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设计助推中国经济发展 彰显中国智慧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34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当代设计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我们看到经济发展对高端设计人才求賢若渴;另—方面扩招后大量设计类毕业生无法胜任企业需求。这反映了设计教育与市场需求终端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说明了设计教育与产业对接失灵。前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鄂州职业大学校长周峰教授在本期专题中深度剖析了当代设计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表示,时代赋予设计学科以丰富的内涵与重大责任。面对中国巨大的经济潜力和社会需求,设计教育应明确重点,从源头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新一代的设计创新人才,服务大国经济,彰显中国智慧,坚定文化自信。
  《设计》: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现代设计教育体系,20多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引导下,在制造业迅速发展后对设计人才需求的就业市场驱动下,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迅速扩张,到21世纪,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您认为中国设计教育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周峰:中国现代设计及设计教育源于中国的工艺美术教育。20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包豪斯”及西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和体系被引进,中国设计教育开始经历从“图案”、“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的演变。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引导下,在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市场驱动下,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迅速扩张,目前已经成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设有设计专业的高校上干所,每年招生人数达数十万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制造大国,强劲的市场需求助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与销售大国,同时也是家电、家具、服装、玩具制造与出口大国。艺术设计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及中国智造迈进。我国的设计教育也要突破单纯的引进和机械模仿,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体系,打造世界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和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设计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核心和先导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理清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的目标和定位,反思我们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重视设计教育与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能力,共同迎接“中国设计”时代的来临。
  《设计》:您有丰富的设计教育经验,中国设计教育的变化给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这样的变化给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周峰:中国的当代设计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十字路口,—方面我们看到企业对高端设计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大量设计类毕业生无法胜任企业需求,找不到合适工作。这反映了设计教育与市场需求终端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说明了设计教育与产业对接失灵。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必须以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与产业需求为主要目标。这也要求学设计的学生扭转思路,强化实训实践,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操作和训练提高专业素养,提升创新能力。
  优秀的设计一定是高度的专业水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机结合。作为设计师,你如果能用你的设计帮助企业、帮助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一种贡献,一种担当。在我看来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很感性的东西;而设计则是实实在在的应用解决之道。我原来在美院没有学纯美术,而是选择了应用型很强的设计专业,在每年新生开学典礼上,我也一直强调要学生区分艺术与设计的内涵。社会发展越先进,对设计的要求就越高。我一直引以为豪的是自己一直在设计的一线,做的企业形象设计就有近三百个被采用;设计的书籍、画册更多,—方面通过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个人策划的《艺术+》杂志,构建了新的艺术经纪产业模式,为湖北当代艺术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设计》:目前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设计教育有哪些特色和优势?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计划?还有哪些方面是可以发展改进的?
  周峰: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创办于1978年,是国内第一批在工科院校中开办设计专业的三所院校之一。在几代艺设人的努力开拓下,学院秉承“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学设计到湖工”的品牌形象。
  学院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湖工大设计”在国内发挥了重大的影响。一是为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设计产业人才,如深圳力创总裁周焰、良品铺子董事长杨红春、广州大业工业设计李小泉、盛光润等,知名设计师遍布全国;二是培养了一大批设计教育精英,如肖蒙国际海报节全场大奖获得者陈放等,毕业生中有100余人任教于国内外数十所知名高校,40余人担任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仅在湖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担任学术领导的就有20多位,由此奠定了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在设计教育中的地位。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设计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国内很多院校都开办了设计学科,仅湖北省有设计学的院校就超过90所,面对平台较高和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校,加之同质化竞争,我们开始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2015年,学院在“十二五”发展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制定了前瞻发展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新时期”“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的发展思路,凝心聚力,目标前行。
  一是梳理学院的办学优势,整合资源,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确立了文化产业与设计管理、企业形象与品牌策划、环境艺术设计、手工艺、信息与交互设计五大学科发展方向。
  二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利用楚天学者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夯实11个Pl团队的建设。跨学科交叉实现设计学与计算机科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融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对接企业需求,推动设计创新。目前学院已在北京、广州、深圳、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建立了40余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创建了秦皇岛设计研究院、澳科集团校企研发中心等科研实体。   三是深化教改,创新课程模式。倡导项目课程化、课程项目制。以展代评,以评促教。改革原有的“平時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机制,增设WORKSHOP、结课汇报等形式,统筹考核学生的设计过程、设计表现和设计创新能力。近年来,本学科通过“企业项目进课堂”的方式,先后组织师生参与武汉园博园环境改造、文创产品开发,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四是开放式办学,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学院已累计举办七届“国际设计教育学术论坛”,邀请来自德国奥芬巴赫造型艺术学院、杜塞尔多夫应用科技大学、法国奥尔良高等艺术与设计学院、台湾中原大学等近百名国外专家前来讲学,吸引国内高校师生广泛参与;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德国包豪斯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开展联合人才培养;举办“中德设计进程大赛”、“德国现代艺术原作展”等国际展。目前学院常年有来自美国、匈牙利、德国的外教授课,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办学机制。
  《设计》:2018、2019年,第一批00后进入大学,在您看来,从70后、80后到90后、00后,学生们在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及实操能力等方面是否有明显的代际差别?学生的变化带给设计教育工作怎样的影响?教学上是否有针对性的调整?
