根廷共产党国际关系书记豪尔赫·克雷伊内斯认为,由于资本主义难以克服自身的弊端,當前我们所处的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国际格局已经千疮百孔、危机重重。新生力量正在悄然崛起,西方和东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天平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尚未达到能够完全打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程度。为了更好地引导新生力量发展,亟需一种具有广泛和强大凝聚力的理念作为引领。令人欣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恰好顺应了这一客观需要,必将引领当今世界的新趋势新力量实现更大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智慧 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各国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整体性”上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国家视角和短期利益考量,在“包容性”上超越了“非此即彼”“你输我赢”的“二元对立”与“零和博弈”思维,在“公正性”上超越了“大国优先”“强国有理”的丛林逻辑,在“人民性”上超越了“资本至上”的发展逻辑,是古老东方文明的智慧结晶和中国共产党人全球视野、人类情怀、使命担当的集中体现。
  秘鲁共产党(红色祖国)国际关系书记曼努埃尔·格拉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创举。它着眼于在多极化世界中建设和谐共处的新格局,这是与习惯“零和”竞争思维的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东方哲学产物。东方文化强调和谐与尊重,包含着东方智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迈向和平安宁的未来提供了重要指引。智利共产党总书记劳塔罗·卡蒙纳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直保持政治活力和影响力的秘诀在于始终着眼于增进人民福祉,这值得各国共产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传统智慧结晶。随着中拉命运共同体等双边与多边倡议的相继问世,这种以相互尊重、和谐共生、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中国智慧”正通过双边与多边关系的和谐发展,政治、经贸、社会等各方面的深入交往,在包括拉美在内的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以实际行动,不断践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大国道义与担当。格里菲斯认为,只有对自身价值观充满信心的国家才能提出可以广泛惠及他国乃至全世界的宏大理念。当西方世界日益短视、只狭隘地专注于自身利益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这不仅反映出中国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后的强大自信,同时也充分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多关注全人类共同未来、愿与世界各国一起分享发展成果和经验的开放心态与世界情怀。加拿大共产党中央执委戴维·麦克基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万物互联时代“中国智慧”的突出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中国近年在全球维和、减贫扶贫、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全世界的博爱情怀和对全人类子孙后代的高度历史责任感。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应相互支撑、彼此促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世界观也是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基本要义和价值取向总体一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有很多相似和相通之处。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靠单打独斗,需要各个国家、政党以及各种进步力量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尤其是各国共产党人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在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建设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美国共产党青年组织领导人阿里娜·斯塔克斯表示,作为共产主义者,我们希望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和目标,引导我们更好地相互支撑、相互帮助,一起应对问题挑战、分享发展成果,共同面对和创造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涵盖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也为新形势下世界社会主义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芬兰共产党主席尤哈-佩卡·瓦萨宁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不仅是古老中国文化的智慧结晶,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有机结合的现实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更高意义上的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充满生机活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则对世界社会主义及整个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卡蒙纳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只是冰冷的数字,而应体现对人的关怀。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要将共产党人对民众的热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创新,折射到经济发展实践以及社会财富的再利用中去。索伦蒂诺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并与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事实证明,无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建设社会主义,都需要全世界所有国家尤其是进步力量一道参与、共同努力。秘魯共产党(团结)总书记比利亚努埃瓦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世界上各国各民族利益和人类共同的未来联结在一起。各国共产党以争取全人类福祉和解放为己任,更应该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共同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人类社会自由、平等、公正、繁荣、进步的美好明天而不懈奋斗。英国共产党(马列)副主席乔蒂·布拉尔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给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做出了榜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未来带来了希望。现在连很多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向中国学习,我们社会主义力量更应该认真总结和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取得巨大成就背后的奥秘,与中国共产党加强交流、互学互鉴,携手创造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
  (责任编辑:甘冲)
其他文献
【DOI】10.19422/j.cnki.ddsj.2021.06.009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为初心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群众路线”史、“守正创新”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有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瞬间令人印象深刻,比如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和1978年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赢得革命胜利,就不会出现新中
【DOI】10.19422/j.cnki.ddsj.2019.11.00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求是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习近平外交思想与新中国成立70年党的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讨会”于2019年10月25日在京举行。来自中央有关部门、高校智库和研究机构的70位专家学者汇集一堂,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对外工作特别是党的对外工作理论创新成果,深入研究习近平外交思想的
应德国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巴伐利亚州州长泽霍夫,瑞士苏黎世州政府和意大利民主党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率中共代表团于2013年7月8—17日对上述三国进行友好访问。代表团主要陪同人员有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李进军和广东省副省长招玉芳等。  此访是在李克强总理不久前刚刚成功访问德国和瑞士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也是十八大后我党首次派高级代表团出访欧洲地区,传递了中国新一届领导人高度重
全球化并不完全是新现象,古丝绸之路就是一个例证。这一古代的长距离贸易通道证明了经济全球化在过去的确存在,而且使东方成为了全球化的中心。现代全球化进程则在西方开启,向东方发展,北美和欧洲国家最先受益。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参与全球化进程。从1990年开始,中国加入了更多的国际组织,现在是许多重要国际机制的成员。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这一倡议下,中国
记者:您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经三次到访中国,请问这次来到中国给您印象最深刻的变化是什么?  弗拉奥:我曾多次访华。此访让我了解到中国首都及其他地方多个领域发生的快速变化。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人口规模以及老龄化挑战下的城镇化发展,这将是中国各级政府未来几年面临的巨大挑战。  记者:1987年,比利时法语社会党与中国共产党建交。此后,法语社会党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始终给予坚定支持。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与越南、老挝及缅甸接壤,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交往与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云南省委历来高度重视我省的特殊区位和历史传统优势,十分注重对外工作在党的建设和整体工作中的作用;始终把地方党委的对外交往工作与贯彻中央“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结合起来,把开展党际交往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把做好政党交往工作与增信释疑、扩大共识、发展友
秋光初洒,云净风轻。2015年9月8—10日,由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中央纪委国际合作局共同举办的“2015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在京召开。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八十多名前政要、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反腐工作者参加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和与会代表坦诚对话。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理事会名誉主席王家瑞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中央
记者: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您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及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政策?  穆沙希德: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是共同经历过时代考验的“铁哥们”。中巴友好关系已持续50多年,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在世界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此后,中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积极,
2011年11月9—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率中共代表团应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坦桑尼亚革命党和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的邀请,对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进行友好访问。此访是2011年年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上述三国开展的一次重要外交行动。    埃塞俄比亚:非洲的希望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在当地阿姆哈拉语中意为“新花”,是非洲联盟和联
榕树气韵,茉莉花香。6月10-12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中共福建省委承办的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论坛(以下简称金砖国家“三合一”论坛)在榕城福州举行。作为今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本次论坛以“共谋合作发展,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共有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26个国家的37个政党、105家智库、79家民间社会组织的400余名中外代表与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