  周峰:时代在发展,设计教育的对象群体也在不断改变。90后、00后等新生代群体无论在学习目的、自主能力还是价值观取向等方面,都与70后、80后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他们拥有更多元的视野,更开放的思维,更自我的人生观,以及更包容的生活观。设计教育必须要正视这些变化和差异。
  教学重点要由传统的技术和知识传授向创造性思维启发转变。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应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使学科之间形成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无疑起着重要作用,既能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懂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设计教育调整、改进的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很容易趋利避害,导致“短视”行为。设计教育需要以理性思维多加审视,体现出前瞻性和科学引领性,在适应市场的同时对市场应有引导和推动,不能简单地沦为“培训中心”,成为市场的奴役和附庸。
  《设计》: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通过怎样的途径让毕业生更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
  周峰:围绕着绿色设计的核心发展理念,湖北工业大学提出了STO(技能+转换+开放)的分类培养模式。依托学校“721”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的创新班就是进行STO的人才培养改革的先锋,他们的课程体系、师资、平台与国际同步,主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我们希望从艺术设计学院走出去的学生不仅有开阔的视野、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能够担当社会责任。我们是学校国际化办学的示范单位,不仅有留学生,有中美联合办学,还鼓励和支持年轻教师到国外去访学和深造。我们举办大型的国际学术论坛,邀请全球的著名设计师和知名院校,一起探讨面向未来的可持续设计教育、设计产业和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这种兼容并蓄的开放办学对我们的人才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关于绿色设计与创新设计,首先湖北工业大学的定位是高水平绿色工业大学,从设计的角度,绿色设计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从低碳循环到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等等。一个好的设计能体现设计师的绿色理念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一直在提倡绿色设计的理念,就是你的设计既要为社会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又要彰显社会责任的担当,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设计》:2018年,您主持申报的古陶瓷修复青年人才培养”项目进行了项目成果汇报展。以项目为契机,广邀全国文物保护专家、古陶瓷修复大师及优秀文物修复工作者,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的古陶瓷技艺传承和教育平台。您可否谈谈,目前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和发展是怎样的态度?如何能够吸引更多青年一代加入活化传统工艺的工作中来?
  周峰: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别的根本标志。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自己的传统本土文化,这个国家也将不复存在。设计创新与传统手工艺传承是一致的。无论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殷商青铜,战国帛画、汉代雕塑,还是唐宋绘画和明清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它们都为现代设计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
  传统手工艺如果没有年轻一代的继承和发扬,再优秀的文化底蕴也会逐渐趋于萎缩。2016年和2017年,我们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主体,相继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漆艺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和“古陶瓷修复青年人才培养”,目的都是希望传承传统漆艺、传统古陶瓷修复工艺。通过项目,也吸引了大批年轻艺术家和青年学子的参与,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培养了一支年轻的生力军。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祖先们创造的璀璨文化足以让我们世代受益。只有继承了本民族优秀艺术的精华,使民族文化和世界潮流接轨,才能使我们的设计更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范。为了吸引更多青年一代加入活化传统工艺的工作中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一是加强校企合作,打造“传统文化传承中心”“非遗传承实践教育基地”等平台,推动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是将传统手工艺纳入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落实具体的教学实践;三是邀请非遗传承人、行业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博大精深;四是与企业联合共建研发中心,以传统手工艺为基础开发新品,打造名品,推动设计创新和成果转化。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适合市场需求的创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体现中国智慧是未来设计教育及新产业的发展方向。高校设计教育理应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力量。
  《设计》:在2018年末的一次报告中,您提到“设计是一种战略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流程,其能够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从而实现商业的成功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未来的设计应该是跨界、跨文化、跨学科的融合发展,艺术设计的价值在于解决司题”,请您谈谈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在“跨界”这件事上有怎样的举措?
  周峰:从学科层面来说,融合、交叉是未来方向。设计学科的发展我们加大了与管理科学、建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我们的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和数据信息等方面的知识。一年级不分专业全部是专业基础课,二三年级虽然分了专业,我们也鼓励学生进行专业上的交叉融合,到了毕业设计阶段,我们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做毕业设计,借助团队的力量,取长补短,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到了研究生阶段,专业和年级则是完全打通,并且要参与到一些项目中,与别的学院进行合作,形成专业互补,在这个过程中充实提高自己。
  时代赋予设计学科以丰富的内涵与重大责任。面对中国巨大的经济潜力和社会需求,设计教育应明确重点,从源头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新一代的设计创新人才,服务大国经济,彰显中国智慧,坚定文化自信。
其他文献
本报讯 (记者董旭霞 通讯员王相森)笔者9月9日获悉,8月底,厄瓜多尔安第斯公司甲方专门为长城钻探厄瓜多尔项目部送来最快钻井纪录奖牌,表彰长城钻探为Johanna Este13井提供一体化
报纸
摘要:从交互设计的角度对结构游戏中儿童玩具的交互系统进行研究,使结构玩具符合儿童的发展水平,为结构玩具的智能化提供思路。基于儿童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游戏分析与结构玩具的发展历史分析,立足于交互式结构玩具的交互系统分析、交互技术分析,结合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出交互式结构玩具的交互系统框架。并通过实际设计案例分析儿童如何通过交互性结构玩具产生更好的用户体验,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下提升自身的能力。结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强化数学概念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准确清晰地表述数学概念,灵活地使用数学概念,有利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感悟数
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政策。贵州省由于国贫困程度较深,生态环境脆弱和自然资源匮
介绍了《安全科技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要求,探讨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阶段,也相应地表现出新的特点,即增速明显回落,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增添创新动力。本文从新常态角度出发,参考大量文献,对目前中国经
期刊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方便的急性分离方法,用于研究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血管张力及其反应性变化机制。方法采用木瓜酶、胶原酶XI两步消化法分离单个血管平滑肌细胞。结果分离出的血
导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导数的引入为高中数学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方法,使高中数学中许多问题的解决变得更简单、方便,同时导数又是高等数学
国内有专家说:"现代教学论可以说是一部有效教学论,新课程改革坚持把有效教学作为自己的追求。"虽然由于所持的基本教育理念不同,各个时期有效教学的内涵也不相同,但有效教学是